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省财政、税收、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一、财政体制改革,从打破统收统支的“大锅饭”体制入手,先后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管理体制,分配、监督职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财税体制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体制下统收统支的财政包干体制,二是改革前期“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三是1994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在经历了由革命战争时期的分散经营到1950年的高度集中,再由高度...  相似文献   

3.
实行分税制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罗火生从1996年1月1日起,我县对乡(镇)财政推行了“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增长分成,一定三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并实行了财政、地税合署办公,建立乡级金库的配套改革,彻底结束了过去乡(镇)财政"统收统支"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国务院决定“从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  相似文献   

5.
《山东人大工作》2012,(5):15-17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现就笔者目前认识对此作出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一、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一)分税制财政体制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财政分配关系大都是用"包干"的方式处理,财政收入不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税种明确划分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源,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同时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财政制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税制,分税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划分实际上是“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的延续与完善,延续,是因为财政包干制比原来的“统收统支”有很大进步,克服了财政“吃大锅饭”的种种弊端,完善,是因为“财政包干”“分灶吃饭”产生了新的不平衡,新的不平衡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所占比得急剧下降,而经济发达地区财力大增,出现了“拥财自重”“诸侯经济”势头,不利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发挥,另一个不平衡是地方政府之间财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居民之间收入不平衡,分税制适当增加了中央财务,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年的不平衡,但对后一个不平衡,仅分税制却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解决,本文仅就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核算方法及其关条件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贯彻落实"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改变财权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状况,从一九八○年起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财政体制比较好地体现了地方一级财政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理财的责任心,调动了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显著的,应当继续实行。同时,这个财政体制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以改进,使之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的财政原因1财政体制原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呈现出某些差异,而其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从1980年开始,为提高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中央对地方实行了以“分灶吃饭”为基本特征的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并于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此后便形成了现行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转移支付不规范、不科学。现行分税制中的转移支付是采用基数法实行一省一额、一省一率的极不规范的方法,让各地区尤其是吃亏…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的三把“锁”“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像三把锁一样紧紧地“锁”住深圳市财政。这是深圳市具体落实2005年中央提出“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要求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推行分税制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欧阳洁,陈晓季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几次财政体制改革的调整,但基本上是对财政包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取向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种财政包干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针对财政包干体制的...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实行以来,总的看运行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如何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一些思考。 一、按“公共财政模式”重塑财政职能” 1.财政职能要向“公共财政模式”转换。分税制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的,必须根据财政职能实行“公共财政模式”,否则即使实行分税制也难以发挥市场经济的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模式”的财政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一些公共经济领域,解决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一些社会需求,即资源配置的公共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张爱龙 《前进》2003,(7):45-46
994年我国实施的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试图在既定的政府职能以及各级政府职能划分的前提下,基本上以税种来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收入。在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划分确定以后,省级政府又与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实施了划分收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由于政府的事权以及各级政府的事权的划分未能予以规范,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动者是上级政府,下级政府没有多大的发言权,结果是:(1)在与下级地方政府划分财权和收入时,上级政府是以既按税种又按企业隶属关系这种不规范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往往是上级政…  相似文献   

13.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并由传统的“统收统支体制”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并进一步发展到“分级预算管理体制”,这些变化在前些年的经济发展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其体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立法 ,必须提升立法层级 ,理顺立法体制 ,把财政体制立法权限划归立法机关 ,应建立分税制分级财政体制 ,完善政府间事权划分立法、政府间财政收支权限划分立法、政府间转移支付立法 ,制订出税收基本法。  相似文献   

15.
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 ,乡镇财政状况的好坏 ,直接影响广大农村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成因之一 :乡镇财政体制中核定收入基数高贵溪市结合分税制的财政体制 ,从 1996年起对全市 2 4个乡镇财政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基数一定三年不变 ,超收分成 (或定额补助 )照顾乡 (镇 )”的财政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增强了乡级财政调控能力 ,调动了乡级财政增收积极性 ,但由于当时核定收入基数未作详细的税源调查 ,仍延用过去增长比例 ,而以前一些乡镇为了完成财政…  相似文献   

16.
一、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的财政原因 1.财政体制原因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呈现出某些差异,而其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从1980年开始,为提高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中央对地方实行了以"分灶吃饭"为基本特征的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并于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此后便形成了现行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反映出国家各级预算的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而且决定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品资源和利益分配关系.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的重新界定和调整.分税制的引进有助于建立规范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国务院决定,从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  相似文献   

19.
地方税制调整可行性研究初探李子清,冯壮军,魏国楠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配格局做了重大调整,使地方税收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内蒙古为例,1995年,全区共实现财政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分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考胡怡建今年,中国将全面推行分税制改革,要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改为:在合理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税种来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并设置中央税征管机构和地方税征管机构,确定中央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