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的就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统一战线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重要法宝,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被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和党的现代化建设指导理念提出,但倘若将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则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邓小平在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解放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二是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制度的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领导保证;三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制度化、法制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总之,在邓小平的带领下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就已经确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当代中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了总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为我们指明了加快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贯通起来,首次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首次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旗帜鲜明地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在学习中,我们一是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二是要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三是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作为未来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新征程上,必须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党内法规制度“作为一种政党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权威机关所制定的“专门规章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的一种内部正式规范”,最能体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的制度优势。当前,要把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价值旨归,以政党治理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方略,以彰显中国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为新形势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深化党内巡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时代深化党内巡视工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监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巡视制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和对新时代健全与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科学回答。新时代深化党内巡视工作彰显了以辩证法思维引领党内巡视制度建设、确保理论落地生根的独特优势;推进党内巡视制度建设成为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利于增强反腐败斗争效能,不断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近期的学习,谈一下我对这一问题的粗浅看法: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现代治道与治道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治道 ,就是人类社会治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模式。传统治道的制度平台包括无限政府、人治政府、专制政府、集权政府和封闭政府等构件 ,现代治道的制度平台包括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分权政府和开放政府等。从前者向后者的变化就是治道变革。本文探讨了传统治道和现代治道的基本内涵 ,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基本历程 ,以及治道变革作为一个无休止的变革过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霸权治理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庞中英 《外交评论》2009,26(4):16-20
美国治理世界? 《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段著名的话,我国国人一般集中争论谁是“劳力者”和“劳心者”或者“食人”和“食于人”的区分。其实,从政治学的角度,“治人”和“治于人”的关系比“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分别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把握党的执政方略 加强执政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执政方略,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要内容,内涵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实施必须遵循一定原则。确立和实施党的执政方略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治理理念背景之下,公安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提升公安治理能力。公安治理能力有它独有的内涵与外延,公安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公安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公安治理能力构成要素应当包括治理主体、制度体系及行为能力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协同治理是未来乡村治理的方向与选择,是乡村实现善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治理主体信任缺失,导致多元主体协力不足;治理主体职责混乱,引起协作失范;治理信息沟通不畅,致使协商陷入困境;治理制度建设薄弱,造成协同失序等多种问题。因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需要从思想、主体、信息、制度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协同治理路径,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协同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强化执政意识巩固执政思想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权 《理论前沿》2007,495(6):28-29
执政意识的强弱,代表着执政党在政治上的成熟和理论上的自觉程度,决定着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强化党员的执政意识,才能有效推进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8.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20,(3):1-22,I0001
当前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也深受影响,大国围绕全球治理话语权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治理面临治理困境甚至治理失败。全球治理话语权既体现为参与治理的权利,也体现为贯穿治理过程的权力,具体化为治理主题、治理议程、治理平台、治理制度和治理人才等多个方面,反映治理理念之争、话语之争与制度之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努力创建新机制和新规则,推动现有国际制度改革,提出中国倡议和方案,分享中国治理理念,参与全球治理人才竞争。未来中国需继续加强外交能力,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挖掘和凝练全球治理理念,完善全球治理话语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制度能力建设,提高制度性话语权,培育和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以真正成为全球治理强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高校权力主体走向多元、权力结构趋于扁平的背景下,实现高校治理各主体的协同已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协同治理理论切入,剖析中国高校权力结构现状,阐述协同治理将成为我国高校的必然选择。在分析我国高校权力结构变迁基础上,从治理价值基础、机制建设和理性行为培育等方面探讨高校协同治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治理"(Governance)思潮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界成为非常流行的理论话语.本文首先梳理了该思潮的涵义、兴起背景、理论预设以及应用层次.进而结合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中"强而有效"的国家这一隐蔽主题的阐发, 特别是借用德国政治学者卡尔·施米特对现代自由主义弱化国家取向的批判.结合中国情境, 指明"治理"思潮的兴起与新自由主义存有密切关联.其作为一种理论,在内在逻辑上具有模糊性;而在实践中.则可能因其适用性问题而具备危险性.从而提请人们注意,对于"治理"思潮应给予审慎的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