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员问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规范和机制,因而还不能称作“官员问责制”。目前我国官员问责实践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问责主体和对象及范围不明确、问责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官员问责亟需制度安排;官员问责的制度安排包括基本制度规范的设计、组织实施体制与机制的配套和观念意识的培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党内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颁布,回应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实要求,为精准问责——系统化、精细化和法治化——实现依规治党提供了制度前提。要使党内问责制度有效实施,实现精准问责,必须消除三个误解,处理好四对关系,构建完整制度。  相似文献   

3.
党内法规解释是党规制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党内法规解释机制的科学构建则离不开法规解释权的合理配置。随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深入,党内法规解释机制逐步得到完善,法规解释权的配置也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和体系化。但在现阶段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践中,党内法规解释权的配置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党章和准则的解释权归属问题、受权解释主体①范围的内涵与外延问题、被撤销机关的解释权承继主体问题等,导致在党内法规解释工作中部分党内法规解释活动的顺利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如何针对党建工作的实际,优化党内法规解释权的配置,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解释机制,是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工作中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专业化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当前,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培养体系不健全、选拔机制不规范、考核评价不精准等问题,高校应该通过完善培养体系、优化选拔机制、精准考核评价等方式,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党内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决定了在推行行政问责制的同时必须发展党内问责制。党内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在问责对象、问责内容和问责功能上存在着差异。为了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应当合理划分党政职责界限,整合各类问责制度,健全不同问责主体间的协调机制,避免以党内问责取代行政问责、法律问责。  相似文献   

6.
与同体行政问责制相比,异体行政问责制是一种更有效、更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问责方式.目前我国异体行政问责制存在问责主体缺失、客体不清、信息缺失、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应通过构建异体行政问责体系,规范问责客体的范围,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等举措,确保异体行政问责制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实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其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一要建立健全问责主体的有效问责体制,加强党内问责、人大代表问责及媒体问责;二要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问责程序,具体涉及到启动程序、调查处理程序、申诉复查程序及执行监督程序;三要建立健全官员问责监督制约体系,当前主要是完善党政信息公开机制,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四要建立健全问责官员进退机制,设立问责官员复出制度.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法规解释的规范化与法治化建设对完善我国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党内法规解释对填补党内法规漏洞、贯彻党内法规实施、精准党内法规适用以及密切党规国法衔接的价值日益凸显,创新其法治方式、融入其法治精神是实现党内法规规范化与法治化建设目标的微观要义。当前,我国党内法规解释规范化与法治化建设问题明显,存在体例形式混杂和权责归属分散等双重弊端。对此,需要从完善法规政策和优化机制设计两方面入手,规范党内法规解释工作程序与体例并明确其权责归属与监督,以实现党内法规解释规范化与法治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干部的政治素质作出考核评价,有助于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性,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并推进党内问责工作实现精细化发展。新时期以来,党中央在干部政治素质的考核评价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依然存在系统化、具体化和多元化等不足的现实弊端。深化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和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必须基于干部政治素质考核评价工作的主体、内容和程序,对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评价作出解析和重塑,并由此推进考核评价的多元协同机制、指标完善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动态嵌入机制和理念引领机制实现整体性重构,为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提升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内涵与实施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传承了我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体现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基本要求,为新时代深化执纪审查、加强党内监督、实现自我净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基层党组织在把握运用"四种形态"过程中,仍存在责任意识不强、制度机制不完善、执纪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健全责任分工、风险防控和运行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方法,精准把握形态转化运用;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深入推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