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群苹 《前沿》2014,(7):14-15
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不仅涉及政府的理念与行为,而且与公众的认知模式、民意互动与意见反馈等要素息息相关。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地去了解民意、排解民忧、汇聚民智,提升政府自身软实力,才能渡过正在肆虐的信任危机,塑造诚信、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政府形象传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已成为政府形象塑造不可缺少的力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和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塑造面临的挑战,有助于在新媒体时代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寻找新的、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4,(9):76-76
赵泽洪、朱亚兰在《长自学刊》2014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政府形象传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已成为政府形象塑造不可缺少的力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和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塑造面临的挑战,有助于在新媒体时代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寻找新的、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崭新的平台要素,政务新媒体为政府形象系统的塑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简化了形象塑造的过程,提高了形象塑造的效率。当前,从政府形象系统的角度来看,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和运行仍然存在一些可以完善和改进的方面。应当在政务服务标准化的理念指导下,以政府形象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个系统为框架,建立政务新媒体标准化体系,进而实现政府形象的整体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淑英 《前沿》2014,(7):33-34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公务员形象是政府乃至国家形象塑造的需要。本文从行政伦理建设的意义出发,对基层公务员公务员形象进行塑造,研究和制定行政伦理角度的公务员形象建设,指引公务员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文化观念等方面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6.
论媒体与警察形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公”提出,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最大限度获得公安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工作艺术。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何谓警察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7.
从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受到的严重挑战出发,通过对注重传播方式缺陷和着力建设方式优点的探讨和比较,得出政府着力自身建设是塑造良好形象全面而长效的方式,进而提出了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建设地方政府形象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饶世权 《前沿》2013,(13):58-61
法治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法治行为的认同和肯定评价,其以自身权利的承认和实现为评价标准.因此,只有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才可实现公众的权利,从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而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是指政府承认公民的合法权利,公民承认政府合法的公共权力,并彼此确保对方合法权利和权力实现的法律制度、理念和行为.实践中,成都市的“模拟拆迁案”“城管执法冲突案”分别代表了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相互冲突的两种形态,对塑造法治政府形象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应当坚持协商民主、公众参与等基本原则,运用公开征求意见、模拟执法等具体行为方式,在改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等保障条件支持下,构建实现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的协商——合作机制,塑造法治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9.
所谓政府公信力,主要是指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程度。具体而言,政府公信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机构的社会形象或道德评价的问题,即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主要是政府的道德形象。二是公众对政府机构和官员们行政能力的信任问题,即政府是否拥有对内管理好自身事务、对外管理好社会事务的能力,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满意。三是对各种政策的信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众传媒对于党的执政形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政治空间的透明性,拉近了政治系统与公众的距离,便于执政党、政府开展政治传播,宣传和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信息传播的无孔不入以及日渐活跃的公众舆论活动也会给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处理好执政党、大众传媒与公众间的信息、舆论互动,是现代传媒时代党的执政形象维护与塑造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类型看,政府公信力属于政治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涉及到社会组织与公众对政府公共行政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和评价,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自身形象在行政客体中所形成的心理反映,其本质是一种政治认同.在属性上,具有公共信任而非私人信任关系、无形而非有形资源以及主导性与系统性三方面的特征.按照信任对象来划分,政府公信力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政府体制公信力、公共政策公信力以及政治精英公信力三种.  相似文献   

12.
井鹏 《协商论坛》2008,(5):52-53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本届政府今后五年重要的工作目标。本文以温总理报告的这一精神为指导,对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场的推进,以及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国际化浪潮下的中国政府公关也开始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政府公关应该始终坚持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为目标.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尤其是微博的出现之后,政府公关可以借助微博进行政府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领导者媒体形象是领导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传播视阈下,领导者媒体形象不仅具有表象性,还具有公共性、代表性、广延性、透明性。在组织识别系统理论(CIS)透视下,领导者媒体形象有其独特的内容、形式与要义。领导者媒体形象塑造应该在嵌入形象意识、实施公关传播、把握塑造时机、借用外脑设计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领导者媒体形象的合拍性、合“情”性、合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杨芳兵 《传承》2011,(20):82-83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政府形象能使政府在行使权力时更具有感召力和公信力,能使政府发布的各项决策在公众心目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可在现实中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从而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政府信息公开对于保障公众对政府工作情况的知情权,培育公众的公民意识,特殊情况下消除政府与公众间的隔阂,以及塑造公开、透明、富有诚信的政府形象都有很大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6.
黄艳 《前沿》2014,(7):149-152
危机管理过程通常伴有媒体的参与,在新媒体面前,政府必须及时公布事实真相,避免媒体所获信息不准致流言产生及传播。应对危机管理中的媒体,要能够掌握危机信息真实内容传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控制危机范围,转危为安。媒体效应给公共危机治理带来了挑战,把握危机管理的媒体效应是新媒体环境下检验现代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的新维度。正确把握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善用、善管媒体,对于塑造政府形象和提高政府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重庆》2006,(11):29-3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仍然是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公众不仅需要一个廉洁的政府。更需要一个高效率、透明化、服务型的政府。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行政效能监察应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位置.融廉政监察于效能监察为一体.立足现实。创新思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监管模式.以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作为凝聚社会力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和场域,其自身的转型和创新一直都是学界、政府和公众关注的议题。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中国志愿服务的传播、动员、运行和变革等诸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变迁,同时也面临着法治化水平不高、文化提升欠佳、组织定位模糊和长效机制缺失等现实挑战,新媒体介质的多元化和高效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前中国志愿服务的生态格局以及志愿服务的体制转型。因此,志愿服务行动的组织和管理必然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特色、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发展的诉求。通过对当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科学而理性的梳理和反思,刷新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适时地建构新媒体时代新型的志愿服务体制,推进志愿服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为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建设和深层次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动力便成为当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风险社会中政府的媒体管理和形象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术杰  李昭昊 《前沿》2004,(1):157-159
风险社会的存在使政府面临众多公共性突发事件的挑战 ,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消解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因此 ,政府在现代社会必须学会危机管理 ,尤其要注意媒体管理与形象管理。政府应通过提高决策透明度和改善政府形象激励和引导公众共同克服危机 ,使政府的合法性得到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和政府运作方式。新媒体环境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与特征,对规范公共部门运作、监督公权力运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需将其与传统媒体进行优势整合,实现与权力监督的有机结合,完善法律规范下的新媒体监督,并着力提高媒体受众的监督责任意识,以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