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雪 《新民周刊》2022,(6):26-29
当时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是最能展现中国经济状况的城市。中美20多年相互隔绝对抗关系,也让美国民众对中国有非常强的了解意愿。当年尼克松与周恩来那个“跨越最辽阔海洋的握手”为世界带来了震撼。但《联合公报》的发表不是在北京,而是在上海。至于为何会选择上海,知名作家、海派文化研究者马尚龙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上海,在当时,是一个足以回答世界许多问题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李期铿  谢超 《美国研究》2006,20(4):95-110
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安排决定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能够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富布赖特在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期间,主持参议院“中国听证会”,邀请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学者出席,向政府决策者和普通公众更全面地展示中国,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中国。他主持的听证会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富布赖特的“中国听证会”为尼克松任上开始的中美关系解冻进行了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2,(43):28-28
壹在当前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领导人能够坐下来谈,本身就释放了积极信号,这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近日,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了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作出分析。贰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新冠病毒趋于稳定、毒力趋弱的概率大。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动态一直是防疫措施优化调整的重要前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在议论,世界的经济中心(或重心)正在从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不管对这种论断有多少同意和反对的意见,太平洋沿岸多数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当人们论及环太平洋各国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亚洲四只小老虎”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洋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很少把苏联也  相似文献   

5.
金姬 《新民周刊》2022,(6):30-33
尼克松一行人下飞机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贵宾室表示,“尽管上海的天气很冷,但我们能首先来到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感到很高兴”。对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旅,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最后一站在上海,并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上海公报》。殊不知,尼克松访华第一站也始于此。虹桥机场吃小馄饨1972年2月21日,壬子鼠年正月初七,一架名为“76精神”号(THE SPIRIT OF 76)的飞机于北京时间早上9点缓缓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飞机停稳后,舱门打开,59岁的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走下飞机,成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踏上中国国土的在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6.
王煜 《新民周刊》2022,(6):22-25
台湾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最为关键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动中美建交,就不可能回避台湾问题。《上海公报》发布,尼克松成功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人们原以为新中国与美国的正式建交会在短时间内“水到渠成”,然而这一等又是将近7年。究竟是什么拖住了两国建交的脚步?在这段时间里,各方力量又开展了怎样的博弈?“水门”堵住建交之门尼克松访华时曾表示要在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内实现与新中国的建交。1973年1月,他如愿连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7.
“环太平洋联合设想”是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大平正芳竞选日本自民党总裁时首次正式提出来的。在他上台之后,把它作为日本的外交方针加以推行。一九八○年七月,铃木善幸继任首相后,表示赞同大平的“设想”,并继续予以推行。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六日,铃木在美国檀香山“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说时,倡议“太平洋团结设想”。日本报界认为,这是大平“设想”的延续。这说明,日本政府虽有更迭,但不会影响“环太平洋联合设想”作为日本既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正如东京大学教授佐藤说的:“日本面向太平洋这一点,不论是  相似文献   

8.
韩中协作关系的新展望●崔炯佑一、亚太时代在世界历史上的含义现在,很多著名学者认为21世纪是“亚洲太平洋时代”。如果说地中海是“过去之海”,那么大西洋就是“现在之海”,而太平洋则是“未来之海”。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生活在亚洲地区。从现在的经济规模来看,亚...  相似文献   

9.
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实行中立政策。在西沙海战前后,南海相关国家对南沙群岛非常关注,而美国坚持中立立场,绝不卷入其中。美国不予南越军事援助,对于中国出兵西沙也不予任何谴责,更不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列入美国对其盟友的防卫范围。因此,尼克松所实行的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国的中立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一月十日 戈尔巴乔夫在接见中国《瞭望》周刊记者时说,中苏“还在进行”政治对话,中苏最高级会晤可以成为这种对话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并说莫斯科和华盛顿改善关系不会损害北京。 一月二十四日 苏驻菲大使奥列格·索科洛夫对《马尼拉纪事报》记者说:“我们已经表明,如果(美国)不再保持军事基地,我们不会对这件事置若罔闻,我们肯定将采取适当的步骤”。以此缓和超级大国在太平洋的紧张关系。索科洛夫说,苏将为谋求与菲律宾和东  相似文献   

11.
越南战争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次大失败。1969年1月上台的尼克松政府为了结束这场不得人心的侵略战争,采取了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试图以武力为后盾,实现所谓“体面的和平”,结果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最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用和平手段来实现停战。尼克松政府的越南政策再一次证明了武力威胁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龚洪烈 《美国研究》2001,15(3):144-153
在当今的美国外交史学界,70年代已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一位前外交高层人物和一名学者的两部新著却在20世纪末的美国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尼克松-基辛格外交的兴趣.这两部著作分别是威廉·邦迪研究尼克松总统任内外交政策的专著<纠缠不清的网络:尼克松总统任内外交政策的制定>、威廉·伯尔编辑的<基辛格会谈记录:与北京和莫斯科的高层秘密对话>.①  相似文献   

13.
受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国际关系理念差异影响,中美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美国一些势力妄图破坏中美关系,阻挠中国发展。每当中美之间关系遇到困难的时候,回望尼克松第一次访华那段历程,启示良多。“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暨《上海公报》签署50周年。《上海公报》是中美签署的第一个联合公报,由此确立了两国发展相互关系应遵循的原则,特别是一个中国原则。这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中美双方将于近期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共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相关情况中方将会及时发布。”这是2月10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所披露的一个信息。  相似文献   

14.
邢源源 《当代亚太》2006,118(4):35-40
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向区域之间的竞争。美国沿太平洋经济带是美国产业结构阶段性演进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其形成过程是美国西海岸在西部开发背景下的崛起历史。美国沿太平洋经济带的发展对振兴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政治经济迹象表明,二十一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世纪”。远东地区传统上存在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三大两小”。三大是指俄国、中国、日本;两小指蒙古和朝鲜。五重奏中俄国的声音最年轻,它加入乐队的历史才四百年。  相似文献   

16.
反倒是美国的一些小伙伴,亦即其主要的西方盟友,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新中国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而这一时间节点,恰恰与尼克松访华有关。“一批30名留学生已被派往中国以继续在各个领域深造。”这是西班牙埃菲社2月8日发自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的一则报道。当地时间2021年12月9日下午,尼加拉瓜政府宣布断绝与台湾当局所谓的“外交关系”。两个小时以后,北京时间12月10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与尼加拉瓜复交。  相似文献   

17.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帷幕。杜鲁门主义成为当时世界舆论的焦点。本文意在把时空往前移至1947年的历史现场,利用亲历、亲见、亲闻的时人评论,探讨当时中国各界人士是如何看待杜鲁门主义、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又如何看待美国的对华政策,使我们后人进一步走近历史,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所引起的反响,了解当时中国民众心里之所想,舆论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西伯利亚,这个以寒冷著称的地区,正在成为苏联经济复兴的象征。西伯利亚幅员广大,从乌拉尔山一直延伸到太平洋,那里盛产木材和毛皮动物。然而,西伯利亚地下的矿藏资源(其中有石油、煤炭、天然气)有可能在今后十年中使这个地区发生根本的变化。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对塔斯社发表讲话时曾说:“西伯利亚是二十一世纪苏联经济的基础”,西伯利亚使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虽然石油的开采历史不过20年。今年,指标是生产二亿七千万桶石油和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9.
盛斌  宗伟 《美国研究》2016,(4):77-100,6
业已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总体上符合“贸易促进授权”的谈判目标要求,有利于美国扩大其产品出口市场,提升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推行其价值理念。目前,协定中一些涉及特殊行业领域的条款尚未满足美国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预期,货币操纵、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条款的可实施性和争端解决效力也受到多方质疑。出于经济利益和战略意义的考虑,美国国会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可能性很大,但除非美国行政部门尽快解决相关关切,否则短期内“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很难在国会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20.
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与欧洲的经济萧条和财政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财富与权力的"历史性移动".欧洲—大西洋的时代开始落下帷幕,世界正迎来亚洲—太平洋的新时代,而崛起的中国正处于新的亚太时代的中心.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她的崛起撼动了美国的霸权,给当今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12年1月5日,美国发表了针对中国的"新国际战略",开始"重返亚洲".美国"重返亚洲"是对中国崛起的回应与牵制,反映了东北亚秩序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