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一)坚持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法治理论基础。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民主的发展必然走向法制,而法制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和保障民主。邓...  相似文献   

2.
恢复性司法作为“年轻的舶来品”给中国的刑事司法学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它前所未有地将社区因素纳入犯罪问题的处理,为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人性、更民主的解决路径,同时也使得社区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农村推行的直接选举,因其鲜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被人喻为“草根民主”。“草根民主”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政治秀”,它活生生地凸现在大众面前,并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的具体实践,推进“草根民主”,我们需要完善的法律,也需要公正的司法体制,更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08,(9):F0003-F0003
江苏省张家港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不断创新机制,立足源头防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一是创新沟通机制。建立村情发布民主恳谈制度。在村情发布民主恳谈活动中,各行政村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和听证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村民群众发布有关村级事务管理和决策、阶段性工作实施和完成情况:通过直接对话.民主恳谈,征求村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村民群众与村“两委”干部的交流更直接,对村级事务的了解更全面,拓展和延伸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效化解了干群矛盾,增强了村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主动性,提高了村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蔡定剑 《法学研究》2007,(4):149-150
长期以来,关于民主与法制关系的理论概括是: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在这个理论范式中,民主是一种政权或者政体,是对国家管理性质的抽象概括,而不是具体的民主过程或者国家管理诸环节的民主;法制是民主的产物和辅助设置,而不是规范和约束民主的规则,更没有限制民主的权威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付子堂 《法学研究》2007,(4):150-151
民主理念作为“五四”运动的两大主题之一,在20世纪初期得到了广泛传播,但直到新中国成立,民主制度才得以真正建立。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民主”酿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民主被彻底异化,法治更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重新走上民主法治的轨道。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进步,法治的内生压力不断增强,必须更为审慎地规划现代法治走向,以免重蹈近代法治之覆辙。  相似文献   

7.
民主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是从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广泛实行的,通称为西方议会民主。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也建立了民主制的统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江泽民同志近来提出的分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是我们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方向的重要原则问题,也是反对国际反动势力兜售西方议会民主搞和平演变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资产阶级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页)”把这几个东西认识清楚,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也…  相似文献   

8.
代表与选民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辉 《现代法学》2001,23(2):87-92
代议制民主是由选民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间接民主。因此,代表与选民的关系就成为代议制民主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代表与选民关系的各种学说的分析与评价,提出委托说更符合代议制民主机理的观点,并认为委托说同样适用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干部工作民主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问题。直接影响选人用人的质量,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影响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影响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只有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切实增强干部工作民主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充分发挥民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廖建程 《法制与经济》2009,(2):114-115,117
自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一些地方顺应基层民主建设的形势,开展改革试点,尝试进行乡镇长直接选举。在乡镇长直选过程中,通过民主选举保证了直接选举等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在公正、合法的程序下进行;直选改革也充分体现了选举民主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民主选举和选举民主互蕴其中,共同作用于基层民主,在现阶段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11,(24):2+5-M0002
《每个人部是改革的缔造者:蔡定剑论民主、法治与人权》 本书以“民主、法治、人权”为主题,精心挑选了60篇文章。正如张千帆所言:民主是立国之本,是决定每个人命运的根本制度;没有民主,法治也只能是空谈;定剑崇尚但是并不迷信民主法治,没有人权,两者就失去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蔡定剑 《中外法学》2007,(3):257-279
<正> 问题的提出民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共识的政治哲学,"民主已成为整个世界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主而前赴后继,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民主制度仍然还很不完善。然而,就在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经济繁荣,人民渴望进一步发展民主,追求更广泛  相似文献   

13.
王春景 《中国监察》2009,(15):37-39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与监督取得了重大进展。党中央率先垂范,中央政治局向l中央委员会汇报工作,党中央重大决策在更广范围内征求意见,并不断推进党内民主与监督制度化建设。党的基层和地方组织积极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为党内民主与监督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及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公民投票是指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的立法运作程序,是直接民主的表现形式之一.宪政民主是一种修正了的民主,强调体现多数意志的民主也应受到宪政基本原则之约束.公民投票制度之设计也应与宪政民主的理念相契合人民主权并不是指人民直接行使主权,代议民主与直接民主都是人民主权的表现,但适用的层次有所不同,国家层次的公民投票与地方层次的公民投票应有所不同;公民投票也应遵循权力分立原则,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应受到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公民立法”可以说是彰显民主进程的一个探索性范本。立法法中明确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这既是对间接民主的民意保护,也体现了对立法程序的民意监督。  相似文献   

16.
“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历史教训”之一(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有鉴于此,党的“十三大”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近期内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逐步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在政治上创造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这样,社会主义民主的政建设,就成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政法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不知不觉中,全国人代会已陪伴我们走过了近六十载春秋。其间,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走过了"文革"前后的黯淡蹉跎;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及百姓生活的日新月异,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的关键阶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几度时代变迁,全国人代会,不仅成为每年共商国是的盛会,更成为传播民主精神、培育民主意识、创新民主方式的"实践阵地"。它将抽象的民主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向公众呈现出中国民主最精彩的一面,堪称中国民主的一张名片。让我们一起回归原点,回顾全国人代会发展沿革的轨迹,追寻那些会议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瞬间,共同触摸和感悟中国民主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学时代就不断高喊过“民主万岁”,但总觉可望而不可即。特别是稍长后看到我们学习榜样的“老大哥”,只强调专政,不实行民主;党同异伐,滥杀无辜,更心存疑异。无以解颐,遂从文字游戏之中寻到解释,便心安理得了。“民主者”,“民、主也”,即你是“民”,我是“主”,万民之主也。正如“公仆”可谓之“我是公你是仆”,以及孙中山当年提出“天下为公”也会演变为“普天之下无不为衮衮诸 · · ·公”一样,不算勉强。所以官者管也;·官字两个口,管也是上下共口,这真叫无巧不成书了。 其实,“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说的已如民谣一…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11,(5):80-80
程竹汝在《领导科学》上撰文认为,选举民主、议会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民主实现形式,各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社会的所谓政治发展特色也就是上述民主实现形式表现出的不同的结合方式。因此,对于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是民主实现形式的发展,要寻求民主实现形式的最优次序和各自重心。  相似文献   

20.
《法学》2006,(6)
一看文章是否有的放矢。这篇文章到底有没有针对什么实际的或理论的问题?若有,那么这个问题是否真正是新问题?如果不是新问题,那么作者对老问题的探讨是否有超越前人的新发现?如此等等,这些是本刊编辑部面对一份来稿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二看文章对读者、对社会是否有意义、有用。能促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和改善人权保护状况的文章,都是有意义、有用的文章;能更合理解释法现象、有助于更深刻、更全面认识法现象的文章,也是有意义、有用的文章。 三看文章能否向读者提供什么新东西。这是最为核心的考虑。能回答和解决我国民主、法治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