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政治极化一同出现的美国政治"种族化"现象在特朗普时代越来越严重。政治精英和选民根据种族议题划线,选择政党联盟,致使两党在种族意识形态上的差距增大,中间派消失。种族保守派与蓝领白人大量涌入共和党,构成共和党胜选联盟的关键选民。民权运动后,经济问题的种族化同白人身份政治相结合,加上两党"狗哨"政治的推动,使种族主义成为现代选举政治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奥巴马时代"种族化"的溢出效应延续至今,是政治种族化加剧的重要现实原因。2020年大选临近,两党和民众在种族问题上预计将进一步两极化,这一趋势很难逆转,并将深刻影响美国政治的运作与走向。  相似文献   

2.
美国2008年大选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美国2008年大选奥巴马和民主党获胜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选结果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奥巴马政府内外政策的趋向.文章认为,2008年大选是美国选举政治史上最引人瞩目的一次历史性的选举.奥巴马获胜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严重衰退,选民对布什处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不满,以及奥巴马作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竞选人所激起的黑人、拉美裔和年轻选民的投票热情.大选的结果将对美国政治走向和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中左将是今后四年美国政治的基本走向.民主党16年来第一次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公众的期望和支持率高,这些为奥巴马政府实施其内外政策主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它仍然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5,19(2):65-89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在对2004年大选的形势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布什和共和党获胜的原因、大选结果对美国政局及政党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布什第二任期内政外交政策走向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2004年大选是布什和共和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选举。受九一一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此次总统选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全国政治议题和选举议题发生重大变化、道德价值观成为决定大选胜负的关键等。共和党获得全面选举胜利从根本上来说,是“新政联盟”解体以来美选举政治长期变化的结果,也是美国社会日趋保守化的反映。2004年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它预示着保守主义继续得势将是今后四年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向,再次巩固了共和党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的多数地位,强化了总统职位的权势和影响力,加剧了国会内两党的斗争。但这是否是一次“关键性选举”,仍要看两年后的中期选举,特别是2008年大选共和党是否继续维持一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参众两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国际贸易冲击和强大的工会等因素,导致美国"铁锈带"近半个世纪以来陷入整体性、持续性的衰落。该地区长期支持民主党的诸州在2016年大选中集体倒戈,陷入困顿的白人蓝领选择支持鼓吹反建制和反全球化的特朗普。这既是特朗普入主白宫的关键,也可能开启美国新的政党重组和区域重组进程。特朗普政府为了回馈支持者,巩固其执政地位,确保共和党在新的政治变迁中占据优势,采取了一系列振兴"铁锈带"的措施,但短期内这些措施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在当今美国政治中地位凸显的"铁锈带",在2018年中期选举后似乎重新建立起有利于民主党的"蓝墙",其最终的政治倾向将直接影响2020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共和党和民主党将对该地区的白人蓝领选民展开争夺,并因此更易于就贸易保护政策达成共识。虽然"铁锈带"从中美经贸关系获益,但作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温床,该地区的钢铁企业和工会等利益集团持续推动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未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将对"铁锈带"的发展前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翟迈云  李庆四 《美国研究》2023,(3):91-114+7
美国正深陷一场“冷内战”之中,极化与统一国家故事的衰败同步发生,围绕“谁是美国人”,美国正在呼唤一种新的国家故事。在人口结构持续变化,社会经济不平等难以扭转,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出现重大分歧的背景下,两党聚焦种族议题,在国家叙事上全面差异化,更趋极端化,以对历史叙事的争夺为核心,将选举、执法、教育等多个议题广泛勾连。2022年中期选举中两党不断调整自身叙事策略,共和党将矛头对准“批判种族理论”,动员独立选民中的家长选民;民主党则延续“反白人至上”叙事,借堕胎议题转移选民焦点。由于“美国梦”故事的失效与“盎格鲁-撒克逊”故事的弱化,今后两党围绕国家故事的争斗仍将长期延续。其带来的结果是对内群体间敌意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显著增加,经济阶级矛盾被政治话语遮蔽;对外将分散美国用于国际事务的力量,美国模式吸引力下降,美国更难借白人文明拉拢组建“盎格鲁-撒克逊联盟”。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期选举是共和党自1994年国会选举以来取得的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本次选举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国会选举。民主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在于:经济状况未能如期改善引起了选民的愤怒和"反在职者"情绪、保守的茶党运动的兴起和蔓延、两党选民之间的"投票热情差距",以及中间选民转而支持共和党。共和党控制众议院打破了民主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政治格局,将对奥巴马今后两年的政策议程形成牵制,并对美国两党政治和选举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键性选举"与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4,18(3):7-29
本文在对"关键性选举"及其在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关理论进行评介,并以此为分析框架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及其对美国政治进程和2004年大选的意义.作者认为,新政政党体制的解体使两党选民基础的社会和地理结构、选民的政党认同等发生了显著和持续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今美国选举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短期因素在美大选中的作用增大和造成两党在全国性选举中势均力敌的格局.2004年大选仍将是民主、共和两党间一场实力均衡的较量,九一一事件及布什政府所进行的反恐和对伊战争使美国全国的政治议程和选举议题发生了显著变化,此次大选的突出特点是外交与安全问题成为选举的主要议题.从美国选举政治的走向来看,在近期和可预见的未来仍难以形成一党长期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格局.政党选民重新组合和政党选民联盟解体两种趋向并存将长期主导美国选举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政治取向与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内部在中国问题上都存在分歧,但很少有人知道,典型的美国人的政治取向如何影响他们对中国崛起的看法、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对中国人的偏见,以及他们所偏好的美国对华政策.全国性的民意测验一般都没有提出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带有政治取向性的、数量足够的、有细微差别的关于中国的问题.根据我们自己的调查,我们发现政治取向确实影响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较之自认为是自由派的人来说,那些自认为是"保守派"的人中有很多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一个更大的威胁,对中国政府持更负面的看法,对中国人也表现出更多的偏见,而且主张更强硬的美国对华政策.就党派归属而言,与独立人士和民主党相比,共和党把中国看作是更大的威胁,鼓吹更为强硬的对华政策,但是党派归属对偏见的深浅程度没有影响.包含教育/收入、性别和年龄等变量的联立多元回归分析(simuitaneous multiple regressions)显示,尽管这些变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但比起政治取向来说,它们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9.
石渝 《新民周刊》2012,(5):56-57
美国人是否仅仅四年后就又准备迎回曾令美国经济掉入深渊的共和党?角逐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初选战,于2012年1月3日打响,民主党因奥巴马宣布争取连任而暂时无初选之累,美国2012年大选在共和党"独角戏"序  相似文献   

10.
2016年的美国大选跌宕起伏,最后以特朗普的获胜画上句号。网络安全问题一直伴随此次大选的进程,并对最后的选举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文件被泄露事件,以及地方选举机构遭黑客攻击事件等都在大选的过程倍受关注。大选中的网络攻击事件对美国的民主制度造成了冲击。多种因素导致美国的选举更容易受到数字攻击的破坏。为了应对选举中的网络攻击,奥巴马政府对俄罗斯政府进行了外交和经济制裁。未来,美国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维护选举中的网络安全。美国将提升投票机和投票系统的安全性能,加强对黑客的防御、侦查和威慑,加强与盟友在选举领域里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2014年中期选举是共和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选举。导致民主党选举失利的因素很多,其中民众对奥巴马支持率下降、对国家前进方向和联邦政府不能有效应对美国面临的外交、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不满所形成的不利政治环境是主要原因。参议院控制权是本次中期选举两党争夺的重点。共和党夺回对参议院控制权所形成的两党分别控制白宫和国会的"分裂政府"格局将对奥巴马第二任期最后两年的政策议程形成掣肘,从而进一步加剧业已激化的府会冲突,导致更多的立法和政策僵局。选举的结果还进一步加强了共和党"南部化"的趋势,引发了民主党内部在政策上和策略上的分歧,进一步加剧州政治的"极化"。  相似文献   

12.
党派政治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屠新泉 《美国研究》2007,21(4):67-80
美国两党之间的博弈和竞争贯穿美国贸易政策的整个决策过程,党派政治在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变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贸易政策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往往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而政府或国会的党派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贸易政策的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在贸易政策上的立场也会随着其所代表选区的利益调整而变化。民主党在20世纪70年代从支持自由贸易转向鼓吹贸易保护,而共和党则从贸易保护主义者转变为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进入21世纪后,随着美国产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调整及美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两党在贸易政策上的固有立场有所松动,从而使美国的贸易政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美国研究》2018,(美国中)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以民主党重掌国会众议院多数、共和党维持并扩大国会参议院多数、两党在州长层次更加平衡的结果落幕。这一基本符合"民意回摆"历史规律的中期选举并不是一次关于经济等国内议题的竞争,而是围绕价值观展开的竞争。选举不但反映出了美国部分选民对特朗普两年执政所表现出的国家发展方向的深度不满,也体现出民主党巩固青年人、少数族裔以及其他群体等基本盘并扩展女性选民群体支持的成功。本次中期选举之后形成的"分立政府"将对特朗普政府的国内政策带来较大阻碍,但两党在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上仍存在妥协与合作空间。面对国内压力,特朗普政府可能更加急于寻求在对外政策维度上民众可以满意的进展,但也会遭遇国会民主党人的一定制约。在对华政策上,共和党主导的白宫与民主党主导的国会众议院的共同参与极可能导致当前分歧的复杂化,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大风险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借助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形势,夺取了众议院的控制权,大幅缩小了在参议院中与民主党席位的差距。共和党取胜的竞选方法包括:成功地将全国性议题与地方情况相结合,推出高素质的候选人,以及合理地使用竞选经费,集中力量制造角逐选区。此次中期选举的结果加剧了两党政治立场的极端化,增强了共和党的政治影响力,加大了奥巴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国内政策上的难度,并将由于选民态度的变化、国会及其委员会的构成和领导人的变动,而对美国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2012年的总统大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2006年中期选举及其对美内政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7,21(1):7-33
本文从选举政治的角度,在对美国2006年中期选举的政治环境、选举的形势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民主党获胜的原因和选举结果对美内政外交的影响。文章认为,2006年中期选举是美国自199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国会选举。民主党赢得全面选举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多数选民对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接连出现的腐败丑闻的强烈不满,保守派对布什政府的开支和社会政策不满,拉美裔对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的移民政策不满而引起的对两党的支持发生异常变化所致。选举的结果对美国今后两年的政局和内政外交政策走向、对布什政府的国内政策议程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美国两大政党的基础选民及其结构、美国政治潮流和社会思潮的基本趋向没有改变。在布什剩余的任期内,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难以做出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希拉里与佩林:妇女运动、性别政治和美国总统大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述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和佩林得以参与2008年总统大选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指出这次总统大选在美国性别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认为,希拉里和佩林得以参与总统大选是基于美国妇女运动前两次浪潮取得的政治成果,即女性取得投票权和妇女参政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她们的参选也是美国妇女运动努力与美国党派政治进行互动的一个结果.希拉里的参选反映了美国主流妇女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与民主党结成政治联盟的现实.民主党对女权领域重要主张的吸纳及对女性参政的支持,是希拉里得以在这次总统大选中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的重要因素.而佩林的参选则反映出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女性选民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越来越受到政党的重视.她获提名是共和党试图吸引女性选民,以抗衡民主党在女选民中的传统优势而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宫与国会的互动关系是观察美国反倾销政策变化的重要视角。一般而言,"分裂政府"的反倾销政策比"一致政府"的反倾销政策更具有保护主义色彩。在"分裂政府"的府会关系模式下,执掌白宫的党派常会被主导国会的另一党派施压,政党理念让位于府会斗争,反倾销政策主要受府会斗争影响。在"一致政府"的府会关系模式下,政党理念会超越府会斗争,反倾销政策主要受政党理念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共和党主导的"一致政府"相比,民主党主导的"一致政府"的贸易政策更具有保护主义特性,对反倾销政策的执行会诉诸更严厉的保护主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九一一事件到如今的16年中,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反恐战略、穆斯林移民政策,以及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民主党与共和党业已严重的"极化"更因在穆斯林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恶化。两党在穆斯林政策上的分歧不仅在其各自政府任内有鲜明体现,而且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遍布全球的利益,以及强大战略力量和全球干涉能力,美国对穆斯林的态度对其自身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口迁移与美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五次政党体系演变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为人口迁移对美国政党体系的重塑有重要的影响。当前,人口迁移影响美国政党体系演变的主要表现是:南方拉美裔外来移民的快速增长和阳光地带人口的迅猛增长,使得美国的两党版图正在发生有利于民主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23,(1):9-34+5
当前美国反种族主义斗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知识左翼在文化教育领域开展的反种族主义思想运动。这一运动主要以“批判性种族理论”和“1619项目”为理论框架,以在公立学校和联邦政府机构开展相关教学和举办多元、公平、包容的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揭示美国种族主义长期存在的历史、制度和思想观念上的深层原因,鼓励民众加入反种族主义斗争。在推动“反种族主义”相关理论和观念传播的同时,该运动也引发了“白人至上”论者与少数族群和民权团体之间、种族自由主义与种族保守主义之间、两党之间以及知识界围绕美国是否存在制度性种族主义,是否应在公立学校开设“1619工程”和“批判性种族理论”课程而展开的涉及政治、立法、司法和学术的激烈争议。知识左翼反种族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是对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种族问题仍持续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反思,也是对近十多年来特别是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兴起的白人民族主义运动的一种回击。在本质上,它反映了在美国种族和族裔、人口和文化多元化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美国人所面临的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历史认同的危机;同时也说明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正在成为美国种族斗争的又一个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