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键词     
《台声》2013,(8):14-14
圆梦 今年快9岁的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自2008年从四川移居台北后,两岸同胞一直企盼着它们“早生贵子”。7月6日晚,在两岸同胞的期待之下,“圆圆”在抵台4年半后终于产下一只雌性幼崽,而这只憨态可掬的“台湾囡”自出生就吸引了两岸同胞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的主张,即所谓的“三通”。1987年11月2日,台湾“行政院”基于两岸同胞的强烈要求,同意早期随国民政府到台湾去的大陆籍人士可以返乡探亲。这一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新篇章。伴随着探亲的脚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台湾人民陆续前往大陆地区从事投资,两岸之间的经贸活动  相似文献   

3.
郑博光 《台声》2007,(12):29-29
现在两岸的争论议题很多,“统一”、“台独”、“一国两制“、“贫富”、“民主”等。以前两岸同胞谈起统一议题时,台湾一些人的最大担心是两岸贫富差距太大,就怕十二亿人来和他们“均富”,这作为不能统一的主要理由。但时过境迁,大陆的发展神速,令世界震惊。台湾人纷纷来到大陆,特别是台湾的商人,他们是很现实的,为了生存,为了企业在全球保持竞争力,也不断向大陆靠拢,无论台湾当局用何政策都无能为力,就像洪水冲开缺口,要想阻拦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4.
李晛 《台声》2023,(11):94-97
<正>在辽宁有一群跨海而来的台湾青年,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巧思和努力在这里筑梦,展示才华和抱负。来到大陆,他们见证了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在辽宁他们结识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者”、正能量的“传播者”。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跨越海峡的筑梦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曾几何时,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浅浅的海峡尽管咫尺之隔,却让人望而却步,如天堑般难以逾越。迈过海峡,踏上回家的路,走了整整38年,或者更长。浅浅的海峡,承载着台湾游子的万般无奈和浓浓的乡愁。正如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中深切地呼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23,(7):18-20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作为连结两岸同胞乡愁的共同载体,凝聚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共同记忆,积极推动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的宗旨,为广大台湾同胞在大陆施展才干、逐梦圆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近年来,盐城市在鼓励台胞台企参与本地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开辟出了盐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云舟 《台声》2002,(6):1-1
“向大陆买水,我们马祖同胞盼了10多年了!”5月5日上午,台湾离岛马祖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当地民众举行盛大典礼,热烈迎接自福建马尾载水返抵的台轮“金航2号”。这是50多年来祖国大陆首次向马祖供水。当放水阀门打开,汩汩清流输入管道的时候,饱受久旱缺水之苦的马祖同胞欢天喜地,他们说,“有大陆的支持,再也不必担心水荒了”。台湾媒体称“大陆水运到,马祖人解渴”,赞赏祖国大陆隔海送水的善意。两岸同胞从来就是一家人,一方有难一方帮,大陆向马祖送“及时水”,正是血浓于水的又一例证。今年以来,台湾雨…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 走好     
正《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个代表两岸"文化共同体"的符号诗在这头诗人在那头台湾的乡愁大陆的痛一首《乡愁》让无数读者认识了余光中。2017年2月14日,享誉两岸的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9.
张桂珠  修菁 《台声》2022,(19):72-74
<正>因为历史的因缘际会,一群出生于台湾省的同胞最终定居于大陆。岁月沉浮,如今他们多已进入暮年,走进他们的乡土记忆、聆听他们在大陆的成长、生活和对两岸交流的感悟,正是两岸关系大历史的生动体现,本文讲述其中一位台胞——张桂珠在时代大潮中的乡愁记忆。——题记  相似文献   

10.
升亮 《台声》2008,(6):14-15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持续牵动着台湾民众的心。各种赈灾捐赠成为岛内最热的活动。台湾救援队和医疗队赴大陆参与救灾的报道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四川震区下落不明的台湾游客受大陆援助安全回家更让岛内感受到两岸的“同胞之情”5月19日14时28分,执行厦金“小三通”直航正待前往金门的大陆客轮“五缘”号汽笛长鸣,船上的台胞自发起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岛内媒体指出。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牵动台湾同胞的心,也让两岸间许多“第一次”成为可能。这次大地震使两岸民众“走得更近”,有“震不破的同胞情”!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是国家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广大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携手同行,共谋发展。他们向阳而生,循梦而行,积极融入大陆,共享国家发展的机遇与荣光。岁末年初,笔者采访了5位在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发展的台胞,聆听他们的年度记事。这一年,他们开启了“融陆”新生活,谱写着两岸融合发展、同胞心灵契合的美丽新篇。  相似文献   

12.
“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温家宝总理两年前一席肺腑之言,情之切切,闻者动容。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地理上凿开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同胞水乳交融血脉相连的亲情;一小撮民族败类设置的绊障鸿沟,绝对阻挡不了祖国的统一大势和广大台湾人民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热切向往。3月14日上午9时30分,当十届全国  相似文献   

13.
根据16位扎根大陆发展的台湾文化创意从业者的调研资料,结合福建省相关文创案例,可以归纳总结出现阶段台湾文创业扎根大陆的主要发展模式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讨现有发展模式的完善方向及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台湾文创扎根大陆发展主要有“开设文创工作坊或公司”“本业+文创”“融入在地乡建乡创”“参与两岸乡创研学”四种模式。台湾文创扎根大陆发展亟待地方政府针对性地加强对台湾青年建筑师和文创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从两岸文化理念深度融合的高度制订长期的公众美育计划、两岸企业携手共创中华地方文创品牌,并朝向“成立优秀台青乡村振兴联盟”等模式升级。  相似文献   

14.
李欣 《台声》2022,(20):96-97
<正>回顾过去的10年,两岸同胞看到,大陆方面团结广大台湾同胞,排除“台独”分裂势力干扰阻挠,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走深走实,两岸人员往来和各界交流持续扩大。两岸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青年臧泳荣:用行动增进两岸青年间的友谊在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银塘中路一家名为“一家亲”的台菜餐厅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位高个儿大男孩里外忙碌着。他就是“95后”台湾青年臧泳荣。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三首台湾乡愁诗的赏析,展现了自五十年代以来风靡于台湾的、在台湾与大陆隔离的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乡愁文学”,表现了当时台湾诗人回归祖国的“归属感”、思归不得的“幻灭感”和对祖国母亲可望而不可及的“遗弃感”。反应了诗人们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两岸团圆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7)
正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江苏南京,2017年12月14日病逝于台湾高雄医院,终年90岁(虚岁)。1971年,离开大陆数十年的旅台同胞余光中先生在思乡心切情况下,仅用10多分钟就完成了蜚声海外的不朽诗篇——《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相似文献   

17.
高旭  张亚静 《台声》2023,(2):70-72
<正>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两岸同胞相向而行,不断走亲走近。他们有的是深耕地方产业的台商代表,有的是两岸交流领域的资深人士,有的是初到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青年,还有两岸婚姻家庭中的台胞小朋友……2022年,他们过得怎么样?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讲述。  相似文献   

18.
<正>《原乡》以两岸关系为题材,反映了20多年前去台老兵思念家乡亲人,冲破重重阻挠返乡探亲的动人故事,是一部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沟通了解、密切感情联系的艺术佳作。——张志军老兵不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他们一头牵着大陆,一头连着台湾。这个群体已经成为台湾人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心中有一个清晰的信念: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永远是一家人,国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6)
正摘编自3月3日台湾《中国时报》要说两岸同胞间有差别心,那也是当时当局时刻警告人民要小心匪谍,使两岸同胞"同"变得虚幻、"异"变得真实。在长期的"反共"教育宣传下,大陆人民、大陆政府或者中共,在人们的心中早就不加区分,这直接影响到后续两岸交流渐趋启动之际,台湾人民对大陆的第一印象。这毕竟是错误的认知,无论两岸官方如何争斗,大陆  相似文献   

20.
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有利于密切两岸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更是广大台湾工商业界朋友的强烈愿望。希望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快商谈、早日办成这件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的好事。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