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陆畅 《就业与保障》2023,(8):100-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也是引导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其就业意识的培养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意识融合,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关系,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当代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方法等。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自主创新和创业意识,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华萍  郭鹏 《前沿》2009,(5):126-129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在新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为指导,就是要在实践地把握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所呈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明确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以其建构“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努力追求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星杰  刘明越 《前沿》2012,(21):147-150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大体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指经济制度和教育体制、就业政策等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因素,包括就业观念、就业价值取向等.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增加大学生就业率需要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机会和能力需要以相关政策和制度作保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观念,需要通过借助有效的教育平台重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形塑就业观方面具有指导和启发作用.本文针对我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进行透析,在取得已有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刑事警察的职业价值观遭遇到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的严重挑战。反思转型时期刑事警察的职业价值观,对增强刑事警察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提升刑事警察个人和组织的工作绩效乃至于刑事警察个人生活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出现“考研热”“考证热”“考编热”“慢就业”等教育和就业热点现象,就业观念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03—2021年间的10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解释,并分学历层次、院校类型、学科门类、性别维度进行了差异性比较。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毕业生就业观念最突出的特点是偏好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而社会价值一直未得到重视。第二,2003—2021年,毕业生就业观念呈现明显的变化,对经济价值的重视程度超过个人价值。第三,就业观念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博士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硕士生更看重经济价值,本科生较看重个人价值,专科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毕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人文学科毕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社会学科毕业生更看重单位性质,理工学科毕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其他学科毕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男性毕业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和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也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慢就业”的形成受到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变化、职业目标缺失、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当代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的成因,立足新时期社会发展背景,文章从学校教育培养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求获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成效。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观绩效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但学界也认为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文化价值观对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广州青年中间阶层为研究对象,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参与行为以及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在统计上并不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而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和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比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具有更加强烈的影响力。这些发现显示政府目前以发展经济为主来获取政治信任的管治方式在青年中间阶层已奏效不大,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已超越了物质性的维度。随着社会多元利益诉求的增多,如何处理依法办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放慢之间的张力是政府需要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我国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在新的历史时期 ,年轻的大学生需要端正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大环境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总写照。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观 ,对社会和大学生个体都非常重要。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正面临着人生最为关键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大学生价值观一直处于分化与整合的状态。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互动中摇摆不定。这其中既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和追求人生与社会真善美崇高境界的价值观 ,同时又有消极宿命、及时享乐和以物欲满足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观。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而变得日趋重要,探索评 价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综述相关文献及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227名大学生的调查初步编制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包括发展促进、家庭关照、职业保健、企业状况、人事状况、个人声望、企业声望、生活享受八个因素;所编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作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就业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状况,探讨了高校精准就业质量提升策略,包括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深化高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等,希望这些建议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增加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并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科类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农科类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全面提升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文章使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探索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农科类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高校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基层就业价值观、加强对农村基层就业的宣传和指导、增加农村基层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来激发和增强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系统运作的新兴力量,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主义等消极思想的侵蚀,其价值观重塑亟需囊括勤奋、朴素、创新、独立、思辨与发展等积极思想的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补位需求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价值观与政府治理关系密切,随着价值观的改变,政府治理也应随之做出一定调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社会价值观逐步由物质主义过渡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此背景下,政府要想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治理秩序,便不能够仅依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这一方式,而应该调整自己的治理方式,满足大众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5.
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进行代际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尽管“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使之具有成为新的一代的可能性,但是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完全不同于“80后”大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为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90后”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6.
“慢就业”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社会、家庭、高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给学生就业选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站在高校角度从价值引领、家校合力、“三全育人”、深化改革等方面提出破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对策。  相似文献   

17.
欧阳娟 《传承》2014,(1):116-118
工业文化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建构自身的工业文化价值观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在对柳州工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诠释基础上,对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工业文化价值观现状进行剖析,存在制约工业文化价值观形成的问题包括乡土文化的偏见、士大夫文化影响、农耕文化的自足、享乐文化的作祟等,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树立入乡随俗、奉献社会、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价值取向才能树立正确的工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一些大学生遭遇"价值观困境",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过度凸显个人价值、过度彰显工具主义思维方式等。当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会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陷入"价值观困境"。教育者要夯实和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理论的生命力;要发挥各类教育平台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占领意识形态新型传播阵地;要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帮助大学生走出"价值观困境"。  相似文献   

19.
李艳霞 《人民论坛》2020,(4):132-135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用以分析二战后欧美国家公众价值观变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核心观点是:经过长期经济繁荣之后,公众价值观发生了由“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达价值观”的转型。这一转型将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经济要素对个人幸福感作用的边际效用递减,公众在社会各领域态度和行为的“个性嵌入”,期望多元、政府“超载”和“批判性公民”的出现,等等。在理论层面,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理论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力图证明文化可以作为独立变量影响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应当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20.
邹勇 《前沿》2012,(17):139-140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市场经济环境下,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她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形势变化.结合女大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变化和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才能指导女大学生不断自我教育,重塑与完善其职业价值观,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价值观,以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