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先后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陪同考察并主持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与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形态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他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两个大局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来认识和理解“第二个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新的起点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催人奋进,感召人心,深受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维度和时代的高度,集中阐述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追求真理和进步、追求救国强国和民族伟大复兴所表现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总书记的讲话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只有造福人类才能成就文明。文明升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全面进化的现代化过程。人类走过从马车到汽车、从油灯到电灯、从算盘到电脑、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进步过程,是现代化和现代文明不断推进的过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厚植肥沃的文化土壤,使新型举国科学技术体制释放出更大活力、创新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迭代创新、颠覆性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科学技术基础,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早在2019年,他就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推动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这一重大文化工程。2023年6月,他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专门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鲜明的文化立场,彰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区的使命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强烈文化担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学校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定向、正本清源。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既是大学教育的生发之根、立命之本,也是涵育时代新人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宝库,东南大学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措并举筑牢文化根基,为“时代新人”立心铸魂。  相似文献   

11.
正青海民族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六个突出和六个着力,全面推进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一个"强"字,着力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建设银行都是责在人先、勇立潮头,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积淀了优秀的建行文化。本期"政工大讲堂"我们请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来谈一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25日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使我们对文  相似文献   

13.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鉴于此,本刊特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六位学者,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建构逻辑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6)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和国家重视、信任青年,始终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发展方面倾入大量心血,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科学、深刻丰富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本文首先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形成依据;二是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内涵,包括青年的特点和地位、青年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最后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8)
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思想是当代中国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而任何思想或理论都必然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渊源、现实关怀和人文背景而产生的,于此,我们就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思想的生成理路进行学理性的探析,以把握其来龙去脉。文章也正是遵循这一逻辑,对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时间动因、现实挑战、背景预设等方面进行一个基本的逻辑推演。  相似文献   

16.
于明言 《求知》2022,(4):54-56
<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大战略部署。天津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建强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协作,实现一批创新项目落地,加快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开展校企共育培养人才,构建起“创新强、产业兴、人才聚”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完成“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首要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是党的二十大对文艺工作的重大部署。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联工作的深切期望和殷殷嘱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国家—社会关系互构中形成的凝聚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逻辑互构,优化国家—社会关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实现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精气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就是精神力量。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