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更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基本功。只有把群众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中强化群众观念、群众路线,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才能  相似文献   

2.
白凤国 《新长征》2014,(10):28-28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要充分依靠群众,把群众工作理念和方法贯穿于信访工作全过程。 心系群众,在倾听民声上下功夫。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前提。一是近听民声排民忧。  相似文献   

3.
注重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应对脱离群众的危险、加强或重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直接联系群众,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南昌市的民情家访工作的开展就是新时期创新群众工作的有益探索,工作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群众观点,而且构建了和谐的党群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4.
牟现刚 《新长征》2014,(11):59-59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转变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和龙市依托"三访三谈在一线"活动载体,制定出台了《和龙市党政领导干部"三访"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三访"即一天到社区定期下访、一天到村屯定点察访、一天到信访局定日接访,充分发挥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自身的主角、主体与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倾向,影响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为什么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却不知道怎样坚持和弘扬呢?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虽然明白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却不甚了了,以致影响了工作成效。要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吕永辉 《学习导报》2013,(20):30-30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央决定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领导干部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突出三个重点,带头做到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  相似文献   

7.
贵德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不断创新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机制,把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作为转作风、谋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有力抓手,建立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十联”、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乡镇干部“民情台账”、“美丽乡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等活动载体,坚持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积极搭建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但一些时候以来,不少干部对群众工作变得淡漠了。只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必要性,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才能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坚持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9.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就是要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落脚点就在于提高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顺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推进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把握科学规律、树立科学理念、创新科学方式、完善科学制度,在群众工作科学化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子,是基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以来,夏津县树立了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的执政理念,不断强化群众观念、疏通群众工作渠道、搭建群众工作平台、创新群  相似文献   

11.
姚桓  于言良 《求是》2012,(1):45-46
群众工作是完成党的一切政治任务的基础工作,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主体。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的目标任务,健全基层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形成以群众诉求为导向,以密切联系群众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教育动员群众为重点,以群众评价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09,(12):22-22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发出号召:“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要求“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4):41-41
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十八大后,党中央又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然而,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却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还有些领导干部处事不公,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淡薄,使群众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新形势下,只有建立并不断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立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使我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群众路线是党的制度性要求,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加以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中的制度机制建设问题,深刻认识到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制度机制是对党的群众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是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根本途径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保证。党在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信访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党在实践中认识到,群众工作制度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群众工作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挑战。新的形势对于党与群众的联系提出了新要求,即把加强党与群众联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保证;逐步推进党联系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凝聚民心的强大力量;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维护群众权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了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的活动。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办法》,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党工委努力搭建民意沟通桥梁,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畅通联系渠道。党工委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提出明确要求。每位班子成员要定点联系1-2个社区,重点联系2—3名党员,动态联系3—5户居民家庭,收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增强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9.
黄新初 《求是》2012,(23):46-4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大法宝。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20.
党的群众工作关系到党的群众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固若金汤。乌鲁木齐地处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社会矛盾多、问题也多,任务最艰巨、工作也最难开展,但也最能直接反映党的群众工作的真实情况。落实总目标、打好"组合拳"、实现"三不出",打赢"三场硬仗"和一场人民战争,离不开党和政府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这就要求乌鲁木齐干部队伍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