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90多年来,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的主要任务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并形成了不同的学习观。纵观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实践学习观、理论学习观和创新学习观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学习观演变的三个总体特点,即由强调学习的工具性价值向目的性价值转变、由外部需要驱动学习向内部需要驱动学习转变、党的学习观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入学习观的根本问题。立足中国文化土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从产生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还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从内容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从形式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国的民族文化概念和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的理论表达形式。从实质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的最高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并善于学习、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认真总结我们党开展学习活动的历史经验,探索学习活动的规律.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和发展都同加强学习紧密相连,这是党成立九十年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新时期党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学习思想在不断深化。学习和总结九十年来党的政党学习思想,为的是在不断地学习、创新和发展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建设学习型政党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本领由摸索、失误到成熟,再到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形成中国特色的学习型政党理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裴植 《新视野》2023,(3):20-27
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自觉品格。中国共产党政党自觉的形成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润滋养。与此同时,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任务也由外而内地推动、充实并发展着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主要表现为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特质和目标,以及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润滋养集中表现为赋予中国共产党人以厚重家国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时代任务对中国共产党政党自觉的强化则突出表现为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觉以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7.
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宝贵经验,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最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进程与领导建国、富国、强国的实践相辅相成。推进新发展阶段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识,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提升亲和力和感召力,切实增强理论武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何学习、怎样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基本问题.立足中国实践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独特的实践品格.所谓独特的实践品格,实质上是说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探索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总是反映着中国基本国情的变化,总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的实践中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孙旭红 《理论建设》2014,(1):104-106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能否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演变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的知识,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我党的学习观,就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作了全面阐述,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想,有力地指导了全党全社会的学习,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深入研究江泽民的学习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具有持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2021年和202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都将政党责任列为会议主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政党责任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责任在文明观领域也有着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观锚定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致力于解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向世界展现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图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全人类共同利益、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精通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学习理论、学习军事和经济,学习一切真正好的东西;要善于学习,发动学习运动,开展学习竞赛,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相似文献   

13.
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重点学习与全党普及相结合,学习与总结历史经验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历次学习运动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运动给人以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洪斌  王爽 《世纪桥》2010,(21):135-136
毛泽东建设学习型政党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本领由摸索、失误,到成熟、再到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形成中国特色的学习型政党理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以学习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共90年的历史中,一共掀起了六次大的学习活动,并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现代化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特别注意端正、改进和提高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目的就是全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员主体地位”概念,但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确立了民主建党原则,提出了党员必须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党员在党内一律平等以及党内一切事务由全体党员决定和处理等思想,为确立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党内民主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全部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理论依据,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和明确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丁晓强 《探索》2012,(3):191-19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来注重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型政党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由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主编、长江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史》一书,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该书既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  相似文献   

20.
陈云一生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他对学习的态度、思考和论述,形成了他科学的学习观。重温他的学习观,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学习规律,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