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何学习、怎样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基本问题.立足中国实践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独特的实践品格.所谓独特的实践品格,实质上是说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探索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总是反映着中国基本国情的变化,总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的实践中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马克思主义观,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看法或观点。它具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或观点,二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或观点。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集中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上。马克思主义观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正确观点和科学回答。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极…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结合本质上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同中华根脉相结合、同中国文化信仰相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根深叶茂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戴木才 《前线》2022,(6):4-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把握文化形态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观、文化观和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唯物史观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采取了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不断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对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毛泽东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蕴涵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质和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对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出要认真地学习,科学地研究;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钥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基于学习观视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富雄 《唯实》2011,(4):25-29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胡锦涛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不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指导理念——科学发展观,而且确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政治保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意识形态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宝贵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还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7.
隋灵灵 《理论学刊》2023,(5):159-168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观、辩证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等哲学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传统哲学价值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所谓马克思主义观,一般地说,是指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看法或观点。具体地说,它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成立以来,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勇敢应对时代挑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宝库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反复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人类社会在19世纪创立的全部最优秀的思想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文化的观念和态度,这里所说的文化观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又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文化观念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纵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我们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观、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这些文化观为我们厘清了一条清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的传承创新脉络.  相似文献   

10.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往接受、传播、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从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回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认识基础与前提.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终其一生,追求真理,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经验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经验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经百年党史被证明了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其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源,构筑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河,最终汇流成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精髓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5.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二者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机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历史观、价值目标、知行观、自然观和理论品格等方面。当前,充分发挥这些契合点的价值,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也会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令人信服、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运用马列与借鉴西学的基础上,通过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创建弘扬中国传统、体现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民心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任何民族的基本元素和特殊标识,而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日积月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从相关重要文本中深入挖掘并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后继者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论,对我国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时代使命,从传播学和语言学的交叉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而语言作为传播的基本载体,便成为其重要路径。包括红色语言、传统语言、外来语言和流行语言在内的大众语言形式均有助于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9.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07,23(2):8-11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视野下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备的理论品质。我们应该联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崭新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侧重从三维视角进行理论辨析。第一,“活的灵魂”的理论底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第二,“活的灵魂”的现实要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活的灵魂”的价值取向,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引领实践发展、植根历史文化沃土,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