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全球安全倡议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安全形势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全球安全倡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彼此联系、相互呼应的“六个坚持”,实现了国际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坚持维护、切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都渴望世界的持久和平。但是.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美国的霸权优势更加凸显,对世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开争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确保我国的主权、领土,以及经济、科技、信息、生态等领域的安全,笔者认为有必要制定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巴定国家安全切问是适应国搞新形势的需自冷战结束后,世界开始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人们觉得从此逃脱了大战、核战的阴影,国家和人身的安全获得了更大的…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根据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大趋势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内在要求,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核心,兼顾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多种安全利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抛却冷战思维,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主张。江主席的国家安全新构想,是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一、全球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共存共赢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环境(一)可靠的国家安全和…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6月27日清华大学一年前,首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为各方加强对话交流、共谋世界和平搭建了新的平台。本届论坛以"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为主题,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纵观人类历史,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是热爱和平、靠和平繁荣昌盛的和平国家;一种是热衷武力、靠发动战争争霸扩张的战争国家。战争国家为一己之私侵略他国,本国人民也深受其祸。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500年,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战争,给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深重伤痛。而在同时,中国一直坚守睦邻友好方针,从未发动过侵略战争,从未并吞他国领土,从未搞过海外扩张。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坚守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国家。中华民族是追求和平的民族。"和为贵"、"协和万邦"、"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精神,贯穿中华  相似文献   

5.
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世界远未和谐,国际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寻求实现国际安全的根本出路,中国政府在深入分析当今国际安全形势及造成国际不安全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并为构建和谐世界进行了不懈努力,展示了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试析21世纪初的中国国家安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进入 21世纪之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台湾分离主义的发展、周边军备竞赛形势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不会变,有利于我国家安全的一些基本因素仍然存在。我们应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立足周边展开全方位和平外交,从而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争取良好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静 《人民论坛》2012,(20):42-43
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基本定位应是以国内安全稳定为前提,持续加强国家实力基石,增强国际影响力;本着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塑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努力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8.
贺鉴  欧阳翠兰 《求索》2007,(11):80-82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核心机制。从新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无政府状态理论和国际合作理论是新现实主义的核心部分。新现实主义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是冲突和竞争,但是,当国家具有共同利益时,它们是可以进行合作的。因此,可以以新现实主义为指导完善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9.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50-50
答:十八大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被视为“非传统安全”的核心内容和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因素,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通过分析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信息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安全最突出的问题,倍受我国研究领域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因素。第二,新综合安全观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社会形态的信息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趋势将影响和决定中国未来安全环境的基本性质与基本形态。第三,信息安全问题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战略、安全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内容研究和发展方向上,凸显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第四,信息安全成为安全利益的新内容,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使得国家安全与整个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和调整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城发表重要演讲(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资料手册》2005,(6):39-39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9日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就中国发展方向等问题发表重要演讲。他指出,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2.
张爱军 《湖湘论坛》2008,21(2):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全面而深刻的阐释,既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创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同所有国家全方位的友好合作和多领域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发展与和平的统一,将实现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理念: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玲 《求索》2007,(9):50-52
自17世纪出现国际秩序以来,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国际秩序,其基本特征是强权政治。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和谐世界理念,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求和平要公正的意愿,对推动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国际文化博弈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难想像,在历史文化、道德标准、价值体系,外交理念、国家安全概念仍具有巨大异质性的世界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网络化、国家间交往复合化并高度发展的世纪交际之时,国际文化安全关系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研究视点。...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1):26-26
2005年新年钟声即将鸣响之时,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的新年贺词。他在新年贺词中说,2004年,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一系列涉及世界和地区安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推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09,(4):1-1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5月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7.
全球安全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与大国外交思想深入融合的集大成者,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产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贡献,对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全球安全倡议“六个坚持”的丰富内涵,构建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架构,具有诠释“两个结合”、立足“两个大局”、融合“两大思想”、统筹“两件大事”、内嵌“两大目标”的基本特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离不开元首外交的领航定向、各方利益的统筹协调、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国际舆论的积极营造、“样板项目”的引领示范以及斗争精神的传承发扬,进而为弥补和平、发展、安全、治理“四大赤字”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战略,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在增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跨国犯罪日趋突出,一些地区动荡不安。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思索着同一课题:谁在威胁人类的安全?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