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的石牌律--习惯法体现在村规民约及其宗教形式中,并在调整瑶民的文化生活、人身财产关系、刑事习惯等方面,起着规范瑶民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强 《传承》2011,(30):62-63,69
石牌制度是长期存于广西瑶山的最重要制度文化,是金秀瑶族民族凝聚力的轴心或核心。在历史上,广大石牌群众对石牌制度有崇拜敬畏之情。在特定的背景下,石牌制度中关于剿匪的具体规定对瑶民有着重要的熏染和影响。这对于组织和动员瑶民参与剿匪斗争有着重要的内驱力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尚林  李芳庆 《当代广西》2006,(15):F0003-F0003
临桂县宛田瑶族乡东宅江村共有63户300多人,全是瑶族同胞,户户均住吊脚楼同心屋。瑶民爱唱歌跳舞,民风纯朴。  相似文献   

4.
大瑶山是石牌制度流行的始发和中心地区,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32条石牌条文。在大瑶山,每个瑶民都隶属于某个石牌的管治,每个村都有一个或几个石牌头人。在瑶族的各种石牌制度中,各个石牌涉及的范围宽窄不一、条文多寡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为瑶族习惯法石牌制度,是中国南方山地各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极具典型特征的法律样式。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1)
瑶山剿匪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普遍规律,又凸显了瑶族的民族特点。它包括对解放军与工作队、对瑶族群众和对一般土匪的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层面,取得了坚定信念、提高素质,宣传政策、组织瑶民,政治分化、瓦解敌军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是瑶山剿匪取得根本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灰瓦白墙的新楼掩映在群山叠翠中,宛如乡村"别墅";甘甜澄净的山泉水引到了家里,瑶民称之为"幸福泉";活蹦乱跳的小豚狸啃着青草……好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这里是凌云县沙里村弄怀屯,一个纯瑶族屯。曾经,这里"无水无路无土地,木房四面透寒风。"2011年,全屯30户156名瑶胞还"蜗居"在山沟沟的破瓦房里,人均年纯收入仅1500元。缺粮食、住房差、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求医难是弄怀屯  相似文献   

7.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02,28(4):67-70
瑶族是南方少数民族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民族。学术界对瑶族道教问题已有较多研究 ,而关于道教传入瑶族地区的时代问题 ,则历来是国内外研究者有争议的。如果从早期道教在瑶族中传播和三元信仰形成的考察 ,再结合梅山教、闾山教源流的实证分析 ,可以较客观地得出结论 :瑶族道教的始传时间应是在公元 3~ 4世纪  相似文献   

8.
邱烜  罗珊 《当代广西》2014,(24):62-62
正2014年12月6日晚,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古占瑶寨的男女老少向客人们展现了神奇的民间绝技,在赤脚上刀山、赤脚下火海和赤脚踏犁头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节目中,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拉开了序幕。"世界瑶都"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上拥有瑶族支系最多的县,瑶族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瑶族黄泥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织绣技艺、瑶族医药等8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  相似文献   

9.
花蓝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明朝大藤峡瑶民起义失败后被统治者驱赶进大瑶山中,他们克服山地恶劣的环境,世代生存、繁衍在大瑶山,其特殊的民族历史造就了花蓝瑶独特的民族文化.丧葬是花蓝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丧葬文化正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花蓝瑶丧葬经历了停棺烧骨葬、停棺捡骨葬以及丧葬礼仪内容简化、演变等的变迁,这些变迁过程是花蓝瑶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丧葬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与变革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迁.通过对花蓝瑶丧葬文化的研究昭示花蓝瑶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为推动花蓝瑶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的文化也日益受到重视,瑶族地区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而瑶族刺绣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在瑶族服饰中是必不可少的装饰技法,能够很好展现瑶族的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主要通过对瑶族刺绣历史发展的追溯,探讨其针法、寓意、艺术风格,对瑶族刺绣与现代服饰创新融合进行可行性分析,展现瑶族刺绣的艺术价值及文化意义,提出瑶族刺绣应用于现代服饰,进行创新性设计,希望能为服装行业提供新的设计理念和产品开发方向,拓展其产品领域增强其产品的附加值,并希望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2.
瑶族解放前的社会经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共有124万人,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其中以居住在广西的瑶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7%。研究解放前的瑶族社会经济形态,对加速发展瑶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解放前大部分瑶族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少部分地区以林业生产为主,专门从事手工业和经营商业的人数很少,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高山或石山区,但也有极少部分瑶族居住在丘陵平原,这一部  相似文献   

13.
瑶族人口有一百四十余万,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境内。以居住在广西的瑶族人口最多,占瑶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贵州有瑶族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人,占瑶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四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另外还有少数瑶族居住在罗甸、三都、丹寨等县。过去三十多年,贵州对本省瑶族语言没有进行过系统调查和研究。一九八三年,我们参加了贵州月亮山综合考察队,我们语言组,从三月到五月这段时间,对分布在贵州的荔波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的瑶族语言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贵州境内瑶族语言面貌基本清楚了。  相似文献   

14.
遗爱大瑶山     
言君 《传承》2008,(11):12-15
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因为大瑶山主体部分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故又叫金秀大瑶山。境内居住着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茶山瑶5个瑶族支系,是我国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费孝通说:"世界研究瑶族在中国,中国研究瑶族在金秀。"费孝通是蜚声中外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  相似文献   

15.
瑶族基本上是一个山地民族。分布在我国南方六省(区)一百四十多万(1982年统计)瑶族中,绝大部分散居住在山区,只有少数居住在丘陵和平坝。弄清瑶族山居是怎样形成的?对瑶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对因地制宜,推动瑶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一直广受追捧,体育在少数民族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此,首先分析了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的起源以及分类,接着探析了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特征以及传承,最后探析了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在构建和谐村落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管鹏 《今日民族》2005,(1):42-43
早就听说瑶族的《盘王歌》古老而神秘,不但在国内的瑶族地区传唱,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瑶族地区也有流传。为了揭开《盘王歌》神秘的面纱,笔者多次深入瑶族村寨走访了许多瑶族民间艺人。据介绍,《盘王歌》也称《盘古书》、《盘王大歌书》等,现仅存的只有民间流传的三种手抄本,每种手抄本都在三千行以上。《盘王歌》并不是专唱盘王的专集,而是瑶族最崇敬的祭祀仪式“还盘王愿”乐神的主要唱本,其歌词吟唱的内容既有瑶族民间的神话传说,也有瑶族先祖的历史,同时还有劳动和爱情等方面的内容,真可谓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年逾七旬的瑶族老人盘国春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有一个历史悠久和文化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瑶族。东起江西,西至云南勐腊,南达广西防城,北迄湖南辰溪,都有瑶族分布,故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说。广西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贺州、柳州、桂林四市所辖县,其中恭城、富川、都安、金秀、巴马、大化6个自治县的瑶族人口最为集中,又以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及支系最多。小聚居、大分散是瑶族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瑶族地区已普遍进入封建社会,出现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但是,由于瑶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崇山峻岭和密林深箐之中,生产力发展较为缓慢,一直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原始社会的残余,所以在瑶族民间保留着浓厚的原始道德观念,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为瑶族人民的传统道德规范。其中的大部分已成为瑶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它在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是一份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历史遗产。因此,研究瑶族人民的传统道德规范的内容及其道德行为的价值,以及维  相似文献   

20.
早就听说瑶族的<盘王歌>古老而神秘,不但在国内的瑶族地区传唱,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瑶族地区也有流传.为了揭开<盘王歌>神秘的面纱,笔者多次深入瑶族村寨走访了许多瑶族民间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