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5,(1):108-1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现实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疏导存在理念有偏差、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机制不健全、疏导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完善网络立法、向意见领袖借力、严把网络关口等措施,以期提高网络舆情的治理和疏导水平。  相似文献   

2.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亮 《行政与法》2010,(9):45-48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型危机形态。它具有参与主体的虚拟性、爆发时间的瞬时性、聚合能量的倍增性和诉求内容的隐秘性四个主要特征。因此,建立舆情预警系统,主动设置公众议程,争夺网络话语权,把握舆论制高点以及搭建网络对话平台,畅通民意互动渠道,是政府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汪邻 《法制与社会》2015,(4):143-1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加.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多发频发,并呈现出多种新特征.通过合理分析当前网络舆情事件现状和网络舆情事件引导面临的困境,政府应不断提升公信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畅通网民利益诉求通道,合理引导网络舆情事件,不断探索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钟华 《法制与社会》2014,(6):151-152
当今的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速,也不断的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互联网上也是越发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确实是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政府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快的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给人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给人民制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面,社会才可以发展的更好。  相似文献   

5.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新名词,但它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民意表达的基本表现方式。本文指出政府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由"不适应"到"适应",只有正视网络群体性事件才能有利于我国民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网民及内部心理机制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最后从政府、媒体及网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警及疏导机制、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群体事件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社会热点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在研究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论述检察机关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菲 《法制与社会》2011,(15):191-191
1994年,互联网来到中国,作为通讯交流工具的网络日益紧密地和中国社会结合起来。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正是虚拟照进现实的生动写照。网络群体性事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必须直面的一个新生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试图通过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唤起公民的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网络舆情危机频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和社会心态具有内在关联性.目前社会不良社会心态主要有:非理性心态、群体性怨恨心态、焦虑心态和质疑心态等,这些不良心态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并对舆情危机产生严重影响,应积极开展预防和处置工作,制定消解网路舆情危机的“有形”和“无形”心理疏导策略,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上同样会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而且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多发和互联网舆论风暴引起了政府部门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眼于2009年的三起互联网公共事件,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从最初呈现到事件最终结局的演进过程,探讨了互联网舆论在公共事件进程中的演变逻辑及其对政府公权力形成实际影响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连年攀升,"双刃剑"效应愈发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到位、不适应的问题,必须继续强调和落实政务公开,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并探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进一步提高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已经成为群体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网络对群体事件在酝酿发生、发展路径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探讨网络非理性舆论及其心理机制,对研究掌握群体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过程提供了重要维度,有助于群体事件的处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民群体的力量不断壮大。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者主要包括意见领袖和草根网民。他们受复杂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多种行为方式参与到事件中,必然影响事件的进程与结局。针对网民的心理活动,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五联网成为社会舆论场的重心,网络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其不仅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把握网络公共事件的性质,厘清公共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演化要素,妥善地应对各类网络公共事件,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处置、引导和管理网络公共事件的能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许多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都与鉴定意见有关,涉鉴舆情事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分析其迁延变化特点已成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依据近几年发生的典型案例,总结归纳出涉鉴舆情发生、发展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不同的影响因素,从司法鉴定、政府工作和媒体舆论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在新形势下,针对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在遵循柔性管理、第一时间、主流引导和疏堵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认识和合理运用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等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刘劲青 《政法学刊》2011,28(2):86-89
随着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涉警舆情也大量增加,既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公安行政与执法带来了新挑战。应吸取凤凰"9·4案件"教训,警察应顺势而为,掌握涉警舆情应对主动权,以塑造警察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