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受其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了策划与探索,尤其重视语言的创造,叙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强调文本的虚构性,而不顾一切文化和文学成规,对历史或现实进行了.纯审美"的自由建构与创造,实施语言的游戏化,进行文本语言的狂欢.这些小说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作传统和小说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胡健 《各界》2008,17(7)
"五四"运动后,中国小说的叙述模式在悄悄的发生变化.鲁迅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在叙述角度、叙述结构、叙述顺序、叙述者与作者的关系、叙述调子等方面都有着与过去传统小说很大的区别,通过对鲁迅小说这种"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小说在叙述模式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郁琪 《学理论》2010,(20):185-188
书信体叙事是莫言小说《蛙》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书信体的朴素性、私密性和自由性,有利于小说实现以计划生育事件为背景来表现人性和人的灵魂,同时又不对计生制度本身的功过是非予以简单评价的叙事目的。为更好地完成这一目的,《蛙》还对传统的书信体叙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一种电子邮件式的内外嵌套型双书信结构和主人公和写信人相分离的叙述模式。这种改造所导致的戏剧化效果,一方面为小说的跨文体叙事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使得小说的感染力和小说人物应有的心理深度被大为削弱。  相似文献   

4.
尚志远 《学理论》2014,(2):141-142
当代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甫一面世便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旋风,广受各方追捧、经久不衰。小说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故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小说中展现的美好爱情主题和独特艺术魅力,其叙事策略及叙事手段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柳炳礼 《学理论》2013,(14):203-204
一直以来,侦探小说因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而深受读者的喜爱。而作为"样式小说"之一,侦探小说也具有模式化的特点,并形成了诸多的经典范式,如经典的叙事结构,经典的人物关系设置以及类型人物。  相似文献   

6.
周丽佳 《学理论》2009,(2):72-73
以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观察视角,从叙事者、叙述时间对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进行具体的阐释,力图发现该小说在叙事上独立于一般小说的一些特异之处,并指出其中折射出的文学旨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张爱玲都具有自觉鲜明的"诗性书写"倾向,因文学观念、价值立场和人生体验各不相同,必然呈现出迥然而异的诗美特征:从外在文体风格来看,一个冷峻,一个凄美,透露出两人心灵深处诗人般的孤独感和荒诞感;从内在叙事结构来看,大量隐喻和转喻成分的存在,使得他们的小说文本具有了结构语言学功能上的诗歌意义。  相似文献   

8.
萧红以打破成规、自由创作的文体意识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使《呼兰河传》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而萧红文本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呼兰河传》"散点透视"的场景性结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与"越界"、反讽的话语方式等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郑婷婷 《学理论》2012,(3):112-11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采用多层次的叙事结构揭露了女主人公艾丽丝的双重身份。拟从斯坦泽的叙事情境概念和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三重结构说"探讨女主人公艾丽丝身份的双重性并且重构她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交叉小径的花园>与<迷舟>这两篇小说在叙事的整体结构、叙事风格、叙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上都具有相似性.格非也的确有模仿博尔赫斯小说的倾向,但是在细读<迷舟>后,还是能发现一些格非受博尔赫斯影响下的创新.虽然格非表面上看来是借用了博尔赫斯小说的模式,但是在一些细小的技巧和手法上格非是表现得更加的细腻和复杂.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美国小说相比,美国后现代小说消解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否定了小说话语的表意功能,追求语言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其随意性和矛盾性常常充斥整个文本.力图展现美国后现代小说话语的特点,从而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提供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探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特点、情节模式和意象特征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该书的主要魅力之一在于作家将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意象等方面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结合 ,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探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特点、情节模式和意象特征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该书的主要魅力之一在于作家将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意象等方面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结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中,叙述者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是承担叙事话语的“陈述行为主体”,完成小说中叙述的职能,所有的人物、故事,都从他口中道出。在一定意义上,叙述者是与话语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谁作为叙述者,谁也就掌握了文本的话语权;谁在叙述中一直处于缺席,谁也就无缘话语权。然而,在小说中,女性、农民、被殖民者、傻子、老人和孩子一直缺席叙述者。他们与话语权无缘,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他们处于这种缺席状态的原因,以及他们缺席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孟丽 《理论导刊》2007,(11):128-130
晚清时期,西方小说的传入不仅带来了新奇的情节内容,更带来了新的叙事模式。作为国人首次译介的五篇侦探小说,译者张坤德的译文中既有对传统写法的保留与固守,同时也有对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接纳和吸收。我们在惊叹翻译小说相对于传统小说所呈现出来的进步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在这份"进步"背面所隐藏着的译者依照传统所进行的一系列巧妙应变。  相似文献   

16.
焦滢滢 《学理论》2013,(14):215-216
鲁迅先生的《祝福》是叙述艺术的精品,运用了叙述视点的转换,以直接引语为主的叙述话语、倒叙、叙述距离和"我"作为叙述者的特殊意义五个方面的叙事技巧,使《祝福》产生了巨大的魅力,给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7.
评价小说的维度有很多,小说语言与小说人物这两条至关重要,小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文学,而叙事就要与人物密切相关,很多优秀的小说家都把创造人物形象作为重要的艺术使命,无论小说怎样发展,它们无疑是评价小说的两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8.
李世存 《学理论》2013,(20):189-191
自然意象是《贝尼托·切莱诺》的喻象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小说中丰富的自然意象由于叙事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叙事者眼中的自然意象与德拉诺船长眼中的自然意象。叙事者的自然意象揭示出自然神秘凶险的一面,象征着小说扑朔迷离的情节,也映射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德拉诺的自然意象则反映出他认识上局限性和内心深处的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0.
近年官场小说权力叙事中的焦虑状态引人瞩目,并突出地以一种"错位的焦虑"呈现,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症候反应,既表现为传统权术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融合,也表现为权力与利益所展开的恶性角逐,这种权力叙事的书写显示出官场小说尚缺乏深邃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