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高质量的地方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地方立法的基本价值导向、地方立法中妨碍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措施,对和谐社会建设与地方立法的关系以及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魏兆和 《前沿》2011,(14):62-64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这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源泉是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也是唯物史观,同时,唯物史观也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三个文明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4.
蓝蔚 《前沿》2009,(2):113-1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构建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要求。要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5.
李志  龚丽  王林 《青年探索》2008,(1):15-18
通过对1287名青年学生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信心程度以及责任心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重庆青年学生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相对全面,但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程度不高;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心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研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建议,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和谐社会观”,促使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深刻把握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把企业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构建和谐社会对铁路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相似文献   

7.
周琼林 《传承》2008,(14):44-45
伴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要求政府治理的价值理念相应的发生转变。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善治理念。从和谐社会和善治理念的内涵来看,和谐社会与善治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一致的,善治是和谐社会的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江建平 《群众》2007,(5):22-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主题。而当  相似文献   

9.
李松 《世纪行》2008,(4):43-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为机关党的建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党组织应深刻认识自己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10):4-6
专家解读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共享,关键在党。六中全会公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06,(11):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全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12.
张向东 《新东方》2007,(9):41-4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从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要求政府治理的价值理念相应的发生转变.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善治理念.从和谐社会和善治理念的内涵来看,和谐社会与善治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一致的.善治是和谐社会的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07,(8):52-53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如何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界的强烈呼唤,同时也为我们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进行社会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时俱进的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十七大提出要准确把握时代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自觉遵循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及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廉政文化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时代要求。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由此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其中两  相似文献   

17.
刘浚 《人民论坛》2012,(2):36-3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具有内在逻辑。其中,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目标任务及保障条件,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促进大学生各项素质和谐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论述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和谐社会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牟艳娟 《传承》2008,(16):28-29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因为和谐社会的秩序与建设都需要法律加以引导与保护。但是,我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重重困难,也对法律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要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加大法律教育与宣传力度,使之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一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