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父亲方先觉是个纯粹的军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懂政治。他这个人很豪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得罪不少人。人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方大炮”,就因为他敢讲话,不顾后果。  相似文献   

2.
轻松言死     
郁文 《瞭望》1999,(43)
这是一个不大招人喜欢的话题。《红楼梦》第63回写贾敬误服仙丹而亡,叙述道:“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众人听了,吓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成圆满,升仙去了。”’这里的“宾天”、“没了”、“升仙”都是说贵敬死。死不说死,换个说法。死这回于事,别看谁都躲不开、闪不掉,但谁也不想招惹它。于是,汉语词汇中就有了许多专门指代死的词儿,像什么“物故”、“不讳”、“回首”、“狠谢”等等,解释起来都挺文化。而且不同人的死都有不同的说…  相似文献   

3.
李良旭 《党政论坛》2009,(12):45-45
“最近在忙什么?”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似乎不忙就有罪。通常的回答是:瞎忙,瞎忙。无头绪的忙,不自觉的忙,没必要的忙,不得不忙的忙。忙啊,有一天我呆立桥头,看桥上那些匆匆走路的人,那些骑自行车的,骑三轮车的,那些开着轿车呼啸而过的,那些四处觅食的人们的那个忙啊。一种新的生活哲学。穷人忙,富人也在忙,“不忙不行啊”,没有一个人敢停下来,结束生活的鞭打。  相似文献   

4.
“特殊公民”怕什么汪金友每当看到或听到“特殊公民”耀武扬威的消息,我就跟着生一肚子气。国家《宪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律平等。可有的人凭什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为所欲为?河南张金柱的案子刚刚审结,就出了个什么市长的儿子张敏,他开着车在山...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可能会摔倒,但是,如果一个人摔倒后却无人敢来扶一把,就变成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了。近日,一位杭州老人摔倒在地上20分钟也  相似文献   

6.
关于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王景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也不例外,什么时候农业问题解决得好,经济发展就顺利,人民生活就富足,社会也就安定;什么时候农业问题解决得不好或不很好,经济发展就受到阻碍.人民生...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生活领域,所谓底线,就是指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持的最低的最基本的界限、标准、原则、要求、规定等等。古今中外,一部部荣辱成败的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小到一个集团或个人,还是大到一个政权和政党,其由盛到衰的根本原因,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风气养成,到头来底线失守,无法扭转,无法补救,自取灭亡。当前,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从根本上讲都是践踏了底线,身败名裂,自食其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底线就是生死线。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具有底线意识,坚守政治底线、思想道德底线、法纪底线、政绩底线、生活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守不住底线,先进性、纯洁性便无从谈起。一、坚守政治底线。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讲政治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一个不讲政治的领导干部,必然会在信念上动摇根基,在行动上迷失方向,个人会摔跟头,党和人民的事业最终也会受损害。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我们思想上不清醒,工作中不注意,是很容易搞散的。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多而不散?关键是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对各种社会现象要善于分析鉴别,说话办事一定要考虑政治因素、政治影响、政治后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在某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上必须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在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必须有坚定的立场。要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无小事,特别是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组织原则上,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的工作部署必须统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在大局下行动。二、坚守思想道德底线。这主要是世界观的底线,重点要解决“为谁活着、用什么武装”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守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底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笔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讲诚信 ,遵纪守法 ,尊崇科学 ,理性 ,信奉现代文明及礼仪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起码的要求是 ,对法律和学校及社会的“禁止”规范不逾越不冒犯 ,不破坏。本文所论的二十个道德方面的言行举止表明 ,少数大学生正徘徊于道德底线 ,处于临界状态 ,有些行为已突破道德底线。我们该为改变此现状做些什么 ?本文试图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6,(10)
正每天上午9点,我照例要打开电脑,去那个明知是虚拟的世界里看风景去。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在网络里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所见所闻,感觉比现实世界不仅有趣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在现实世界,人们说话行事有很多的收敛,网络世界则不同,网络世界可以将自我完全坦露无遗。一个人一旦进入网络,就似乎没了方向感,也没了山高水远、天南海北这些空间概念,以为和自己打得火热的对方就在目前,于是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说地,一会儿说情,一会儿说爱,甚至婚姻家庭、人生遭际以及种种平时并不轻易向人启齿的孤独寂寞之类统统向对方倾诉个痛快。说到情浓处,冬天便说愿意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2,(12):48-49
中国其实还有许多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还是一个“跋足巨人”。这里不考虑那吸引世界的高端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只是考虑社会的“底线”。这里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底线生存”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是社会的“底线伦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安世其人     
江南尘 《学理论》2008,(6):89-89
悠久的官场文化,最大的弊端是就说假话,绝不说真话。当然,也有敢说真话的人,但大半没有好下场。北宋有一位既敢讲真话,又能在诸多迫害中得以生存的官员,他就是刘安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建设和发展的先导。但目前有些人对解放思想的涵义理解偏了、歪了,把解放思想当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愿怎么来就怎么来,什么事都敢干,什么钱都敢赚,什么话都敢说。只要能  相似文献   

13.
周国平 《党政论坛》2011,(18):22-22
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则在相当程度上要靠运气。所以,应该把成功看作优秀的副产品,不妨在优秀的基础上争取它,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没有什么。在根本的意义上,作为一个人,优秀就已经是成功。  相似文献   

14.
智慧语丝     
《党政论坛》2011,(16):4-4
你无法和一只攥紧的拳头握手。——英迪拉·甘地 当一扇幸福的门关上时,另一扇就会打开。可是,我们总是看到那扇关着的门却看不到已经对我们敞开的门——海伦·凯勒 如果一个人不曾遭遇过巨大的困难,成功算不了什么;如果一个人尽他所能,失败也算不了什么——《箴言录》  相似文献   

15.
意忘形”一词源于《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即高兴得忘乎所以,失去常态。推及“得志忘形”就是一个人当了官,有了权,自以为“高人一等”,“老子天下第一”,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什么坏事都敢干。结果,反误了卿卿性命,正应了颠得越高,摔得越痛的道理。其实,“得志”后是否“忘形”也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有言道:小人得志太猖狂,就表明了人们对得意忘形者的人格鄙视。所以,我们每一个“得志”者,都要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不“忘形”的人。摆正个人与党的关系,摆正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4,(46)
时下,对有些人来讲,什么叫廉耻,大概早已相当陌生了。不然,为何非理莫争,非分莫享,非己莫占,非义莫贪等等,都倒了个?不然,为何克己奉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人类美德都置于了身外、脑后? 对他们来说,廉与耻,早已没了界限,正确与错误也早已没了标准,人类道德正在下滑。 俗话说,人活一世,争的是一口气,要的是一张脸,怎可置礼义廉耻于不顾? 知国耻,方能奋发图强,国家才  相似文献   

17.
2003年:至于我自己,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欲求,但人必须先满足一种道德底线,然后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严守道德底线需要得到人生理想的支持,而去实现任何人生理想也要受到道德底线的限制。所以说,强调道德底线与基本义务、提倡人生理想与超越精神又是紧密联系、完全可以互补的。  相似文献   

19.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促进干部转变作风的风向标。“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实践证明,用一个作风好的人,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能有效地激发调动广大干部的内在动力;反之,就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损害党的形象,影响事业发展。显而易见,如何选人用人,对于干部转变作风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的第二年,在故乡绍兴府中学任监学。有一天晚上,因处理公务,鲁迅离开学校时已经快夜里十二点了。在路过一块坟地时,突然,鲁迅发现有个白影向他走来。鲁迅心想:世上只有鬼怕人的,哪有人怕鬼的?我倒偏要见识见识。于是,他大步走过去,大喝一声:“你是什么人,敢在这里作祟?”接着,飞起一脚踢过去。“哎哟!”白影大叫一声,仓遑逃走。原来是一个盗墓的,披着一块白绸。鲁迅之所以有坟场踢鬼的勇气,根本就在于他不信鬼、不信神、不信邪。这点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同样需要。目前,社会上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沉渣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