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主要标志,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围绕这个目标,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时制定出台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了解各省、市、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做法与进展,对加快我省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各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特点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省的新思路、新举措都突出强调了加快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重大战略问题。但是,由于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水平差异很…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是党的建设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相辅相成,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不相冲突并且相互促进。只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所以,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建设…  相似文献   

6.
韩振峰 《前进》2003,(5):9-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物质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的体现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各种制度,这就是政治文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南京市委党校陈仕龙教授认为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论述,突出地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上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提前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还要求全党“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也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列,一道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9.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在论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时提出:“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在全党和全国确立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韦有多 《理论月刊》2003,(10):10-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三个文明并举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者在内涵、所回答的问题和所奋斗的目标上都相统一、相一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三个文明并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政治和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论的新发展。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个战略目标。但从根本意义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包括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或学习,人是教育或学习的基础和根本。教育或学习能够改变和决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5.
吴国干 《新东方》2004,(3):8-11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宏伟目标内在地包含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规定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开辟了广阔空间。切实地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勾画了宏伟蓝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在加快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不仅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足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新发展,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20.
陈冲 《前沿》2014,(19):51-52
建设生态文明,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陈云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他一再强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