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为大局服务。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根本点出发,通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通过做好拥军优属,移风易俗等工作,为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一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民政工作的需求与民政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日益增多加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与滞后的民政队伍素质和工作条件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三是现代大民政所要求的大  相似文献   

3.
民政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做好社会保障、社会行政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送到人民群众的心里。所以说,民政工作非常重要,对它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省委、省政府一直很重视民政工作。我省民政部门的工作也很努力,这几年,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维护全省社会稳定,促进国防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我们正在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政工作任务庞杂,具有多元世、群众性、社会性的特点。长春市委、市政府在对民政工作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坚持抓大局、抓方向、抓落实,保证和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一)强调把社会保障作为工作重点,更好地发挥民政部门为特殊社会群体服务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内容。长春市在完善待业、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障制度的同时,强调民政部门要着力做好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优待革命烈士家民、现役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复…  相似文献   

5.
民政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尤其在我们贵州这样一个高原山区省,做好民政工作更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贵州省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多,贫困面大,民政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贵州各级民政部门在国家民政部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卓有成效地履行各项工作职能,积极开展民政工作,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相似文献   

6.
吕德明 《群众》2020,(7):61-62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民政部门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江苏省委省政府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担当作为、创新突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民政工作的主责主业,是民政部门的使命担当。江苏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民政部门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认真做好民政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民政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发扬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做好民政工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回顾了2022年民政工作,对2023年民政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吹响了各级民政部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的号角。连日来,吉林、广西等省级民政部门相继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部署,定目标任务、划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政部门和民政工作者,正确理解认识民政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做好民政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民政工作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一、民政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优越性,还反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多数民政工作属于思想道德范畴。如光荣院、优抚医院、军休所、军供站、福利院、敬…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09,(10):F0002-F0002
四川省达州市民政部门把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以推进民生工作为重点的具体工作中,促进了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了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谢松保 《政策》2006,(12):34-3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当前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对民政工作涉及多、定位高、要求严、任务实,这充分说明党中央把民政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和厚望。推进社会和谐是民政工作永恒的主题民政部门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管理为工作主干,以社会公平、社会进步、社会稳定为工作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03,(6):6-7
李学举部长指出,今年已经过去四个多月的时间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又给全面落实今年的民政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目前,我们还不能因为时间紧,防治"非典"工作任务重,缩减今年民政工作任务,降低各项工作要求.越是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越需要上下统一思想,协调一致,越需要加倍努力,扎实工作,越需要转变思想,调整工作方式,以保证今年的民政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当前做好民政工作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手抓"非典"防治工作,一手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的作用,不失时机地推进今年民政工作任务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4.
观点集萃     
做好民政工作要在“三点”上下功夫辽宁省铁岭市民政局局长刘立臣提出,要做好民政工作,必须在“三点”上下功夫:一是找准民政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民政部门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站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部署开展民政工作。要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愁。只有这样,民政工作才能在政府工作中排上位置,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才能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抓好民政工作的突破点。民政工作项目繁杂,20多大项,100多小项,每项工作都需要我们认真抓好落实。但每年或一个时期内,总是有些重点民政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政部门的职能,是必须加强,还是可以削弱?还要不要继续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回答是肯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和社会呈现出协调发展地好势头,既给民政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民政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政部门的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16.
<正>新时代赋予了民政部门新使命。黄树贤部长在今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新时代民政工作承担着"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最悠久的专项行政管理"这一使命职责,民政部门主责更加聚焦、职责更加明确、内部设置更加优化、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这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民政部门应始终  相似文献   

17.
<正>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吹响了各级民政部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的号角。连日来,黑龙江、安徽等地民政部门相继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部署,定目标任务、划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吹响了各级民政部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的号角。连日来,福建、辽宁等地民政部门相继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部署,定目标任务、划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做好群众工作是推进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民政工作的本质决定r民政部门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民政部门只有做好群众工作,才能真正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困难群众解愁,才能使民政事业永葆发展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政府工作中,民政工作属于一种看上去不起眼但却时刻不可或缺的平衡机制。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重视,各级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拓展,民政工作面临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