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转型的动力由社会实践的变化引起,而文化转型的结果和目标必然指向社会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继承与创新这一转型过程。在中华民族文化圈中,新疆文化以其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质尤为引人瞩目,这种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新疆多民族共存发展、多元分布格局的社会历史演变和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对新疆民族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可以分为古代—近代、民国时期、建国至今三个阶段,通过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旨在强调,新疆民族文化转型的显性意义是社会的文明进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深层意义则在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的现代化是现代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中最复杂、最深层、艰难的文化转型.自治区党委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其着力点的核心就是文化的瑰代化问题.新疆文化现代化既是一种历史必然,也是一种文化的选择,既有国家权益导向,又有市场需求竞争,具有先导作用,因此对于新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实现新疆文化的现代化,必须着眼于现代化,把文化现代化纳入现代化体系中,建立文化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落脚于人的现代化,尝试多元文化教育;确立民族文化发展新思路,自动民族文化转型,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危机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政治认同的危机。因此 ,深刻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危机 ,努力实现政治认同的转型 ,以及熟悉转型中应遵循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立新 《实事求是》2017,(3):98-102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疆农牧区文化建设对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和提升党在农牧区基层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疆农牧区文化建设面临农牧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面临境内外"三股势力"文化渗透的威胁与挑战、面临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和农牧区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挑战。因此,农牧区文化建设必须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必须重视农牧区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牧民",必须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农牧区民族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击.要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以现实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多样性基础上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掘传统文化价值,促进现代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文学发展向西方文学范式转移,以"古文"为载体的传统文学面临"合法化危机"。以林纾为代表的传统性知识分子文化心理遭遇巨大挑战,产生了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文白之争"中林纾的文化保守立场被视为守旧落伍。在历史语境变化后,以更加理性的眼光进行审视,林纾的文化固守含有诸多正面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经过西方文化的各种冲击,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仍未消弭。现在强调重视文化传承,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引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反思与重释林纾的文艺思想,辨析民族文化传统保守的价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危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政治认同的危机.因此,深刻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危机,努力实现政治认同的转型,以及熟悉转型中应遵循的原则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柯伟 《兵团党校学报》2007,109(6):51-53
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和基本目标。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对于新疆具有特殊意义。要努力缩小新疆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推进新疆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培植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需要通过文化建构来完成。在多元文化背景突出的新疆建构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要在新疆现代文化建设中加强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培养文化的"共同性"。文化认同的建构需要营造共同的文化环境。新疆地区构筑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场域,要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信仰的主题表达,要科学引导宗教文化的发展,抵御腐朽反动思想的渗透,要使新疆各族人民能始终生活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氛围之中,培养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规范与共同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观主流是好的,但仍有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文化认同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民族认同的缺失和国家认同的缺失。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没有实现现代转型和时代发展。因此,本文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必须通过社会渠道和学校教育的途径,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加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焕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机,加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问题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离不开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新疆,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关乎到新疆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乎到新疆顺利完成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没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我们要实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就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城市化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城市不仅需要经济基础和社会支撑,还需要文化凝聚,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实现城市健康平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引发文化认同危机,而内涵的缺失是引发文化认同危机的重要因素。记录和容纳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地域风情和民族认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内涵与特质的独特标识,只有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文化认同危机的发生。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要实现城市文化认同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统一,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更新思想观念,完成从城市工具理性向城市价值理性的转变和跨越。  相似文献   

13.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萍 《实事求是》2006,(6):52-56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是物质特征弱化和精神特征强化并存,民族文化处于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阶段。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内在需要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对于新疆实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跨越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必须明确新疆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中华文化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纽带。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陈俊民教授认为,无论已是现代化的国家,或是正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发生过“文化危机”,就是说在先进的思想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下,迫切需要继承与转化传统文化,而适应现代化的新文化还不可能应运而生,因此不可避免发生“文化危机”。然而各民族、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传统差异,各自价值圈使其现代化过程呈现各自特性。日本在明治维新和此后曾推行“和魂汉才”、“和魂洋才”,将传统推陈出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进程、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有政治、社会、文化、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其中文化的现代化往往最突出地体现出变革的震撼性,同时也表现出传统对变化的抗拒性。创新与保守、现代与传统,它们之间的交叉和矛盾构成现代化进程中最富有挑战和争议的篇章。目前,世界各民族都面临一场深刻的现代化革命,每一个民族都要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协调处理好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面对当  相似文献   

17.
新疆加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犹如在群众心里筑起一道心理长城,来抵御分裂势力的心理侵蚀;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区,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新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新疆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民族共同繁荣,体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新疆实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此基础上人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族文化认同提出了内在要求:其一,社会经济体制全面转型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双刃性:既是社会的巨大进步又存在自身困境,而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国家凝聚力增强;其二,文化认同实质是一种“自我认同”,是以核心价值为原则的民族归属意识。民族文化认同的方式和程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合力、统一意志、遏制分裂、消除政治歧见提供了最坚固的精神堤防。倡导与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需要处理文化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辩证关系,从而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形势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新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的变革,带来了跨国家认同的发展。跨国家认同对传统民族国家观念、国家主权观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带来冲击,挑战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自民族国家产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消解跨国家认同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应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发展,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全球意识相联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责任关系相对接。  相似文献   

20.
开发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新疆旅游业的一个亮点。但是 ,旅游业在给新疆这个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给新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挑战。要坚持以人为本 ,处理好新疆经济发展与开发新疆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新疆经济增长同新疆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 ,使新疆的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在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