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04,(9):29-29
某个管理家死后,很幸运地到了天堂。天堂里其实没有什么事可做,管理学家感到很无聊。于是,他想学点什么东西。学什么呢?天堂里也似乎没有什么可学的啊。就在他思考着学什么时,上帝来到了他的面前。喔,有了,上帝管着天下那么多人和天上那么多神,可他并不觉得累,在管理上一定有独到  相似文献   

2.
说图     
我不告诉你:未来我是谁早就听说过这世界上有个叫比尔·盖茨的人,什么少年英雄、电脑奇才,还在老妈肚子里,就昕老爸如此夸赞。不过,在我看来那家伙没有什么啊,不就是鼓捣出一个电脑,弄得全世界都争着给他钱吗?我比他厉害多了,你们等着瞧吧。问我是谁?我不告诉你!  相似文献   

3.
激情牛玉儒     
近些天来,我们通过媒体又见识了一位优秀的人民公仆——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牛玉儒的先进事迹很多。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满怀四溢的工作激情。他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照亮一方百姓奔小康的路。牛玉儒有一句常说的话:“不要谋着做大官,要谋着做大事,要做人民拍手称快的好事实事。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他在动员一位善搞城市绿化的外地干部来呼市工作时,亲自带他在市区边走边看,边讲他勾画的蓝图,动情地说:“你看,有这么多的事可做!一个人有事做多好啊,你来吧!”这是他说服别人来做事的理由,也是他自己对事业充满激…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省北部武夷山麓,有一个距今有1800多年的千年古镇。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是那样的碧绿和清澈。在这座古镇中,常年飘荡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芬芳,那是什么样的香气啊,让远远来到古镇的人都是那样的陶醉和迷离。这芬芳就是东平高梁的芬芳,飘香了半个多世纪的东平高梁,那芬芳的记忆,又勾起了多少久远的回忆。张步瑞就是闻着高粱酒香味长大的,酿造东平高粱是他少年时期的青涩梦想。自古以来,东平镇的酿造技艺就非常发达,家庭式酿造白酒现象十分的普遍。据政  相似文献   

5.
心雨集     
正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卡夫卡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亦舒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刘瑜《送你一颗子弹》生是自然的顺化,死也是自然的顺化。好的环境能接受,不好的环境也能接受。能变则变,  相似文献   

6.
《干部人事月报》2010,(12):94-94
后汉时有个人叫庞统,每当他赞扬别人做好事时,往往言过其实,过于夸大。有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是什么原因?庞统回答说:“当今这个时代善人少,恶人多,想要改善社会风气,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就要尽量赞美好人好事;若不这样,想要做好事的人就会更少了啊!称扬赞叹十个人,其中若有五个发生错误,但也有五个没错,  相似文献   

7.
王立常 《创造》2001,(1):47
“吕氏春秋”上有则故事说,梁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村子,“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乡里有个老人到集市上喝醉了酒回家,这个奇鬼就装成这个老人的儿子的形状,一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里,酒醒了,责备他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的嘛,哪一点对你不慈爱啊 ?我喝醉了,你一路上那么捉弄我,是什么道理 ?”儿子急得哭着跪在地上说:“作孽啊 !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昨天我到东边村子收债去了,不信可以问东村的人啊 !”他父亲相信了他的话,怀疑是奇鬼折磨他,准备“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剌杀之”。第二天,老人到市上去喝…  相似文献   

8.
他瘦高瘦高的 ,随意地披着一件蓝布夹克 ,长脸上的大眼睛闪着亮光 ,你要说他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还真像 !不过他是个警察 ,搞刑侦的。搞刑侦的警察手里通常都要拿点什么 ,制服犯罪分子时拿的是枪 ,思考问题时则要拿烟。他现在就手拿一支香烟 ,喷云吐雾 ,因为现在就有问题需要他解决。问题是笔者提的 ,请他“介绍点情况” ,说说冯文杰的案子。他不紧不慢地说起来 ,笔者认真地听 ,听着听着就觉得 ,破案与做生意有共同点 ,智慧是最大的本钱 ,都是在不停地动脑子 ,想法子。刑警手里拿烟的时候 ,要比拿枪的时候多得多。1999年11月7日 ,早上…  相似文献   

9.
<正>选贤任能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用人导向引领着干部的努力方向,影响着政治生态的演变,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政治生态。用好一个干部,就能树起一面旗帜,调动一大批人的积极性;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挫伤一大批人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重大损害。  相似文献   

10.
隗根朝说:“是人民公仆,就要真正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搞好工作,让人民放心,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位胆、识、谋皆俱的枣北汉子,用他的话说,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就一定要干好,就是八匹马拉也不能回头。1999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他为市建委主任,接过烫金的任命书,他暗暗告诫自己:岗位变了,实干精神不能变;环境变了,务实作风不能变。在新的  相似文献   

11.
翁国星是谁?省政协委员、省立医院副院长,胸心血管外科“一把刀”,受人尊敬的专家。可是,这么一位儒雅学者,谦谦君子,朋友们却常常背地里抱怨他。为什么?有事找他,老不接手机,急啊!可翁国星冤啊,在手术室呢,哪天的“未接电话”不是三四十个? 省立医院胸心血外科每年要完成 800多台手术,由他主刀的就有200多  相似文献   

12.
台胞返乡 午夜家中惨遭洗劫 “一叶孤舟海中漂,情系九州浪中摇。 苦海无情也流泪,骨肉分离何时了? 多少次梦中相聚,午夜梦醒把泪落。 不知亲人好不好,久别很想把家瞧……” 吟唱着这首伤感的歌谣,背井离乡半个多世纪的台胞刘根旺老人几经辗转,终于于 1999年 1月 8日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客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望着曾经是那么熟悉的故土,老人禁不住喃喃自语:“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是啊,当年他背井离乡时,饱尝天灾人祸的故土是怎样的满目疮痍啊!战争的硝烟到处弥漫,饥饿的人群处处可见。然而,今天他再也寻找不到记…  相似文献   

13.
钟健能 《今日浙江》2004,(18):17-18
政绩观是对政绩问题的总看法,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郑培民,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高级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也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郑培民同志坚持…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14,(5):11-11
好干部什么样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相似文献   

15.
每到星期一的时候,上四年级的儿子总要调好闹钟,早起半个小时。因为学校在这天照例要在操场上集体升旗。他从不敢怠慢,也从来没有迟到,有时候饭也没有吃完,就穿上整洁的校服,系上红领巾,急匆匆地赶往学校。我试探地问他:“这样急着赶往学校参加升旗,升旗有什么用处啊?”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用处,主要是听校长讲话。”  相似文献   

16.
阿伦河畔的上游,生长着一种红柳。也许是大自然赋予了红柳特殊的使命,她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园丁,在默默地梳理着草原。凡有她扎根的地方,无论沙地如何贫瘠,定能碧水潋滟、绿草如茵,一片繁荣和谐的景象。有如红柳一样,在阿伦河流域的周围,造就了一批善作群众思想工作,善于协调干群关系,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何海权便是这其中的一位。说起何海权,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不已,不管什么样的乱摊子村,他都能摆布明白;不管什么样的干群矛盾,他都能迎刃而解。透过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可以看出何海权善作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本事。冤家变朋友…  相似文献   

17.
胡玥 《人民公安》2008,(11):24-26
他的心一抽一紧地疼痛起来,刚刚还跟他微笑着挥手告别的两个人,顷刻之间,就成了一个无解的谜啊!  相似文献   

18.
博欣 《人民公安》2021,(3):59-59
1月10日,是个星期天。正值冬运,学生返乡,外来务工人员回流,防疫和安保的压力都很大,像往常一样,我拿起相机就赶到车站采拍去了……来到车站,见到了当日的值班民警。他看到我手中的相机,显得有些许拘谨,连说:"我这正常开展工作有啥好拍的,不每天都一样吗?现在好人好事也没那么好做了,抢不过客运……"听他喋喋不休地说着,我打断他的话问了一句:"今天过节跟平常有什么不同吗?"他愣了一下说道:"啊,你要说有什么不同,咱过节又不放假,没什么不同,不过早上接班的时侯,安检班长带头给我们民警唱了首《感恩的心》。"说着他也哼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相似文献   

19.
我叫熊木银,40岁,是贵州绥阳县农民,两岁上眼就瞎了。家里五口人,上有70多岁老娘,下有两个女娃,4岁的老大生下来就什么也看不见,媳妇是个傻子。这日子难熬啊! 寨子里的娃儿不懂事,追着喊我瞎子,还要狗咬我。1989年爹死了,哥嫂娃儿多田少。家里也难,恨我吃闲饭.把我赶出家。我想不开,  相似文献   

20.
新公宣 《人民公安》2011,(18):26-27
王建功留给亲人和同事的是无尽的追思: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一个刑警的至尚荣耀应该是什么?他用生命给出了答案。他时刻在用行动诠释着下面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刑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