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在基层人大广泛流传着这样一段“精典论述”:人大工作“干多了没意思,一点不干不好意思,少于一点意思意思!”更有“圈内高人”在上述三个“意思”的后面,“意味深长”地“总结”一句“干那么多你是什么意思!?”如果仅把这些“意思”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调侃,倒也不必大惊小怪.问题是有些同志不仅嘴上津津乐道,而且影响到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舒城县人大常委会在县人大网站、《舒城人大》上设立“乡镇人大”、“人大工作之窗”、“他山之石”等栏目,不断刊发乡镇人大工作经验信息,帮助全县乡镇人大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很多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对这一做法大加赞赏,深有感触地说:“兄弟乡镇和我们在同一层面上,乡情民意差不多,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描绘了我国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对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枣强县人大常委会在“十一五”期间.概括地讲就是“三个坚持”、“三个围绕”、“三个加强”、“三个创新”。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形式,享有立法权、监督权。地方人大相对全国人大而言,立法工作要少很多,基层人大很少能实际的独立使用立法权,那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问题就显露出来,并引起了全国人大的重视。此后,有些地方人大在财政监督、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历经多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终于正式出台了。《监督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人大监督的新途径,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改革举措,其中有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的设置,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时下,乡镇人大宣传出现“断层”现象。前不久,笔者从一个县的人大宣传报道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县12个乡镇人大,有5个乡镇2011年人大宣传报道是“0”(零),有3个乡镇各上1篇人大稿件。今年上半年,有3个乡镇人大宣传报道是“0”,有5个乡镇各上了2篇稿件。  相似文献   

6.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政权建设中,尽管它处于承上启下、直接联系人民的重要位置,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但为什么它不像县以上人大发展得那么快?至今难以“大”起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06,(3):1-1
刚刚闭幕的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从河北实际出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出了全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任务措施.是指导全省今后五年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面对新的历史重任,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8.
金若水 《江淮法治》2009,(23):30-30,34
未真正接触人大,就常听人说,人大是开开会议、举举手、走走程序的机关,言外之意,人大是政治制度的一种摆设,没有地位,无足轻重。然而,笔者过去十几年的工作生涯却对此给出了全新的诠释: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人大工作者,笔者亲历、目睹或耳闻了身边人大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可喜变化,见证了人大制度的威力,基层人大正在持续发力,民间戏传的“大牌子、老头子、空架子”早已成为历史,“二线”的说法亦与我们渐行渐远。三十岁的地方人大常委会也正处于活力进发的美好阶段。下面仅撷取作者身边发生的与人大工作有关的“第一次”以录之。  相似文献   

9.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人大工作的开展靠代表,人大工作的水平看代表,人大工作的潜力在代表.”这段工工整整的话,是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利权在自己的“履职记事本”上写下的“前言”。正如这一“前言”所显示的那样,广知情,勤履职,提建议,忙呼吁……歙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自2007年初选举产生以来,不断强化代表工作,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动”了起来,积极履职,充分发挥作用,惠及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0.
李仁强 《江淮法治》2012,(13):26-27
在安徽湖北两省交界处、绵绵大别山中,有一个边陲重镇——太湖县北中镇。在这个镇里,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历任人大主席带领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建设的“人大之家”。在这个“家”里,人大代表们共同学习,努力练好履职“真功夫”:在这个“家”里,人大代表们畅所欲言,积极踊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在这个“家”里,人大代表们耐心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促使一大批群众的合理诉求相继得到妥善解决……“人大之家”努力搭建学习、知情、监督、服务四大平台,展示了人大代表的魅力和风采。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成安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县委领导下积极融人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大局。力争使人大工作有位更有为。在工作中务必做到“四个坚持”,更好地依法履行法律赋予人大的各项职责。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省珠海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一群“编外代表”特别引人瞩目,他们就是旁听席上的普通市民。在人代会期间举行的旁听人员座谈会上,30名“编外代表”畅所欲言,从基层文化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等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淮法治》2008,(21):19-19
近年来,祁门县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较好地发挥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问题】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常常陷入命名式、标签式伪创新,不仅无法实现“给社区减负增能提效”的目标,反而造成基层治理的低水平重复。在各类创新琳琅满目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使基层治理创新更具持续性,并且规避“内卷化”风险?【方法】本研究以S区“红色管家”项目为个案,该项目初期面临多方面的内卷化风险,但最终通过创新走出一套有效的社区治理之道。我们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跟踪了“红色管家”项目的运作过程并结合多种定性资料进行分析。【发现】(1)如同诸多政府主导的基层治理创新项目一样,“红色管家”在项目初期也面临观念、利益以及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卷化”风险;(2)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呈现出的实体化、制度化、专业化和协同化的特征,保障了“红色管家”项目创新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3)能否规避基层治理创新的“内卷化”风险,根本在于基层党组织力量能否成功嵌入项目全过程,发挥引领创新的核心主导作用;(4)党建引领下多方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与调试,观念、制度与技术的融合,构成了制度创新能否突破“内卷化”困境的关键。【贡献】本研究梳理了基层治理创新“内卷化”问题的表征和成因。通过对“红色管家”项目案例的分析,本研究阐释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机制,指出破解基层治理创新“内卷化”困境的关键在于新合作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票决作为加强人大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实属必要,也很公正,犹记湖南省率先将票决伺责制引人人大述职评议时,对湖南省的人大述职评议实践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记得近两年各地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投票表决,使得人大常委会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在现实中不再是一个“走过场”的程序,而是“动真格”的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今年,涉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人大全员督办制”和政府“两报两审制”。“人大全员督办制”是指人大常委会改变过去由主管副主任负责代表建议落实的单一督办制度,为常委会集体参与建议的督办工作。“两报两审制”是指:一是人代会上,“一府两院”向全体代表报告全年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接受代表的审议与监督:二是闭会期间承办部门定期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并邀请有关代表参加审议,提出意见,促进部门更好地落实建议,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7.
庞俊 《法治与社会》2010,(11):77-77
洋县人大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采取“沉下去”、“请回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乡镇人大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多年来,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监督职权,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面对新的形势任务,  相似文献   

19.
点击2008     
《法律与监督》2008,(12):4-17
2008年,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在中共重庆市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执行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带领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314”总体部署,认真履行各项检察职能,为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促进经济大开放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赵海鸥 《中国司法》2006,(4):111-111
司法所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根基。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司法局从组织、业务、队伍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人手,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司法所事业发展。2004年有5家司法所在区综治委、司法局联合组织的检查评比中,被命名为首批区级“示范司法所”。2005年又有5家司法所经检查合格被命名为区级“示范司法所”。在上述“示范司法所”的基础上,评出了3家“模范司法所”,形成“规范”、“示范”、“模范”梯度创建、动态管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