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16,(8):62-63
正1955年1月,湖南省人民法院上报的有关绥宁县人民法院错判"放蛊"案件的报告摆到了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的案头。错判的案子多达14件,引起了董必武的高度重视。1月21日,经董必武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向中共中央报告了此事。这一事件,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2月1日,毛泽东批示:错判"放蛊"事件,不过是不良作风表现在若干案  相似文献   

2.
渠县公安局原一级警司王璐三年内两次被押上法庭受审。第一次是1999年3月16日,渠县人民法院对他1998年7月伪造“案卷材料”和逮捕证等法律文书去江苏吴江市私放罪犯李干未遂一事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刚判完刑,王璐1997年8月27日伙同本局警察杨云伪造公文在杭州第二劳教所私放劳教人员郑希望、张青松的案子又东窗事发。  相似文献   

3.
董必武是中共著名的“五老”之一,在党内享有崇高的威望,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尊称他为“董老”。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董必武多次南下养病,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几年,正是林彪、“四人帮”祸国殃民最猖獗的时候。这位耄耋老人一边承受打击,一边以独特的方式抵制和抗争,其豁达、正直和朴诚勇毅的高尚品质,给广东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2000年金秋,湖南省双峰县发生了一件极为罕见的怪事:就在该县县级领导班子和相关六家单位(组织、纪检、宣传、公安、检察和法院)的“三讲”教育刚刚落下帷幕时,该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却忘记了他们的神圣使命,将“三讲”教育当成耳边风,将自己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抛之于九霄云外,为了一位意外死亡的法官,他们竟公然在法院党组成员默许下,请来“法师”在人民法院机关“放法赶鬼”,在当地造成了极期限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华池县人民法院林镇法庭发扬当年“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判方式,注重调解工作,让群众参与审判,坚持文明办案、巡回办案,把法庭搬进老百姓的田间炕头,当地的群众称赞说:“马专员的作风又回来啦!”为此,华池县人民法院专门召开现场会,向全县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不能把案子办了,把矛盾仍留给群众” “案件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成立于1995年的林镇法庭,始终把对当事人负责作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把解决“执行难”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庭长吴建军经常说:“我们都…  相似文献   

6.
走进东宁县人民法院时正是周六,值班室的人告诉我们:"找李霞呀,在.她可是没有什么星期天,正和一个肇事司机的弟弟在调解案子呢."  相似文献   

7.
梅子 《支部生活》2009,(11):42-43
“没有小案子,凡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每一件都是大案子。”这是昆明市两山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一级检察官杨竹芳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作为一名检察官的执着信念。多年来,她始终把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内化于心,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爱岗敬业、公正执法、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在21年职业生涯中,她承办审查逮捕案件1800多件,没有一件超时限,没有一件错案,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史记·循吏列传》记载:晋文公时代的最高司法长官李离,一次根据下属汇报的案情将人错判了死刑,便自己把自己拘押起来,准备抵当死罪。晋文公说:官阶有高低,处罚也有轻重,这案子是下面人弄错了,并不是你的罪责啊!李离说:我的官职很大,从没有让给下属一点权;享受很多俸禄,却没有赏给下属一点利益。现在错判案件而杀了人,却把罪责推卸给下属,这可没有听说过。说完,不顾晋文公的劝阻,伏剑自杀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离伏剑”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1975年3月5日,是董必武90岁的生日,生日刚刚过完,董必武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不得不乘飞机从广州飞回北京,并住进了北京医院新建成的北楼高干病房。4月2日晨7时58分,身患肝癌的董必武与世长辞,他也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最长寿的人。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共“一大”。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经历了漫长的28年的革命岁月后,有的人为革命英勇牺牲了,有的中途脱党,有的甚至当了叛徒、汉奸,只有董必武与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并成为中共领袖。关于董必武的研究资料仅次于毛泽东,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0.
王建柱 《党课》2012,(17):121-122
董必武:从不以党和国家的“元老”自居 董必武在“党内五老”中年龄排第四位。1886年3月5日,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11.
12.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4.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5.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6.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