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传染性疾病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中,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无法承担高昂的专利药品的难题.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的博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TRIPS协定作为各国间利益协调的产物,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这两者产生的尖锐矛盾.本文探讨了药品专利保护的必要性、药品专利保护对发展中国家药品取得和公共健康所产生的影响、TRIPS协定对药品专利保护和公共健康的协调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丁良恒 《政府法制》2014,(23):20-20
德国有数万个公共游泳池,且大多建在城郊。想要去游泳,无论年龄大小必须得先办“健康证”。健康证明主要检查皮肤病、妇科病及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很容易通过游泳池传染。如果想要游泳的人得了这些病,医生会提醒他们,几天内不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患者通常会自觉听从医生的提醒,等病好后再要求医生给自己开一张新的健康证明。  相似文献   

3.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出现。具有普遍性、突发性、复杂性、难以预测性及全球性特征的社会风险,时刻在考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在风险社会视野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政府必须通过建立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立全面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建立全球性的危机治理模式等措施来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发展,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环境保护领域,全球环境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而从《京都议定书》开始,碳排放交易也就成为了能够实现减缓气候恶化的重要机制。这促使我们不得不从政治学角度来思考碳排放交易及国际间合作这一全球性公共问题。它一方面给发达国家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限制,另一方面还确定了三个灵活机制以帮助其承担减排义务和费用。  相似文献   

5.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各国对自身金融监管体制以及全球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的重新思考。本文认为“法律全球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全文通过对法律全球化概念、表现形式的论述,进一步分析“法律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我国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当一道幸福之门关上了,另一道门会随之打开。但是,我们常常眷恋着那道关上了的门,而看不见另一道门已经打开了。——海伦·凯勒(美国聋哑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自杀,这个听着让人触目惊心的话题,却在校园,甚至在我们周围时有发生,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自杀的预防和救助工作。每年至少有25万中国人死于自杀每人都有烦恼,每人都有不如意。许多人都想过自杀。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统计,自杀已经成为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位的原…  相似文献   

7.
癫痫与精神障碍在我国均是常见的多发病,如不及时而恰当地治疗,可发展为慢性病,迁延数年,严重者造成残疾,甚至终生不愈,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婚姻以及社会功能等等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二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据6城市调查协作组(1982)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癫痫发病率是37/10万,患病率4.4‰,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癫痫患者500万~600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的统计,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比重日益增加,其中精神障碍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0.5%(中低收入国家)和23.5%(高收入国家)。所以二者消耗的卫生经济资源是…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一直余波难息。这次危机再次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与金融风险的全球化相伴而生、形影不离。因大规模参与次级贷款市场的交易活动,美林、摩根和贝尔斯登等国际投行巨头损失惨重,实属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和发展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歙县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近10万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全县在校学生6.5万人,其中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1.6万余人,  相似文献   

10.
李爱君 《中国法律》2010,(2):48-50,102-105
金融安全问题是中国法学界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它是中国金融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在几乎所有的金融法规中。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它使我们不得不检讨原有的金融安全法律机制能否保证中国不再出现类似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据卫生部公布的资料: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数中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目前,我国有各种精神病人1600多万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最高,达到近800万人,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TRIPS协议将医药产品纳入专利保护范围以后,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药品专利和公共健康二者利益如何平衡的争执。本文在浅述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双方争端由来的基础上,浅谈了争执双方的利益所在,然后从社会价值、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益衡平目标等方面分析后,笔者认为,在当前公共健康不断受到AIDS、SARS、禽流感等高发传染性疾病的挑战的情况下,应在保护药品知识产权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公共健康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谈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作为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主体的政府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舆论涵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主要误区,提出了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坚 《法制与社会》2011,(22):210-211
全球化的推进,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的分化和多元化,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公共部门的管理者、领导者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承担了重要责任,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在风险社会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应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突发性的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领导者的决断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而敢于决断,善于决断也成为成功领导者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因此,面对频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领导者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决断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贸易、信息交换兴起,以及观念上隔膜的逐步打破和多年以来各种国际性组织共同进行防治疾病的工作,使得大型传染病防治成为了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一个分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议题。若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具备国内稳定、高效的防控机制和国际积极的合作。本文将从人类健康的全球化视角出发,以流行疾病的自身特点,疾病传播的途径等专业知识为背景,借鉴以往的国际流行传染病治理中的经验及教训,阐述全球化的国际与国内协作对维护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对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已初步建成,但危机管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基于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推进我国公共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公民参与危机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公民参与危机管理的几点建议:开展公共危机的社会演习,提升公民的危机意识;建立社会应急网络,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转变政府管理观念,畅通公民参与机制;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保障信息公开;提升公共精神,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决策是我们有效处理公共危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在研究公共危机决策时往往只注重法律和技术层面,而对其中的道德因素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探讨公共危机决策的道德特性的基础上,对在公共危机决策中如何引入道德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面对频频爆发的公共卫生、公共健康危机,如何在使患者获得有效的廉价的治疗药品的同时,又充分保护药品专利权人、制造商的利益,并发挥知识产权的激励创新机制?这个问题是摆在世界卫生组织、各国卫生部门和专利权管理部门面前亟待有效解决的急迫问题。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平衡专利权人和公众健康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人手,指出该制度作为一项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救济途径,在TRIPS及相关国际公约已经明文确定了实施药品强制许可的大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是如何通过采取药品专利强制许可降低药价、解决突发公共健康危机的,以及我国政府在采取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措施时所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事件,这既是政府相关部门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危机中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缓释作用,使危机朝着转机的方向发展,既是社会对新闻媒体的期望,也是新闻媒体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就公共危机下如何做好电视政务节目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0.
吸烟对公共环境的影响和对人体的危害是广泛而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烟民约13亿人,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5亿人吸烟,5.4亿人被动吸烟,因此控烟问题在现阶段显得格外严峻。2009年1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控烟法规。本文旨在介绍上海市公共场所依法控烟的基本情况,以客观的视野观察总结上海控烟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实施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