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亚文化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属性。在消极亚文化影响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了异化。重新审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权威,规制媒体文化价值行为,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校园学生文化团体建设来完成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2.
青年亚文化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亚文化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意味着价值冲突已经上升到了政治文化层面。它受到了世代冲突、媒介统治、景观表演等多种现代社会因素的驱动而带上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性。青年亚文化被看作是一种对主导文化、权威文化、强势文化的反抗,是为了捍卫一种生活形式及其背后的价值。将青年亚文化运动所蕴涵的创造力从其反常形态中拯救出来,克服其犯罪、越轨和无序的消极后果,不仅是社会文化学所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犯罪学所遭遇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碎片化趋势.“猎人”亚文化是由青年虚拟“猎人”身份建构的,以共同的游戏理念和共享游戏实践为基础的,青年痴迷于怪物猎人游戏的一种亚文化现象.青年的“猎人”身份、官方大型主题活动和青年“猎人”自发组织的小型聚会、对周边产品的追捧等,是青年“猎人”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专属的社群方式和独特的符号系统、强调四人共同狩猎的团队协作、自发组织和建构“猎人”亚文化“生态圈”,崇尚共享意向等,是青年“猎人”亚文化的主要特点.“猎人”亚文化是青年在文化上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校青年亚文化是以青年大学生为文化主体的一种非主流文化,他的外部生成环境是大众文化和新媒介技术的流行,内在心理特质是青年大学生崇尚多元化、差异性,追求认同感.这就决定了高校德育管理与青年亚文化的互生性,德育管理能正确引导青年亚文化,而青年亚文化能保持德育管理的生命力活力.因此要加强德育主导性,注重人格教育,发展实践德育,推广媒体德育.  相似文献   

5.
源于小说的洛丽塔,近年被应用于服饰领域,作为青年服饰文化的一股潮流,成为广东、上海等地一道新的风景线。洛丽塔服饰风格的兴起,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原因.同时具有独特的亚文化内容.它传达出着装者的内心感受.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浅析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亚文化通常表达了青年人对社会的不满和抵触,他们用自成一体的符号来营造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在大众传媒时代,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力量悬殊决定了前者对后者的解码仅仅停留在自身,而不能将其影响施加于其上.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青年的参与可以直接冲击甚至改变主流文化的内容和结构,这是技术变革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青年的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西方社会,各种由青年人领导与参与的"青年反叛"思潮对社会历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种青春风潮急剧转向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行为。虽然青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并没有为青年提供应有的社会认同与文化空间。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亚文化"、高雅的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杂糅,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食粮。尤其流行文化抓住青少年特有的文化需求和渴望自我个性的身份表达,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娱乐文化的泛青春化品性。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网络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网络文化打破了传兢文化意义的框架,对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极具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对青年亚文化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及如何运用网络文化载体,推进青年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在使用网络媒介时,亲身参与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其中某些部分具有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青少年是网络语言主要的创作者和使用者,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反映青少年思维方式和话语面貌的一面镜子,也成为一种青年的亚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徐梅 《工会论坛》2007,13(5):106-107
大学青年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研究大学青年文化,建设大学青年文化,充分发挥大学青年文化的作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篇章,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青年群体的求异性、创新性特点使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特殊亚文化对社会整体文化发展具有探索性的贡献.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逻辑导致文化建设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方式得以推动,而作为党联系青年的制度性和组织性安排,由共青团来推动青年文化建设就成为当然的选择.市场经济和网络社会条件下青年文化的多元化特征,要求共青团必须选择通过整合实现引领的战略路径.同时,组织特性也要求共青团必须超越符号性的文化形式,着眼于实质性的文化本质,即以青年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为内容,通过重建团青关系,实现对青年文化的整合和引领,并在此过程中,增强青年对共青团的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12.
论青年文化建设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文化属于社会亚文化范畴,它与社会主导文化总是处在偏离与整合的双向互动过程中.由此决定了青年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把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年文化的论文及论著很多,对“什么是青年文化”的争议很大,争论的焦点在青年文化的内涵上。学术界公认的“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讲已抓住了青年文化的特殊性。但还不够准确,因为不仅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妇女文化、非正式群体文化、学术尖端文化等等也都是亚文化,“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自我认同逐渐成为青年群体需要持续打造的生活规划。作为自我呈现和人际互动空间的网络,为处于个体化进程中的当代青年提供了一种自我认同的建构途径。当代青年在网络社交以及娱乐等活动中,塑造出了具有亚文化特征的网络自我,这也间接提高了诸如自恋、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生率。为了降低网络不良心态对自我影响的可能性,青年个体需要主动剥离出存在于网络中的量化自我,把社会生活关系代入其中,让真实的叙事冲淡网络中的虚幻,从而建构出更加具有成长意义的质化自我。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亚文化在物质形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物质形式层面,“唯新”逐渐成为理念;价值观层面,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行为方式上,逆反心理及自我表现欲增强;在组织形式方面,非正式组织快速发展。面对着这样一些新的特点,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青年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引导流行文化健康发展,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努力促进青年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一,2006年以来网络上风行的“80后”晒童年现象,是“80后”一代社会集体记忆情境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当代青年思想的特征,折射出改革时代经济社会的变迁。对晒童年现象的表现、社会时代诱因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引领青年文化和加强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反哺"是人类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一种"晚辈文化"向"长辈文化"倒流的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存在对弱化"代沟现象"、实现亲子间的"视阈融合",改善"亲子关系"、增强子代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完善"长辈主流文化"、规范"青年亚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青年文化的反哺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文化的表层到社会的价值观,无一例外的深受青年亚文化的影响。青年人的文化反哺现象,既是社会急速变迁的结果,同时又对这个时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在肯定其对社会主流文化建设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应注意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对青年文化进行高层次提升,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只有对作为亚文化的青年文化进行高层次的提升,使其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底蕴和现代人生存价值的新文化形态,才能发挥其作为先进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青年运动席卷西方社会,引起了理论家深刻反思。英国伯明翰学派运用社会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对青年运动背后的文化景观进行了深入研究。伯明翰学派综合借鉴美国芝加哥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从意识形态视角分析了社会整体文化结构下的两种青年亚文化,阐述了其所处地位、表现风格和对抗逻辑。伯明翰学派的研究为我们认识青年文化和理解战后英国的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