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导源于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是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历史性选择的基本依据。“世界历史”理论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是提出者,列宁是继承者,邓小平是发展者。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世界历史”格局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作出过不朽的历史功绩。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将表明:人类世界历史的未来是美好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在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部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仅是从中国的角度提出的,也包括了从世界角度的分析。邓小平对不少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2页,以下引文凡出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只注页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以说是在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倾注了对其发展命运的关切和展望。第一,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明确指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不能最终得…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时,贯彻了邓小平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特点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做出的科学概括。这一极富远见的战略思想,既体现了他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又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关系的正确把握。首先,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4.
余玮 《世纪风采》2008,(7):20-24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打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政领导人很少出访的惯例,先后访问了8个国家。一度“与世隔绝”的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触,中国人也随着邓小平出访的电视镜头逐渐了解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扎扎实实把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尊严的思想武器。邓小平为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邓小平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7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内涵的拓展,集中表现为他提出的关于政治就是“大局”和“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这两个观点。它们是邓小平关于政治和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政治?政治表现为什么?邓小平作了一种新的诠释:政治就是大局。邓小平说:“我这里所说的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犤1犦根据邓小平的看法,“大局”就是与一定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总任务密切联系的决定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党的命运的问题。解析政治就是大局的涵义,我们可以清…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足于当代世界局势和基本国情,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基于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认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在对外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这一发展模式的巨大成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与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认可与推崇,彰显了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世界性意义,无论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是对于现在是或者过去曾经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和地区、西方发达国家都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邓小平全球战略思想: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特别是冷战时期),人们在谈论全球战略时,一般都是指美国和苏联的全球战略。那么,在世界趋向多极化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就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全球战略?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各主要力量都提出并具有自己明确的全球力量部署战略,这种部署就是一种全球战略。那么,中国是不是有自己的全球战略?应不应该拥有自己的全球战略?可以说,我国政府虽然没有正式使用“全球战略”的概念,但邓小平对此实际上已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观点。根据李忠杰教授的查证、研究,在《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邓小平共4次使用“全球战略”这个词,但都说的是美国和苏联的全球战略;而在1998年出版的《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则有十余次使用“全球战略”这一概念,其中,既有涉及中美关系的,也有直接从中国自身角度而提出的。比如,1980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时,说到:“对我们中国来说,考虑问题历来不从中国自身利益一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全球战略来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中国自身战略的意义上使用“全球战略”这一重要概念,以后又从各个方面使用这一概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球战略”思维。因此,我认为邓小平是具有全球战略思想的,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深刻的战略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沈远新 《新视野》2001,3(4):16-17
1980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时提出:“对我们中国来说,考虑问题历来不从中国自身利益一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全球战略来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中国自身战略的意义上使用“全球战略”这一重要概念,以后又从各个方面使用这一概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球战略思维。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全球战略的思想?以及对邓小平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如何理解?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两段话进行分析:“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世界上的人在议论国际局势的大三角。…  相似文献   

11.
深圳经济特区二十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进程的时代缩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世纪低谷时,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二十年深圳的辉煌成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二十年深圳的沧桑巨变是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和全国人民共同支持的不朽伟业。二十一年前是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综观世界风云,总结“文革”教训,规划改革蓝图,深谋远虑地倡议“深圳,就叫特区吧”!希望特区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使身陷计划经济泥潭的共和国能够从市场经济中夺路而出,为社会主义的中兴“杀出一条血路”;特区建立二十年后的今天,是江泽民同志因势利导,在新世纪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高瞻远瞩地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冀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为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入的强国之梦而向现代化发起最后冲刺时,深圳人能再次担负起领跑者的重任。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了一条现实的道路;那么江泽民同志则是在明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后,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前进方向,为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再创辉煌指明了新的更加宏伟的奋斗目标。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深圳人民在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深深地铭记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创造特区建设的世界奇迹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最注重稳定,他曾使用了“压倒一切”、“最关键问题”、“最高利益”这些份量极重的语言来强调中国必须稳定。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稳定思想,显得尤其重要。邓小平的“稳定观”内容宽泛,涵盖国际国内,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领域和方面,形成整体稳定思想。1国际局势稳定。国际局势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外部条件。80年代后,针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的新变化,邓小平高瞻远瞩,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新判断,为我们制定内外政策,处理国际问题,提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国际公共关系思想,是我国公关领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邓小平智慧谋略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的国际公关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以东西合璧为手段,把世人颇觉“神秘”的中国推向世界,邓小平“不愧是中国超级推销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1978年底至今,19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说明:“对外开放”是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的重要的一环,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共产党人自从1949年执掌政权以来,面对异常险峻且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能够找到并把握这一正确的方针,则是非常不容易的。从1949年至1978年这30年间,新中国迈向世界的步履蹒跚,走过了艰难坎坷的历程。邓小平指出:“我们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  相似文献   

15.
王建柱 《党课》2013,(3):118-119
邓小平:从“油印博士”到职业革命家 从1922年2月至1923年3月,为了维持生计,赴法勤工俭学的邓小平曾两度以邓希贤的名字注册,在“哈金森”橡胶厂的制鞋车间从事艰苦的劳作。期间,邓小平结识了赵世炎、王若飞等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负责人,经常与他们一起散步谈心,讨论世界和中国。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其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共识,就在于它是科学。邓小平深刻地指出:“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他一再强调,中国的复兴、发展和繁荣、昌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而且必须紧紧地依靠科学。他说:“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3页)邓小平理论所贯彻始终的科学精神,始终高举科学的旗帜,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着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真…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亲手制定了开放的政策和战略,领导中国实现了从停滞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大转变,使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汇入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他还倡导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开放观念,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开放理论。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社会开放论”,他的开放思想是“大开放”的思想。他是从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根本战略的高度,来提出和阐述开放政策、开放理论、开放观念的。他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肯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强调我们的开放政策是“全方位的”开放政策。这些,就是邓小平的“大开放”思想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天儿慧是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经学部教授。1997年4月,日本《世界》杂志发表了他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邓小平》一文,现简要译介如下。文章说,随着一颗巨星的陨落,邓小平先生成了一位历史人物。怎样评价邓小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问题,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阐明:其一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个人经历问题;其二是如何理解毛泽东逝世后出现的“邓小平时代”问题。总的说来,“邓小平时代”确立之前,他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本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他的理论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以参加和领导革命…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有着科学的联系。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88年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反共逆流,东欧动荡、苏联解体,国内也一度出现动乱,社会主义走向低谷,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指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针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邓小平同志更多的考虑是如何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为世界和平多作贡献。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反复地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