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少纯 《世纪桥》2005,(6):36-39
作为一名民间收藏家,今年37岁的杨翔飞收获颇丰。他以收藏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之丰和反映抗日战争史料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他还因多次成功举办大型展览并向国家捐赠大量珍稀版本而在收藏圈内独树一帜,成为收藏界中独具魅力的新闻人物。日前,记者走进中国收藏家书报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常务委员杨翔飞在河南郑州市丰产路的家中,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1942年6月12日,在陕西汉中西北联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个穷学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就是这位被病魔夺去性命的大学生,当年在重庆《国民公报》副刊《文群》上,在香港《时代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诗作.在西北大学为他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杨晦教授致的悼词中曾把他比作英国诗人雪莱.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40年后的一篇纪念文章中说:“假如给他以充足的时间,他会表现出与马雅可夫斯基近似的锋芒来.” 他就是在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中涌现出来的东北青年作家群中的一名斗士和诗人——李满红.  相似文献   

3.
杨阳 《共产党人》2007,(15):22-22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初大臣,隋末曾任滏阳尉。唐兵入关中,助李世民筹谋。拜秦王府兵曹参军,后任陕东道大行台司郎中,功绩卓著。李世民即位后,晋升杜如晦检校侍中,兼任吏部尚书。他为官刚直公正,忠君无私,敢于直谏。杜如晦忠君爱国,不辞劳累,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杜如晦出生于官宦之家,祖辈世代为官。他从小聪明好学,尤喜文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十个“第一”(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12月发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热情赞颂十月革命。(2)在中国第一个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杨匏安。他在1919年11月发表了《马克...  相似文献   

5.
今年,杨贤才60岁。如果一切正常,这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曾有"中国第一执行局长"美誉的他,正好今年退休。他将揣着3000多万元的财产,含饴弄孙。然而,5月31日,杨贤才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一判罚,在于他有自首情节并积极退赃。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抗日联军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日名将和革命先烈,杨靖宇无疑是他们中间杰出的代表。正是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拉开了中国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本文记述的是杨靖宇和他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军在辽东的峥蝾岁月。  相似文献   

7.
马金柱 《前线》2023,(1):84-86
<正>杜如晦,字克明,隋唐时期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他于唐高祖李渊攻占长安后进入秦王李世民幕府,成为府中重要谋士。贞观初年,杜如晦出任宰相,管理朝政,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唐太宗的信任,是开创贞观之治的股肱之臣。自唐朝以来,世人凡言及杜如晦,皆以贤相、良相颂之。  相似文献   

8.
<正>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脚下一所小学内,一个穿着长衫、戴着眼镜的青年半身塑像矗立在校园中央。青年手抚一本经典,双目凝望远方,这便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杨匏安,189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1915年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其间接触到西方各种流派学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次年杨匏安从日本回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杨利伟。飞行尖子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教师家庭。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杨利伟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的一天下午.某中学初三学生杨小小擅自离校去玩,没有到教室上课。班主任张老师检查教室时发现了杨小小旷课的事实。因见杨小小的书包在课桌内他便打开察看.当发现杨小小早恋的信件后他便将书包、信件等拿到了办公室。杨小小回校向张老师索要书包时.张老师出示信件要求其解释.杨小小在拒绝解释的同时乘老师不备一把抢回书信塞入自己口中,  相似文献   

11.
47年前的一天,一场大风过后,杨恩德的右腿突然失去了知觉,经医检系小儿麻痹症。这一年他才两周岁。从此,杨恩德便开始了与苦难的较量。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杨恩德一路艰难地走过来了,品学兼优的他被保送到阜阳市卫校。毕业时,杨恩德拒绝了留在城里端“铁饭碗”的善意挽留,执意回到了贫穷落后的故乡——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杨恩德在小镇上开办了一家名为“华佗”的诊所,他要用一双妙手为乡亲们解除病痛,他要让更多的人远离不幸。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在杨恩德耕耘杏林的13年间,人称“神医”的杨恩德医治了无数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雪冷血热     
第四章杨靖宇到磐石(续一) "政治上在满表现得最坚决" 杨靖宇本姓马,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在本村私塾读书时,先生给他起了个大名:马尚德. 杨靖宇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名字,是他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巡视磐石、海龙地区时用的.之前,他还用过"周敏"张贯一"乃超"等化名.  相似文献   

13.
杨中印走上团职领导岗位八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几经变换,但他所遵循的工作守则却始终没有变。凭着这不变的守则,无论是抓班子还是带部队,他都取得了突出成绩。2006年杨中印任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党委书记、政委以来,团队连续两年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笔者来到重庆采访了传奇人物杨国光的战友游国禄老人,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老领导杨国光的事迹。接着我们又访问了杨国光的妻子刘吉芬和女儿杨广新。随后,杨国光当年在武昌中央农讲所的军事教官傅杰之子傅继杰也向我们讲述了杨国光的有关事迹。由此,杨国光,这位革命者在武昌农讲所的故事,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1925年,年仅18岁的四川巴县走马乡(现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青年杨国光(曾用名杨适原、杨中奇、  相似文献   

15.
今年35岁的杨志军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七连的职工,是一个思维超前、追赶时髦的人。2003年,他从治安员的岗位上下来后,决心在养殖方面淘点金子出来。说干就干,杨志军在自家的半亩田园里修建了简易的养殖棚舍。他先是从石河子引进了7只肉用大白兔进行试养,由于缺乏经验,2004年的一场温疫差点让他失去了养殖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正杨效椿,1911年7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高师科,在校学习期间受到共产党员教师的影响,思想和行动逐渐向党靠拢,1936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七七事变后,他辞去万荣县实验小学校长之职,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1937年11月,杨效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考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战争年代,他曾任新四军新八团和淮西独立团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第三十四旅政治部主任、淮南支队司令员、路西地委书记、江淮军区第四分区政委、巢湖地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杨效椿曾任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人事厅厅长,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政治上在满表现得最坚决"杨靖宇本姓马,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在本村私塾读书时,先生给他起了个大名:马尚德。杨靖宇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名字,是他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巡视磐石、海龙地区时用的。之前,他还用过"周敏""张贯一""乃超"等化名。新中国成立后好长时间,他的女  相似文献   

18.
亲近     
正杨小宇在乡政府办公室干了8年,每当有点升迁希望时,"一把手"不是高升就是调走。最近听说冷书记又要调离,他心急如焚。老婆劝他:"你赶紧亲近领导,说不定会被紧急提拔。"杨小宇叹道:"现在反‘四风’那么紧,谁敢收礼?"老婆恨铁不成钢地埋怨起来,杨小宇不停地抽烟。这天,老婆下班带回消息——冷书记生病住院了。"怪不得这两天没见他上班。""那你还不快点行动!"杨小宇不敢怠慢,提着花篮、揣着一万元红包去了医院。刚进院门,就看见办公室牛主任提着几盒东西走  相似文献   

19.
散木 《党史博览》2017,(6):53-56
正包惠僧是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时他是正在广州的陈独秀个人所派的代表。或是出于这个原因,后来他与一大代表张国焘、周佛海等皆有不薄的关系,当然更不必说与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的关系了。而陈、张、周,此后一个是中共"终身的反对派",另两个则分别是大叛徒和大汉奸。包惠僧(1894—1979),又名晦生(董必武在一封信中,曾误将包晦生写为包惠僧,后来其遂改为包惠僧),别名鲍一德、包生,湖北省黄冈人。早年崇拜孙中山、黄兴,以  相似文献   

20.
刘向上 《党史博采》2009,(12):39-41
<正>2009年9月15日,山东《大众日报》社迎来两位特殊客人——62年前轰动国内外的"杨禄奎事件"中受害人的儿子杨宝田和孙子杨淑惠,他们俩是专程来感谢在"杨禄奎事件"中仗义执言的《大众日报》和挺身而出的大众报人李万槐先生的。1947年5月,在解放区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