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驶向上海的228次列车隆隆地开出了湘潭火车站。1996年6月7日,阳光明媚,绿色的长龙在大地上飞驰。14号卧铺车厢里,欢声笑语。但在我对面床上,却默默地坐着一个神情忧郁的年轻的姑娘。她一D湘潭口音,一问,她住在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住宅区。但她说她出生于上海。“探亲?一我问。“不是,是去打官司。”我有点不信这稚气未脱的姑娘会要打官司。“和谁打呢?”“和妈妈。”天底下.人世间,有哪个儿女愿与父母打官司?夜色无声地降临了。夜幕中,我在想象着这对母女的这场相见,想象着是不是会有一个和睦的结局。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追踪…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安》2014,(10):77-77
编辑老师: 我姑姑年事已高,家里的独子跟她关系不好,且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每隔两三年才回家探望老人一次。姑姑因无人照顾,五年前跟我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我负责姑姑今后的赡养,将来财产遗赠给我。签协议时有其他亲戚在场见证,并且我跟姑姑双方都签字并摁了手印。今年初,姑姑因病去世。在这之前,我负责照料她平时的生活起居。办完丧事后,我依据遗赠协议继承财产,没想到姑姑的儿子从外地赶回来阻止,拿着老人在2007年订立的一份遗嘱,称他才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要求继承全部财产。请问我手上的遗赠扶养协议还有效吗?  相似文献   

3.
有朋自远方来,会夸上一句“上海的治安真好”。一位澳籍华裔客商告诉我:“跑遍亚洲,我就喜欢中国,选择上海。在这里投资最安定,晚上一个人出门,挺放心。”  相似文献   

4.
走近攀枝花     
走近攀枝花和平,晓张在赴攀枝花采访的火车上,碰到一位12岁的男孩,他利用暑假去探望爷爷奶奶和姑姑。小家伙很自豪地告诉我:还没有攀枝花这座城市的时候,我爷爷就从武汉去那里建钢厂了!“就叫攀枝花吧”30多年前,在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大裂谷带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大...  相似文献   

5.
乐乐 《协商论坛》2009,(1):61-61
去乡下的姑姑家,姑姑让我一定要采访一个小女孩。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春节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深深地感动着我。 一件事情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播出的200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中介绍的青岛市那个名叫“微尘”的故事。记得颁奖词的大意是:四百多万元捐款,是青岛市民以“微尘”的名字捐献的。“微尘”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很多读者或许已经看过,这里我就不再多述了。  相似文献   

7.
张岩 《时事报告》2009,(3):58-58
今年春节我在一家鞋店买鞋时,看到店里的伙计向一个外国人推销一款“A”货鞋。凭着自己对鞋的了解,我一眼便看出这双鞋绝对不是“A”货。正当那个外国人准备花300元买下鞋子时,旁边的一位中国顾客拿过鞋子,告诉外国人这双鞋根本不值300元。于是,外国人打消了买鞋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西化”与“化西”虞丹40多年前,我从上海去香港,逗留了一年。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东张西望,满眼都是新鲜。头一天逛马路,没走多远,就发现了香港与上海的一点差异。高楼大厦旁停车的地点,上海用“停车处”来标明,香港则用两行文字标示:“如要停车,乃可在此”...  相似文献   

9.
心有净土     
乔兆军 《现代领导》2014,(12):52-52
一次,我去邮局取稿费。邮局的人不多,我前面是一位老人,他递给营业员一本存折,说要取4500元。营业员递出一张单子让他签字。老人拿起笔,手颤抖着不知签哪儿,我指着那个签字的地方.说:“您签这儿。”老人说:“干脆你帮我签下吧,人老了眼前一片模糊。”行啊,我接过笔。照着那个单子的名字给签了字。  相似文献   

10.
留住春光     
记者前去踏访位于武康路103号甲弄堂里的上海党建书店的那个午后,春光明媚。 书店门面小,只有一个顶多20来平米的临街房间,用书架在房间后方隔出了一长条形的、宽约一米的小间,便成了书店经理的“办公室”。店的中间立着一个柜,两旁有卖辞典和奖状礼品的专区。  相似文献   

11.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世界人一族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世界人一族是一个新概念。20世纪末,全球化趋势明显。人们说着地球那个小村庄里的故事。其实,地球只有16小时的飞行路程,可它装着57亿人口。在一个可以复制人类的时代,地球的最后一个“新人类”(在世界人一族之后)大概属于最...  相似文献   

13.
齐人 《春秋》2013,(3):4-8
上世纪70年代.“主席像”曾经是每个城市最常见的建筑。几乎每个广场、每个机关、丁厂、学校,都有一尊伟岸的毛泽东塑像。“主席像”成了那个时候的城市地标,以“主席像”为背景,摆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Pose,是那个年代留下的最多的合影。  相似文献   

14.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祖国大陆这边“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而台湾那边是“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这是我记忆中那个年代两岸对抗的口号。好象是一家兄弟对抗,消耗了能量,消耗了情感,消耗了一个大家庭中最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诺基亚,那个我憧憬的公司,那个我热爱的公司,就这么完了,我在诺基亚的岁月,我的青春,被放在了阴暗的深处,再见N0kia,再见我的青春。”微软中国在今年8月份向被裁员工公布了裁员补偿方案,一位在诺基亚工作多年的员工如此告别。这个昔日的“手机一哥”终不能寿终正寝,究其原因,其局内人的总结值得人反思:死于安乐,不肯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月4日,刚到上海某监狱服刑不久的黄滕突然向管教于部递交了一封“申诉信”,说法院所判决的“交通肇事罪”不是他犯的,他是无辜者。那么那罪行是谁犯下的?黄滕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一个名字:李依倩。管教干部大吃一惊:那不是在黄滕入监后的第一次家属会见时那个拉着黄滕的手泪如雨下的“表妹”吗?这是怎么一回事?监狱方面决定弄个明白。黄滕,今年36岁,入狱前是上海“美依美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黄滕是一个喜动难静、性格活泼的人,这一点,在他的职业选择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从大学毕业以后,十多年时间里已经换了…  相似文献   

17.
笨拙的罪犯     
笨拙的罪犯△在美国圣迭也戈,五个抢劫嫌疑犯站成一排接受盘问。警察命令他们依次迈前一步说:“钱都拿出来给我,我要点硬币。”头两个正确地复述了.中间那个(他是真的罪犯)前进一步说:“我可没说要硬币。”△一伙不法之徒破门而入洗劫英国一个小城镇的邮政局时,除...  相似文献   

18.
2010年高考,陕西洋县曝出一位零分考生。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不是要挑战高考制度,只是想吸引关注,引来投资,想发财和“成功”。该生考完后一个人去了上海,母亲给他打电话,希望他“做一个普通人,平平淡淡过一生”,他说:“我做不到,我不想做普通人!”  相似文献   

19.
警官信箱     
主持人 杨奉逍 法律服务热线:( 0371) 5991155转 22227我们的婚姻合法吗? 编辑同志:   1997年 7月,我高考落榜回家务农。一次到县城姑姑家探亲,经姑姑介绍认识严姑娘的父亲,经几次接触,严的父亲对我印象很好,便与我的姑姑达成了一项口头协议:让我到严家做女婿,严家负责给我找工作、迁移户口。此后,姑姑便给我做工作,并说严姑娘人挺老实,就是有点憨,脑子从小受了点刺激,不爱讲话,除此之外都挺不错,还吹嘘严的父亲有权势,可以转城市户口并安排工作。我听后有点心动,便决定与严某见面。当时看到严某除了不爱讲话、表情…  相似文献   

20.
五年的铁窗生活1968年3月17日傍晚,几个造反派把我叫到会议室,开批斗会。他们杀气腾腾,给我无限上纲,由“顽固的走资派”上升到“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怪声怪气地斥责我说:“你已不仅仅是个顽固的走资派,而是犯有资敌通敌的反革命,还不好好交代!”我意识到他们要进一步迫害我,坚定有力地对他们说:“我既不是走资派,也不是资敌通敌的反革命。”那个造反派头子,瞪着他的三角眼睛,如狼似虎,兽性发作,忽地站了起来,把桌子一拍恶狠狠地对着我说:“你没有好下场!”我没有屈服,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做法是违反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