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就大文化概念应有的长时段历史积累看,三十年可能太短,但我国常说"三十而立",又说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则三十年便是半个"轮回"了,可谓重要历史节点.此时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文化的发展历程,显然很有意义.本文就怎样开展深圳文化发展历程(文化史)的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1)
犹太民族在长达近两千年的流散生活中,流而不散,毁而不灭,杀而不绝,相反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犹太神话"。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让世界震惊的民族,曾在哈尔滨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犹太历史文化是黑龙江省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是一张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3.
鲜明 《学理论》2013,(32):226-229,247
中国文化是由无数个子文化所组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有一些子文化由于各种原因消失,也不断会有新的子文化补充进来,而那些消失的子文化就是一种文化断裂。以巨石文化等为例,简要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已经消失断裂的一些文化。  相似文献   

4.
1988年5月的"中国长江文化研究会"上,"梅山文化"的学术地位得以确立,然仍得不到详尽的研究。从历史的考察与现实遗存的古风中,却发现梅山文化当是越、蛮文化交汇的结果,并从中发掘到更多古越民族文化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在文化界有着独特的地位,某种程度上引领着散文的潮流,但余秋雨部分历史文化散文中饱含的"滥情"却使其文化智性大打折扣。这种散文对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于铭松 《民主》2012,(7):5-8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文化建设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在党的历史上罕见。  相似文献   

7.
在比较研究中欧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将中国企业文化归结为"重情轻法"、"重艺术轻科学"的"灵性主义"文化,将欧洲企业文化归结为"重法轻情"、"重科学轻艺术"的"理性主义"文化,进而提出"地域"和"历史文化"是导致中欧企业文化差异的重要根源,并论证出"地域"导致了中欧企业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企业家精神的重大差异,"历史文化"则从根本上塑造了两种风格迥异、属性相悖的企业文化.在为中欧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源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同时,也为中国和欧洲的企业和企业家跨区域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某种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7)
"寻根"是一种民族意识的觉醒,从审美中找寻历史的因子,是一种文化想象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自我投射和显影。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一个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撞击中,探寻民族理想、形成民族意识,并最终确立民族身份认同的过程。以传统文明为参照反思现代文明的得失,在全球化到来之际寻找民族传统之根,弘扬民族文化,重构民族精神。当知识分子把"寻根"作为社会变革时期内心激荡的精神家园时,文学的"寻根"也被赋予了长久"在路上"的特质。寻根文学既接续传统,又面向未来,它已内化为一个文明大国的话语表述和价值体系,彰显着中华文明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5)
纵观中国历史,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挽救中国民族命运、解放民众思想、发展科学实业,使得于水火之中的千千万万人民摆脱腐朽落后的一件大事,使得中国重回历史的新起点,从而进入一个新高度,走上一条致富致强致繁荣的现代化道路。为了适应中国传统的需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得不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是对中国人处于"站起来""富起来"时期文化成果的进一步推进。回顾过往的每一个时期选择什么样的文化都处于激烈的争论中。借助20世纪30—40年代的学术界与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不同看法,便能够理解共产党人一直秉持着从纯粹文化争论进入文化的现实这一历史辩证法的思考方式。实质上,当我们进一步以历史辩证法的视域考察文化(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时,不仅验证了共产党人始终要求对文化现实的重视,更重要的是,新文化建设要在社会主义原则内保持文化的开放性,从而以历史辩证法的批判性旨趣,在启蒙与传统之上寻找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力不断增强,如何将大国的综合实力转化为大国的外交能力,这就关系到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是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内涵深刻,体系丰富,特征鲜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使命凝聚着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精髓。"和合文化"构成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渊源;"合作共赢"是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命运共同体"是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及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探索与历史上崛起大国根本不同的新理念、新道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卢营 《学理论》2009,(5):76-77
长期以来我们在看待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时只是看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二者的统一。但是,对于二者的区别却很少考虑。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才具有不可分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历史进程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表现、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不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不完全的中国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可以看到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许全兴 《理论参考》2009,(11):41-42
我们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还应该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原征 《民主》2012,(11):44-46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阳是一部文化经典巨著,点击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册.安阳的厚重与深刻俯拾皆是。安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精华缩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安阳文化,是文明苍穹的一颗璀璨明星,  相似文献   

15.
段建海 《理论导刊》2012,(3):68-69,72
多元一体的"世界历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支撑,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其民族性之基,西方先进文化构成其现代性之基,马克思主义居于统帅之位。这是一个多元文化互动的整体性结构。  相似文献   

16.
邹海伟 《民主》2012,(3):30-32,58
在上海众多的马路中,像多伦路这样的小街小巷实在是太多了。而短短500多米的多伦路,却因为曾经居住过多位文化名人而成为藏龙卧虎之地,2011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经过近几年的修葺翻新后.多伦路更是再现了沪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文风情,成为人们探寻上海历史印记、领略上海文化缩影的又一绝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瞭望》2008,(51)
2008年是中国奥运会之年,也是科教文卫领域热点频出之年,中国的改革进入到第三十年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文化竞争力的培育、中国社会改革的任务变得愈加急迫。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增强文化自信,理应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研究力度,对于培育具有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归属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面对全球化发展格局,人类需要重新阐释文明的价值,重新定位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在基于中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康发展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