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佘双好 《学习月刊》2010,(23):30-31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逐渐被一些媒体披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一般认为,领导干部是我们国家处于人生发展金字塔顶端的少数群体,也是广大人群中心理素质较好的群体。领导干部因心理健康原因引发各种事件不仅会对干部队伍建设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也会形成不良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一些社会矛盾容易激化,特别是青年群体,因某些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青年群体事件有其特定内涵和特征。从其成因看,青年群体事件既有与青年群体自身特点相联系的内部成因,也有外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对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胜前 《求实》2006,(Z2):110-1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将会不断发生,而且在今后一段时期可能还会增多。党的十六大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如何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不良心态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利益格局大调整,社会矛盾多,发展快,群体性事件频发,需要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良好的心态是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充分发挥领导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直接影响和感染群体的基础条件。心理素质高、心态良好的领导干部能把危机变成契机,开创新的局面。相反,领导者的不良心态不仅会直接影响其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的发挥,而且会给领导者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不能有效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群众性实发事件不断增加,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文化原因。要建立一套科学管用、规范动作、严格责任的长效工作机制,并提高领导干部处置实发性群体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群体事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激化表现形式。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发展过程中易发群体事件,这是世界公认的现象;但群体事件也是可以预防至少是可以减少的。如果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群体性事件,积极地工作去化解和缓解社会矛盾,通过群体事件的教训去改进我们的工作,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群体事件的发生也有改善干群关系增进彼此理解的积极作用。社会变迁引发了矛盾,发生了矛盾激化的群体事件,而政府又及时解决了矛盾,社会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体事件的成功处置必将推动社会更平稳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既是高速发展期,义是矛盾凸显期。在这种背景下,要准确把握社会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工作主动权。但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个谣言就引发一场针对地方政府的群体事件,一起简单的纠纷就演变为规模较大的社会冲突,一起小小的事故隐患因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就酿成重特大生产事故。  相似文献   

8.
基本动态     
刘晓强 《共产党人》2008,(11):24-25
中宁县十条硬规促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一要强化学习培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干干净净干事的思想道德防线;二要强化公仆意识,对因漠视群众、推诿扯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而引发群体陛事件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三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禁“跑官要官”,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能力系统的核心能力,是领导干部能力系统的"纲",它统领着、制约着领导干部其他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一些领导干部明显地缺失唯物辩证思维能力,以致科学决策能力、驾驭权力能力、识人用人能力、应对群体事件能力、学习力和执行力都缺失,给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一些无可挽回的损失,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为此,重塑唯物辩证思维能力在领导干部能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应成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记者:许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有调查显示,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压力普遍较高,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媒体上也时有领导干部不堪心理压力自杀事件曝光,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许燕: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负有领导责任,作为一个特殊高端职业群体,承载着社会、工  相似文献   

11.
危机新闻事件,特指那些因新闻传播引起的危机事件。主要是指社会媒体对某一社会组织或个人进行负面新闻报道并在社会上引发了一系列反响,对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声誉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事件。它与我们常说的“危机”既有联系,也有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急剧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及时,传播范围更为广泛,特别是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大。对新媒体视阂下高校的群体事件实施有效的防控,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求贤》2010,(11):38-39
近年来,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和谐造成的障碍逐渐增多,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既是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处理不当.还会造成警民关系的对立。本文旨在结合公安部门工作实际,总结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相关部门处理同类事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去年以来,我省因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多达112起。有的因工资福利待遇和征地搬迁中的问题引发。去年,由此类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高达50起,占群体性事件总数的52.1%,尤其是由于征地搬迁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上升幅度较大,比上年同期多21起;有的因土地、  相似文献   

15.
池进  熊英文 《求实》2005,3(11):79-80
强弱群体因贫富悬殊必然导致两者间存在巨大的政治、社会地位的"位差",而"位差"引发的"势能",其内聚力易使弱势群体形成组织化、政治化的集体,其外张力又易引发一起起群体性事件.要减弱弱势群体"位差势能"对社会稳定的冲击,一应缩小贫富差距,二应财富分配公平合理.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韩昱 《前线》2014,(5):11-13
<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全部工作,从总体上和本质上讲,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只要认真分析时下的一些社会矛盾,特别是一些群体性事件,就会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和领导干部自认为是代表了群众利益,是为群众好,而群众却不理解、不领情,双方的认知存在落差,对不上茬,搭不上界,因此话就说不到一块,矛盾乃至冲突由此而生。因此,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不  相似文献   

17.
郑文君 《世纪桥》2012,(13):115-116
随着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激烈竞争对企业的冲击,容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建筑行业因市场竞争持续激烈及管理不到位而纠纷不断,一旦发生群体事件,对企业、社会都有一定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不当,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还会耗费各级领导以至政府部门的大量精力。因此,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疏导化解矛盾纠纷,把群体性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把企业维稳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8.
1956年,当社会主义阵营因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而出现动荡之际,我国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群众闹事现象逐渐增多。针对这一情况,1957年刘少奇进行了一次深入广泛的调研,并围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计划市场与自由市场、人民需求与社会现实、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等四对关系,就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一些具有改革意义的主张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我国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时间可预测性、支持广泛性、目标明确性、利益多样性等特点。预期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总量会急剧上升,中产阶级将成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力,城郊接合部及农村将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网络信息将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应提升环境宣传教育的强度和针对性,畅通政府、项目单位与关联群体的沟通渠道,注重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21,(7)
正荀子曰:"人生不能无群。"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自然也不会例外,其工作岗位、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交往活动会更多一些。那么,面对各阶层、各群体,领导干部应该根据哪些原则与他们打好交道?沟通与协作是共赢的关键。要实现共赢,必须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和彼此之间的协作来实现。言能听,道乃进。倾听是最有效的沟通。医生和患者、老师和学生、领导和下属等都需要相互倾听。倾听是对倾诉者的一种充分尊重,是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更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听取吸纳各方意见,做到兼听则明,才能急他人之所急,明他人之所难,更好解决问题。人心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