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少武 《学习月刊》2010,(19):19-20,56
一、我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群众观有着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基本立场与工作方法 首先.我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群众观,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始终坚持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学说。他们的群众观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我党的发展观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革命发展观到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建设发展观,再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发展观念,完成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21,(1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百年来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新时代党的群众观。探索新时代党的人民群众观的生成逻辑,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开展我党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7):31-32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党的历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提出、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群众观,其思想脉络一脉相承,始终贯穿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思想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这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理论宝库和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姜义军 《世纪桥》2010,(17):38-3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孕育、产生、发展并成为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遵循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之一,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粟多树  凌志 《学习论坛》2004,20(8):16-18
群众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其执政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执政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科学分析与评价我党执政理念的演进过程,对于正确理解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全新执政理念,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阁下,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重民为民利民的崭新群众观。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群众观的执政基石,体现了群众观的执政理念,成为实践群众观的基本原则和落实群众观的根本方略,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群众观,对于进一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集中阐述邓小平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党廉政建设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如何运用小平群众观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群众观,对于进一步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集中阐述邓小平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党廉政建设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如何运用邓小平群众观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和平 《世纪桥》2009,(9):11-13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大大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领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又各具特色。毛泽东使我党的领导思想成为科学,并始终坚持了原则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邓小平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著名论断并阐明了共同富裕的领导目的;江泽民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执政50多年来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文章论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关于执政党要搞好自身建设、工作路线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纲领建设方面的基本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文章认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概括和创新,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谱写新篇章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黄美 《党史文苑》2014,(4):24-26,3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在带领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形成了以"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对群众负责,一切向群众学习,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一切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为基本内涵的毛泽东群众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观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努力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在建设法治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依法治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反映出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和理论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的召开标志了我国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恢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时期;在十五大上,提出我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在十六大上,依法治国方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我党的十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提高到新的境界。在我党继往开来,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历史条件下,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群众观,认识和处理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一样,对党的群众路线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阐释,并且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以下马列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民生问题,格外重视民生建设事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特点。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继承性中国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1.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  相似文献   

20.
戴杨 《世纪桥》2022,(9):1-4
马克思群众观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马克思群众观穿越历史迷雾实现了对人民群众本质意蕴、历史地位以及人的解放等根本问题的真实性阐述。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马克思群众观为根本理论渊源,提出人民立场论、人民动力论、人民共享论的基本理论主张,其在价值观、实践观、利益观三个层面与马克思群众观一脉相承。同时,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马克思群众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辩证统一,由此实现了对马克思群众观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