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破译后的信息没有透露凶手的身份,但却提供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凶手的精神状态——“我喜欢杀人,因为它是如此多的乐趣……我不会给你我的名字,因为你会阻止或停止我征集我死后的奴隶……”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一走进举报中心接待室,映入你眼帘的便是一面面鲜红的锦旗: “秉公执法。体恤民情。” “秉公执法。为民解忧。” 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是一首无言的赞歌  相似文献   

3.
儿子被人打死,作为母亲,内心的悲恸足以淹没她的理智,面对打死儿子的凶手,她会怀着一种怎样刻骨的仇恨去审视他?2002年6月4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当仇恨被博大的母爱取代后,一幕令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的“认子”场景出现了:凶手“卟通”一声跪倒在被害人母亲跟前,连磕两个响头,然后泣不成声地说:“妈,今后我就是你的亲儿!”母亲浑身颤抖,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来:“孩子,起来吧,妈原谅你了,今后你也有家了。”  相似文献   

4.
杀人游戏     
三年前的一个夜晚,我们12个旅游爱好者聚在一座黑黢黢的山上玩杀人游戏。有一人充当法官,给每人发一张牌。其中有一张牌是“大王”,拿到“大王”的人是“杀手”,只有法官和杀手知道这个秘密。发好牌后,法官下令:“夜幕降临,大家睡觉。”大家就低头闭目。这时法官继续说:“杀手睁眼,杀手杀人。”杀手就指一人,等大家睁眼的时候,该人就被“杀”死了。然后大家就推举凶手,谁的选票最多谁就被处死,直到找到真正的凶手为止。如果到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凶手就会成为这些冤魂的领袖,可以叫他们表演节目。那天晚上,我倒时时被他们指认为凶手…  相似文献   

5.
一封绝命信     
服装店发生持刀抢劫案,店经理血染衣襟 上海的西藏路上,有一家专营羊毛衫的服装店,店经理叫方昌文,几年前从安徽芜湖到上海经商。 这天,方昌文外出回到服装店,径直走进了店堂后面的办公室。一个脸色阴沉的男青年紧随其后,在方昌文的办公桌对面一屁股坐下来。 四目相视。方昌文说:“你来干什么?” 那人朝前挪了挪身子:“我来找你谈谈。” “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谈的!” “你不想让你家人一个个都死掉  相似文献   

6.
吴非  高华 《政府法制》2009,(7):30-32
2008年10月,河南新乡发生一起惨案,一名女大学生被前男友连刺数刀身亡。业内人士称,纵观本案,凶手的手段固然残忍,但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凶手——“人肉搜索”,一个生命之花突然凋零,与网友盲目的“人肉搜索”有太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吴非  高华 《江淮法治》2009,(6):14-15,39
2008年1O月,河南新乡发生一起惨案,一名女大学生被前男友连刺数刀身亡。凶手当场被抓获,可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离开了人世。纵观本案,凶手的手段固然残忍,但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凶手——“人肉搜索”,一朵生命之花突然凋零,与网友盲目的“人肉搜索”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上期说到,敲头案嫌疑犯被轻而易举地抓获后,经仔细查对,专案组直截了当地告诉汤永钦:“5·24”敲头杀人抢劫案没你的份,因为你没有作案时间,案发时,你不在现场!那么凶手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一个渔民在一个小岛上发现了一个储物桶,里面装着一个大约2岁的女婴的遗骸。到底是谁杀死了“宝贝格雷斯”?2009年11月,杀害小女孩的凶手终于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法院判处终身监禁。当杀人凶手的身份被曝光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0.
《法制与经济》2009,(3):70-73
凶手称:发生性关系后“相约自杀”她提出先死 被害者家属质疑:一个如日中天的超级模特和一个待业青年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11.
数以千计的二流影片中的一个噩梦:你的邻居家中发生了恐怖犯罪,警察敲开你的家门。一名证人发誓你是凶手。你没有不在现场的证据,没人相信你是无辜者。你被定罪,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判处最高刑期或者死刑,在死牢里你等着致命的注射。如果以为这只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那你就错了,这不是电影镜头里的场景,而是数以百计的美国公民的可怕现状。  相似文献   

12.
《冤狱》是《聊斋志异》中鞭斥封建社会县官刑讯逼供、主观臆断的一个故事。它蕴含着审疑断狱中推理证明的谬误,试析如下。 巧合当必然——理由不足 阳谷县朱生,性轻薄,喜戏谑,早年丧妻。一天去媒婆家求其作媒,巧遇邻女,斜眼一瞥,见女艳美异常。到媒婆家谈到作媒一事,开玩笑说:“刚才见到你邻居的女子,年轻美丽。如果给我说合娶其为妻,那就太好了。”媒婆也开玩笑说:“你把她丈夫杀了,我就为你说合。”朱生笑着说:“好!”可巧一个月以后,该女丈夫出门讨债,被人杀死,弃尸野外。此案报到县,县官升堂,令衙役将死者邻里拘来县衙,刑讯取供,毫无线索;只有媒婆供述朱生开玩笑时说的话。以此怀疑朱生就是杀人凶犯,急令县役将朱生捕捉归案。 县官决定捕朱生。运用的推理是:“如果朱生说过杀其夫而娶其妻,那么朱生就是杀人凶手。媒婆证明朱生说过要杀其夫而娶其妻的话,所以朱生是杀人凶手。”这个推理的大前提显然是虚假的。朱生说的是玩笑话,虽然说话在先,人死在后,但完全是偶然的巧合,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根本不能成为定案的理由。既使朱生说的不是玩笑话,此话也只能说明朱 生有杀人的动机,而不能成为朱生作案的充足理由。认证明上看  相似文献   

13.
荒宅白骨     
《法制与经济》2004,(8):50-52
一场纠纷,命丧棍下。“凶手”夫妇外逃,死者停尸六年。尸体变成白骨,邻居纷纷搬走。六年后,“凶手”夫妇终落网,然而,杀人者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14.
今天,但凡看过美国警匪片的观众都会看到警员宣读米兰达权利:“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保持沉默的权利。你说的一切会在法庭上用作对你不利的供词。你有权获得律师。如果你希望有律师,但没钱请律师,警方讯问开始前可为你找一位律师。”但美国刑事案件中律师帮助权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为权利而斗争”的结果,每一个人都用他们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抗争在改变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一老一幼莫名死亡,侦察机关费尽心机抓获了“凶手”,一审法院以投毒报复“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凶手”死刑。脚镣手铐加身,在死刑床上,苦苦品嚼着受死的滋味,1500多天的肉体和精神砺炼迎来了最终的无罪宣判——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法制与经济》2002,(12):60-61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  相似文献   

17.
画中有话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  相似文献   

18.
○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第二部 唐2 “被害的三个人中,或许只有一个是凶手想杀的人,而凶手又不想一下子就让警方抓住他的兔子尾巴,所以他精心给我们摆了一个迷魂阵,他让毫不相关的几个女人出现在同一宗凶案里,他让我们在一场乱脉里东摸西摸,哪一脉都不是他的真脉……也或许,她们三个都不是他想杀的人,他真正想杀的人他还没有杀,第一个妓女可能是垫背的,打工仔的未婚妻也可能是垫背的……” 这是唐拿来分析那个假定的凶手的。而如果唐就是那个凶手,这一段,不恰恰表达了唐的真思想吗?他就是要找一个与他杀的妓女毫不相干的女人出现在同一宗凶案里…  相似文献   

19.
仲夏某日,天气异常闷热。章闻东到海边散步,见沙滩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捡起一看,竟是一个传呼机。怕丢失的人回来找,章闻东呆在原地等候。   等了一会,传呼响了起来:刀小姐请您速回电话,后面附着一个电话号码。   出于好奇,章闻东拨通了这个电话号码,只听那边传来了嗲声嗲气的声音:“张老板吗?想死我了。你这几天都跑哪里去了?”   看来这传呼的主人姓张,来电话的不是他的情妇,就是“二奶”。章闻东想,既然这样,我何不戏弄她一番。   “你是……”章闻东问。   “该死的,你听不出来我是谁吗?我是刀玫。”…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最常见的是拉车门碰瓷儿。到了十字路口,车一减速,就听见后面,“咚咚咚”敲你的门。开车的一般都是女孩子,车也比较好,回头一看,一个人和自行车已经倒在路边。这个女孩子就毛了,赶紧开门,就在开门的过程中,旁边还埋伏着一个人,拉开旁边的门把包拿走了。还有讹你的,一敲门就指着脚,“啊啊啊”的叫,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真轧他脚了,你一开门,那边“咔”把那你的包给拿走了。对付这种情况,我们有一个招数,就是要提醒这些单独驾车的女性,上了车以后,四门落锁,遇到别人“咚咚咚”敲门,千万不要开门。还有就是千万不要把贵重的物品,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