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今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为中心的严打整治斗争,至目前已取得了累累硕果。然而,这次打黑行动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现象,即查办一个涉黑案件,倒下一批腐败官员。有不少犯罪分子的背后都有着强硬的后台或巨大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2.
王兵  张美香 《法制与社会》2010,(14):184-185
本文结合近期重庆"打黑"的最新实践,推论出:中国目前"涉黑"问题的实质是"反腐",而"反腐"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反掉党、政、司法机关内部的"黑保护伞"。没有了"保护伞"的庇护,黑社会性质组织才能在"烈日"的暴晒下无处遁逃。另外,"反腐"还应包括对那些虽没有"涉黑、涉腐"但"行政不作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舆论上提出直接的挑战,他们是一种"间接保护伞",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行政不作为"正是"保护伞"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近来,在重庆掀起的"打黑风暴"中,一大批横行江湖的涉黑涉恶团伙被摧毁.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民众都一片叫好.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摧毁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涉黑涉恶犯罪团伙的同时,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的“后台”、“保护伞”,有力地打击了黑恶势力疯狂作案的嚣张气焰,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证明,黑恶势力之所以形成并逐步坐大,长时间难以打掉,关键是有“保护伞”的庇护。“保护伞”的认定以及类型“保护伞”实际上是指支持、纵容和包庇黑恶势力的滋长、蔓延和坐大并逃避法律惩处,需要追究其法律或纪律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些人往往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便利,使黑恶犯罪分子逃避公安司法机关侦查、查禁、指控、起诉、审判。他们为其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甚至指使他人作伪证;或者帮助黑恶犯罪分子逃匿;或者阻挠、干扰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  相似文献   

5.
近来,重庆掀起一场"打黑除恶"风暴:一方面向涉枪、涉毒、涉赌等黑恶势力发起猛烈攻击,让众多横行已久的黑恶团伙呈雪崩式瓦解,一方面在政法队伍中展开肃清"内鬼"的行动,多名涉嫌充当"保护伞"的人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6.
“江西涉黑第一案”审判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在江西轰动一时,被媒体称为“江西涉黑第一案”的抚州市熊新兴涉黑团伙案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首犯熊新兴一审被数罪并罚判处死刑。2002年以来,抚州市民多次向各级部门举报熊新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事实,各级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江西省“打黑除恶专项领导小组”曾专门就群众举报的问题要求抚州市公安机关进行查处,但由于“保护伞”的暗中保护,每次调查的结果都不了了之,从而更加助长了该犯罪集团的嚣张气焰。2004年12月,江西省有关办案人员在侦办另外一起经济案件时,查获了江西联达实业有限公司涉嫌金融诈骗的犯罪事…  相似文献   

7.
记者近日从公安部获悉,按照全国公安机关2010严打整治行动的整体部署,为推动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公安部发出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八批涉黑案件挂牌督办通知,对涉及全国22个省、区、市的52起重大涉黑案件挂牌督办。据了解,2006年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  相似文献   

8.
在重庆近来掀起的“打黑风暴”中,一大批横行江湖的涉黑涉恶团伙被摧毁。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民众都一片叫好。  相似文献   

9.
各级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加大办案力度,切实保障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顺利进行。一要充分履行批捕、起诉职能,既要加快办案进度,又要保证办案质量;二要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三要加强诉讼监督,既要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又要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还要监督监管场所的执行活动。深挖和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是打黑除恶的关键,“保护伞”不挖出来,黑恶势力除不了。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检察机关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重大,反贪和渎检部门要作出具体部署,把打黑除恶与查办职务犯罪结合起来。侦查监督、公诉、控告、申诉、监所检察等各个业务部门要善于从各自的工作中发现“保护伞”的职务犯罪线索,并及时移送侦查部门依法查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的涉黑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发现其规律和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涉黑职务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审讯是侦办涉黑犯罪案件的重要环节。涉黑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有应对侦查讯问的经验和伎俩,或者倚仗“保护伞”的庇护,因而会顽强对抗讯问。这就要求侦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涉黑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华寅 《检察风云》2006,(11):44-46
2006年初,中央政法委在全国部署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各地迅速掀起打击黑恶势力的热潮。湖南省娄底市一个被告人数达到98人、涉嫌罪名23项的特大黑社会性质团伙被彻底摧毁后,人们的目光开始聚集“湘中涉黑第一案”……  相似文献   

13.
方剑磊  魏杰 《中国审判》2009,(11):20-22
10月12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3楼大法庭,重庆“打黑第一案”——杨天庆涉黑团伙案公开开庭审理,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审判阶段的序幕由此拉开。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岁末,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开展了一场为期10个月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打黑行动中,各地一些为非作歹、危害社会的黑恶势力团伙被摧毁,一批残害百姓、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安徽省芜湖、淮北、怀远、寿县等地也陆续查处了几起党员干部涉黑方面的重大典型案件。事实说明,坚决查处党员干部涉黑案件,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一、党员干部涉黑腐败的特点党员干部涉黑案件与其他违纪违法案件相比,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但党员干部涉黑案件又有着其自…  相似文献   

15.
重点涉黑涉恶案力争春节前审结。截至10月28日,重庆共抓获涉嫌黑恶及其他犯罪人员2954人。自今年6月重庆市启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4个多月过去了,打黑除恶战况如何?10月29日,重庆市打黑除恶新闻通报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涉黑"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征入手,分析"涉黑"得以形成并壮大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预防"涉黑"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重庆市掀起的"打黑风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一地方规模最大的打黑行动.涉嫌充当重庆黑恶势力"最大保护伞"的重庆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一夜之间从正局级高官沦为阶下囚,这不仅意味着他官运沉底,其人生也就此改写.更引爆了社会舆论对重庆打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检察机关查办“保护伞”职务犯罪案件遇到了一些侦查难点,本文从认识“保护伞”职务犯罪案件的性质和特征入手,讲一步分析难点的形成原因,提出查办的对策和方法,为推进“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来,重庆掀起一场“打黑除恶”风暴:一方面向涉枪、涉毒、涉赌等黑恶势力发起猛烈攻击,让众多横行已久的黑恶团伙呈雪崩式瓦解,一方面在政法队伍中展开肃清“内鬼”的行动,多名涉嫌充当“保护伞”的人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监督》2010,(5):4-10
打黑与反腐同步推进是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最大的亮点。在近日召开的“涉黑性质犯罪与法律控制理论研讨会”上,国内知名法学专家和司法实务界人士高度评价了重庆打黑除恶斗争,共同认为重庆此次“打黑除恶”斗争取得巨大胜利,其中最大的工作亮点是体现了打黑与反腐同步推进,深挖细查了黑社会性质犯罪背后的保护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