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社团革命”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即公民社会理论。从国家与社会二元理论结构基础上发展出的国家、经济、社会三元理论,将公民社会看作是国家与经济控制之外的社会领域。公民社会理论的中心话题是如何建立具有自治、自主、自律性的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等的社会组织。从非政府公开行政角度,我们可以将由非政府公共组织实施的非政府公共行政大体分为基层自治行政、公共事业行政、民间志愿行政、社会中介行政四类。非政府公共行政凭借非市场、非政府机制运行。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协是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在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扩大了公民有序参政的制度渠道,是整合政治意识的有效途径,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的重要纽带。必须通过人民政协的民主机制建设,改革和完善人民政协工作。  相似文献   

3.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一个特点,是政协的组织基础和存在发展的依据,也是人民政协区别于我国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凸显人民政协工作特色、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与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相联系,人民政协在其组织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政治上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这种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是我国其他政治组织包括其他统一战线组织以及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社会团体所不具有的,是人民政协同这些组织和团体相区别的一大特点。正是这种广泛的代表性,使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能适应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需要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以及统一战线的发展,适时调整自…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众多新兴经济主体之一,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更在政治领域内为全球治理危机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解决方法,成为政府之外的另一种公共管理主体。公民社会则是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非营利组织所追求的自由、独立以及民主公民权皆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两者在价值观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非营利组织对公民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它在公民权的保障、公民意识的培育、公民参与方式的多样化及"强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作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具有整合、协调、维稳、治理的功能,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效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其中,推进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前提,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是基础,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思考协商民主的意义,探讨协商民主发展与政党的和谐关系,不仅具有民主政治与政党建设的理论意义,更有促进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国际治理模式,一定要有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良性互动,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为实现公民参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政协的发展历程中,界别作为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与组织优势,对彰显政协特色、推进政协履职至关重要。人民政协界别制度便于社会各领域、阶层、行业、团体的利益表达,利于各社会阶层参与国家决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提升,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界别组织优势的充分发挥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依托,合法性使其在人民政协中的地位不断强化,与社会发展、多元治理的现实需求契合;专业性使其在人民政协中的能力不断强化,组织化水平提升、聚拢效应扩大、整体优势发挥与创新催生新发展、时代催生新使命的历史要求契合;拓展性使其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不断强化,不断扩大人民政协的团结面和包容性,与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契合。在新发展阶段,在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人民政协发展大格局的进程中,要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界别的制度与组织优势,工作实践中构建好界别制度体系、发挥好界别整体优势,充分体现界别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价值,不断探索与创新人民政协界别工作。坚持党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开创党建引领人民政协界别工作新局面,党员委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志和结果,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关系复杂:爆炸式的政治参与不仅不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而且还会导致政治失序,社会紊乱。因此,依托现有的制度渠道,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了一个较为稳妥的路径选择。这其中,执政党要肩负维护政治稳定的领导之责,参政党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利用人民政协这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有力平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民间自生型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动力,往往是整个创新链的发端,是形成社会创新体系的基础。在当代中国,提倡民间自生型创新,尊重广大公民、组织的首创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而政府的责任则在于营造适宜民间创新的社会政治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的发展历史、自身特点、性质定位、组织构成等,决定了其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能够发挥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各地各级政协在政协协商中发挥作用的具体实践,本文探讨了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独特优势、作用发挥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提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这种渠道作用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政党合作议事的重要渠道;权力监督的重要渠道;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民意上达的重要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这些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新形势下,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思想,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科学背景和历史内涵,深入研究和完善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人民政协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意义重大。要保证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必须完善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优化人民政协的主体构成;使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充分反映我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形式、程序和组织实施工作要符合人民政协实现政治协商职能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的讨论,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却没有结论的问题,如果把这一问题置于公民社会的论域中进行讨论,也许能够拓展这一问题的视域。例如我们不去直接寻找建构公民社会的某些条件,而是梳理了那些能够具有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比如公民身份的信仰基础、宗教信仰共同体及共同体成员资格等问题就可以看出,对于那种从总体社会传统中走出来的现代中国而言,只要是能够在国家与市场之外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功能、社会组织功能的民间群体,它们就可能具有了一定的公民社会要素。中国社会中的基督教聚会,实际上就是一种这样的民间信仰群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命题,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和人民政协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和当代中国进步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广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期待,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应有之义。它不仅从国家政权机关、人民政协组织,以及基层民主等层面全面规划了协商民主的未来发展,而且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作些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期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性质的认识是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人民政协的性质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鲜明的统战性是人民政协的组织属性,党派合作性是人民政协的政治属性,人民民主性是人民政协的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有机统一构成了党对人民政协性质认识的科学定位和理论创新。坚持人民政协的统战性、党派合作性、人民民主性对促进人民政协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是表达社会各阶层意见的载体,是国家了解民意的重要逢径.是不可忽略的社会和经济力量。它既是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基础,又是民主政治成长后维系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果实的社会肌体,和谐治理是政府依法行政与公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统一,政府要倡导公平的原则,培育公民社会组织来分担政府转变职能后转移的职能。和谐社会最终体现在政府和公民和谐的基础上。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形成新型和谐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机制,既是推进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又是实施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因。因此.本文提出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和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互动机制是当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与和谐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的功能是在政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演进变迁的。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及统一战线组织,构建了新政权并对统一战线领域进行经济思想改造教育,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并形成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人民政协的性质的认识逐渐加深,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发挥了吸纳整合、增强政治认同、民意汇集表达、建言资政和建设政治文明的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团结问题凸显,人民政协应当将社会团结作为其功能开发的方向和着力点,切实履行职能。  相似文献   

20.
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政府要适应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推进简政放权,从市场、社会能够自我治理的领域中逐步退出,并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公民参与,即:重视培育公民精神、拓宽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重视非政府组织、利益集团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弱势群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不缺位及以制度的创新保障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有效参与。这是激发社会治理的活力之源,最终实现善治治理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