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引导文明转型 中国责无旁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彪 《人民论坛》2010,(12):15-17
随着20世纪总体上西方衰落,世界格局的重心东移,世界多极化兴起,社会科学界日益将目光转向文化,试图推动文明转型。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将世界带入百年来最深刻的危机,西方文明顿时陷入空前的尴尬,成为众矢之的。推动世界文明转型,中国既责无旁贷,又利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发展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研究,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奠定了唯物史观基础。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为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历史空间。滥觞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社会主义,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转型趋向日益显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发展,则进一步推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冲突,更有融合。由于当今世界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其他文明都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文明体的转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同世界其他文明体一样,中华文明也必须转型。转型的关键是认识传统,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于全人类,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和平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坚持形而上学的文明观,必然导致“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并在这一文明观下建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破坏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超越了西方形而上学文明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依托,坚持辩证文明观,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坚强地捍卫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在展望未来世界走向时,西方学术界兴起一股“文明理论”热,先是弗兰西斯·福山鼓吹“西方文明胜利论”,认为冷战结束后,西方文明将成为世界的普遍文明。后又有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强调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转型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范式,这种范式同样可以应用于世界秩序的构建上。我们并不像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他国利用或隐或显的方式推行西方文化价值。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不是输出具体的文化内容,而是要与世界各文明一道,打造一套各个文明之间交流、沟通、和谐共生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7.
文明本来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应当平等交流互鉴。然而,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奉行西方中心文明观及历史终结论,将西方文化视作世界文化的中心,本质上是一种文明优越论。从文明史实及文化发展来看,文明是多元生成的,并不是西方中心的。文明是人类智慧共同构成的,应当以史为鉴,努力建构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多元文明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新的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转型需要科学技术由工业文明时代的"获得科学认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的"获得科学认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资源短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世界观、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形态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一机遇,不仅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理论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理论界就已提出,但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的国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现代人类遇到的能源环境危机,是中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基于东方智慧、实现中国永续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西方以"民主自由"自居,在非西方世界推行"民主进程",不仅造成了国家间的对立,也让西方文明体本身显现出民主政治的极端化倾向和福利社会导致的金融危机,使西方文明陷入一种困顿。人类社会需要从非西方文明中寻找发展演进的新路径,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东方文明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形成的文化根基和人类文明发展转型的规律、特点出发,结合金融危机后人类社会面临文明转型的国际环境,探讨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及其世界影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仅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寻求自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契合点,探索一条超越西方中心主义、民粹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新型文明形态,在确保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为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转型作出创造性、包容性和引领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标志性政治经济现象。中国和平崛起为中华文明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华文明复兴同时也是当代国际社会非西方文明复兴的主导推动力量和主要表现,有利于逐渐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过时观点,推动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均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明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路径,始终伴随着大量冲突和流血,"冲突"遂成为西方文明观的核心概念。随着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占据了强势地位,西方文明优越论日益流行,成为许多国家和个人行为的天然标准。深刻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和历史,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所面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同时也开启了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历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而赢得了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历史进程,而且内生了裹挟并同化世界的空间占有冲动。以唯物史观审视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鉴证了生产力发展的历程,但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近代以来,中国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力量都曾面临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的双重历史考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了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此在理论、价值、文明维度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提高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化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高热度词汇。纵观全球,目前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世界现代化的时间谱系中,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处于后发位置。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不是一个自主的社会演变过程,而是试图通过嫁接或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发展路径,以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度跳跃式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融入现代世界发展体系。尽管现代世界秩序是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现代化只能走西方曾经历过的发展道路,更不意味着对现代化发展进程乃至世界历史的解释只能基于西方文明的内在要素。事实上,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长久以来对非西方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世界文明既有的多元性发展和多样化表达被长期压抑。因此,对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建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理论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朱厚敏 《求索》2023,(2):46-54
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其参照系之一是西方现代性文明。西方现代性文明是经由西方率先开启的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首个现代性文明,但“先发”并不意味着“唯一”,文明自身的历史运动规律与范式多样性赋予了现代性文明以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合理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制定方案、推动发展,从而规避西方现代性之觞,实现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依托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存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后发性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全新的现代性文明,离不开西式现代性文明的参与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性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中国自身具体实际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性文明,是现代性文明的中国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整体图景涵盖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其中国维度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囊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之综合,其世界维度表现为构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  相似文献   

18.
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构成因素有很多,但归根到底,科学及其衍生的技术才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古希腊众先贤中,仅亚里士多德一人就可以视为多个自然学科的鼻祖.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古文明,古希腊文明里的科学元素无疑是最为丰富的,这也是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文明对现代世界文明影响最深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个国家的国民和政府对待科学和科学家的态度从根本上反映了该国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现状.曾经或正在作为世界科技中心的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都是公认的社会文明程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成的两极世界坚冰方释,从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传出了奥林战略研究所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耸人听闻的杞忧———人类将步入一个“文明冲突”的时代。亨氏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提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从理论上诠释后冷战时代乃至未来世界各  相似文献   

20.
沙勇  顾兴 《群众》2013,(5):51-5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发展”,不可忽视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阶段,要把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让民营企业担负起绿色发展的重任,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