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利益角度,人性可分为利己人性和利他人性,利己和利他是同一个人人性的两个方面。但利己性和利他性在现实中的行为表现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取决于社会制度和各种环境。塑造以利己利他双重人性为基础的“道德经济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物进化的个体和群体选择角度,并在引入博弈论的基础上,探讨人是利己还是利他.人的利己性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如果这一假设被否定,那建立在该基本假设基础上的主流经济学大厦就岌岌可危,因此,本文的意义大大超过文章本身.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所谓协商民主截然不同之处在于:西方没有协商各方真正共同内化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而我国则有,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协商民主的观念和理念的基础因素。协商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普及,并且有助于提升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基本的社会觇标,以衡量和引导人们在协商中的意向和主张,协调人们的立场,推动人们塑造利他、利世、利社会的心理-行为指向并养成相应素养。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中包涵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构成这些因素、提升这些因素、灌输或潜移默化地浸染这些因素,正向转化这些因素。因此,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的导向,营造协商民主的良性社会条件,塑造协商主体应有特质。  相似文献   

4.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部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从来源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内生性特征.从内容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包括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两个方面.从价值内涵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双赢和多赢.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推动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由来已久,争论不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缘于不同的经济人假设.由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到为己利他的三种不同假设和对企业公民的不同理解,各自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企业为什么承担社会责任.在利己人性假设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出于利己目的,为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利他动机论认为在较低层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出于利他动机追求自我实现,即对社会公益的追求.从为己利他的假设出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应是被迫的,而是出自自愿的和主动的互利行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人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7.
彭展 《工会论坛》2004,10(6):122-122
利己不等于极端个人主义 ,利己与利他并非都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正确处理好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对于人们之间的交往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西方启蒙学者提出主权在民的理想,社会主义民主使其成为现实,但在实践中制度供给也出现一些问题。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民主发展道路,尊重和保障人民、党员主体地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改革完善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改革选举制度,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彰显着权利关系的变革,能够使社会的政治权力转向社会权力,进而让不同利益的集团和个体在协商民主中重新对利益进行博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重大,主要有工具性价值和规范性价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工具性价值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民主不断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规范性价值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自由的建构、促进公正的实现、促进平等的发展、有利于公共理性的培养、促进和谐的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提高公民意识、完善和发展政党制度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民主形式。社会主义是其意识形态属性,民主是其本质属性,协商是方法、是手段、是途径,目的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大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从协商民主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实践进程中,分析其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为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破格选拔党政领导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中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和社会民众也就这一问题就行了某些探讨;这种选拔和任用方式在实践中也被广泛应用。但是,真正从理性视角来探讨破格选拔党政领导干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的全面分析仍显不足,这严重制约着破格选拔干部在理论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深入。我们从科学内涵、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三个角度对破格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进行了积极的理性思考,从而得出了"破格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是优化干部选拔的一条必然路径选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财产权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也是维系人类自由与尊严的根基。从人权法学角度来看,财产权同时又具有人权意义上的价值。因此,财产权制度在注重实现财产的经济功能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自由、平等与正义价值。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私有财产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始终都伴随着其对财产权利的发展,因而,要注重加强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3.
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物,不仅具有物质需求,而且还有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此,应从政府、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层面、农民自身层面不断满足和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安全运行需要构成社会安全体系的生存保障系统、经济支撑系统、社会分配系统、社会控制系统、社会心态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等诸子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心态的形成和演变主要来自社会安全系统的变化,并能直接反映社会安全系统的综合变化。所以社会心态系统既是社会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安全系统运行状况的综合表征。因此,社会心态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安全运行状况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5.
女性就业是维持女性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随着女性广泛地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诸多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如就业歧视的存在、生育保护的欠缺、就业质量层次的低下等,这些问题是由生理、心理、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利用第三产业的优势、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与培训环节、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指导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女性就业,维护女性权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叶,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实现了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经济增长到“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历史转变,而这一追求,在邓小平理论中也有着十分鲜明而集中的体现。邓小平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突出了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使以人为本成为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中国经济与社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市场发育环境下,政府行为有效性在多方面影响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着政府的合法性。文章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政府行为的内涵,分析影响政府行为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问卷调研,提出了有关政府行为目前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政府职能的不完全性、政策过程缺乏民主性、政府行为的矛盾性并用数据对其证明。最后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结合问卷调查,提出在政策过程中改善政府行为有效性的三大主要措施:半威斯敏斯特式重构政策过程的改革、政策过程动力来源的改革及建议、支持政策过程的硬件建设的相关建议以达到提升政府行为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其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其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低、覆盖面窄、保障功能不强等问题,已严重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女性参政是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女性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女性参政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女性参政、女性人才开发仍受到性别、政策歧视、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需要充分认识女性参政的重要性,优化女性参政的社会环境;女性自身需要强化自主意识,增强参政的信心;家庭要对女性参政给予支持;国家需要在政策上为女性参政提供保障,加大女性教育和培训力度,健全女性领导干部培养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青少年发展认识的视角不同,关系到对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判断以及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同的,依据对社会化理论、自然青少年观、社会青少年观以及不同社会青少年发展观的视角分析,社会和政府应从青少年主体性出发,满足青少年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完善青少年政策,推动青少年成长成才、推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