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伴随着全媒体的迅猛发展,公众直接对执政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并成为一种常态.以往不被人们关注的政府活动,无论公正、廉洁的还是不规范、不合法的都突然被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下,给政府带来了宣传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信用冲击.本文立足于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从政府公信力面对的危机出发,分析当下的信息公开体制,重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试图从理性协调的角度消解政府公信力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信息双向交流和通讯的工具,被称之为继广播、报纸、杂志、电视之后的第四种媒体——数字媒体,其公信力一直以来都是热点话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推动,在其发展进程中,公信力问题也日益成为了网络新闻成败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石言 《中国审判》2009,(12):36-37
“经过近两个月对12927位网民的调查,我们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对我国商业广告不信任,更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受到过虚假违法广告的伤害,这说明我国广告公信力现状堪忧。”日前,刚刚完成“广告公信度”网上问卷调查活动数据整理工作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说。  相似文献   

4.
所谓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证公信力是公众(社会成员和当事人)基于公证职业的诚信本质和服务实践所形成的信任、信赖和信誉。包括对职业道德的尊崇,对公证法律的信仰,对公证职业服务的认知、认同等因素。公证公信力依存于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社会公信力。但是,公证公信力的提升也会对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社会公信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微博以其快速、广泛的传播特性给公证公信力的构筑带来了新的挑战。公证业如何在微博时代中利用新兴的媒体工具维护公证处和公证员的形象,维护公证业的公信力。本文依据微博的特性、对公证公信力带来的影响及如何构筑公证公信力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郭美美事件”沸沸扬扬,使中国红十字会深陷信任危机。受此影响,其他慈善捐款、义务献血等都出现明显滑坡,北京、郑州、合肥等地甚至陆续发生“血荒”。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不满.折射出的是对整个慈善的愤怒:内部管理不透明、财政不公开、监督不到位等因素,让公众的不信任情绪发酵,导致对整个慈善行业公信力的质疑。相比国外一些慈善机构不为金钱轻视良心的信念.以及为了维护公信力和坚守道德底线所做出的努力,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公信力与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属与种的关系,只有在明确公信力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阐述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概念、特征等相关问题。鉴于目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存在意识缺乏、法律监督职能的履行不理想等现状,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践提出了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谢仁章 《法制与社会》2010,(27):130-131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的使命。检察司法活动屈从于司法之外的权力,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严也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本文指出提升检察公信力,应当紧密结合我国正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进程,从强化法律监督,推进司法公正的角度出发,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为核心优化检察权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韦华生 《法制与社会》2010,(16):140-141
检察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的客观表现,是执法过程和执法结果得到民众充分信赖、尊重与认同的高度反映,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分析影响检察执法公信力的因素有助于检察机关提高公信力的实践。本文试从历史因素、人丈因素、外部因素和执法主体四个方面找出影响公信力的成因,以期在检察公信力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中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察机关公信力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除一些陈旧的司法理念影响检察机关公信力的建设,也还有诸多不利因素在削弱或影响着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如何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以及推进检察机关公信力的建设之路径选择,对该命题的探究对我国检察理论发展和司法实践均有现实意一义。  相似文献   

11.
李格 《青海检察》2010,(1):11-1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集中体现在执法公信力上。这就给检察机关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检察机关都要着力加强检察公信力建设。基层检察院是人民检察院整体工作的基础,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检察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每一次灾难事故,都是一份试卷,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和执政能力,更考验着民众的实际地位。信息及时、公开、透明,有助于次灾害的发生。延误时机,传言满天飞,最终被葬送的不止是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伤害了民众的心。面对灾难事故,汶川大地震时期,允许国内外媒体采访,新闻报道不受约束,最终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然而,不是每一次灾难事故都能做到信息及时的公开透明。有的地方,甚至以威胁、拘留网民为能事,试图实现舆论一律的梦想。舆论一律,意味着万马齐喑,只有官方一种声音。舆论一律,取缔了公民和媒体的质疑权,有的只是被动接受定论的义务。有时,在舆论尚未一律之时,官方发布的信息被作为定论强迫别人接受,不允许别人质疑,违者就要动用暴力手段"处理"。无法消除公众的质疑,不能  相似文献   

13.
杜剑华 《法制与社会》2010,(25):179-181
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类型、性质、成因和规律,阐述了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对社会矛盾的激化有严重的影响、政府公信力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的解决的途径的影响、以及媒体舆论发展水平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监狱民警作为社会主义法制的捍卫者及执法者,其公正执法状况如何,即执法公信力如何,直接影响监狱的执法形象、罪犯改造质量及和谐社会建设。由于当前监狱罪犯构成复杂,民警公正执法素养不高,执法管理创新能力不够,严重影响了当前监狱民警执法公信力建设。加强民警执法公信力建设,需在提高民警执法能力、狱务公开、考核监督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佟九阳 《法制与社会》2013,(35):113-113,119
随着公众权力意识的普遍提升,司法作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手段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其在社会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大势所趋,现代司法作为推动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武器也承载着树立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光荣使命。要充分发挥司法的卓越作用,就必须塑造良好的司法公信力。但实践中。受传统思想的桎梏、司法体制的束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等因素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现状仍需进一步提升。本文从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内涵入手,立足于我国司法公信力现状,对其受损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塑造良好的司法公信力提出看法.以期为树立良好的司法权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司法权利的预期收益。公信力越高,公众的预期收益越高,公众对司法的信任程度越高。当前人民法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公众缺乏对法院的认同和信任,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不高。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向业 《法制与社会》2011,(24):156-156,170
个案公正与否直接影响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杨佳案和许霆案都已经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案件,社会影响极大,反映了民众对程序正义,实体正义的强烈诉求,这值得我们深思和吸取经验教训。如何树立和强化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至少要处理好各机关的关系,理顺各机关内部的工作关系,努力提高政法执法人员的各方面素质。  相似文献   

18.
齐祥春 《中国公证》2010,(11):10-13
记者:质量是公证的生命,公信力是公证的灵魂。不断加强公证质量建设,提高公证的社会公信力,已成为公证行业的共识。近年来,伴随着公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公证行业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公证质量监管工作,稳步提升公证社会公信力,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也采取了不少措施。请问张厅长,黑龙江省在这方面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执法公信力对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发挥和社会地位影响深远,也是当前严峻社会形势下检察机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从执法公信力的定义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杰 《法制与社会》2013,(33):159-159,171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宪法赋予职权的法律监督机关,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履行好监督职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促进和巩固执法公信力的原因和动力。本文拟从研究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影响执法公信力的指标因素,并结合实证研究和评价指标建设,进一步探索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