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纪律规定和规矩要求,就不能成其为政党立了纪律和规矩就必须严格遵守,谁破坏规矩,谁就要受到严肃处理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重要讲话,强调充分发挥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道必须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中国有句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有条”则“不紊”;有轨才会减少越轨,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就会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3.
如果失信于民,群众有了心里话不会跟你讲,有了矛盾纠纷不会求助于你;如果取信于民,群众有了心里话愿意跟你讲,有了矛盾纠纷就会求助于你。人的好心有底线吗?乐于助人……绝不是为了得到受助人的感谢。——林松淑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越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越需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当前,重庆市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五次全会精神,要把保持政治定力具体地、务实地体现在坚持反腐败斗争"四个不动摇"上。坚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动摇。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严肃查处政治上越过红线、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儿戏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制度化即所谓法治的时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得遵守制度、履行职责.因为,法治并非某个文件或书本上那些让一些人热血上头或者让另一些人昏昏欲睡的词语,而是现代生活少不了的大大小小的规矩,包括毕业由谁致辞、说些什么以及怎么说等,自然也就不得假冒.规矩不一定起眼,有时还让人闹心,却大致能给人们一个稳定的期待.而你即将踏入的社会,就是我们参与创造的这样一个制度.她对你会有一个全新的、稳定的期待;你要从接受他人的关爱和宽容转向关爱和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6.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管起、严起党的纪律是铁的规矩,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严守党纪是党员的行为底线偶尔违反规矩的行为也许是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松懈思想防线,就会弱化规矩意识、规则意识,发展下去离触碰纪律红线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7.
认输的能力     
林达 《政府法制》2013,(20):49-49
美国大选年政治家的公开演讲,看多了也就摸出了规律,无非是说本党本人的政策理念于民于国有利,而对方的政策误国害民,听多了就疲了。不过有一个演讲,我有机会时卸总是听的,这就是紧接着大选日,落选总统者的认输演讲。你想想看,就在一天以前,这位总统候选人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言之凿凿.说自己比对方强不知多少。现在,选民用票数表了态,照规矩这落选的就得当着选民的面公开认输,这脸皮怎么拉得下来,这认输演讲该怎么讲呢?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明确要求,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我们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要把遵守和维护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当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严明党的各项纪律的政治基础,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作为执纪监督重点,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维护组织程序、维护组织决定。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靠自觉。思想觉悟不会自然提高,党性修养也不会自然增强。纪律和规矩不严起来,  相似文献   

9.
麻木     
越是老的医生,感情越是矜持、越是麻木,无论患者或是其亲属如何地哀求,医生总是一脸的平淡.生离死别他们见得多了,已经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我曾问过一位做医生的朋友,为什么不能对患者及其亲属多几分感情表示呢?朋友回答得很有意思:干医生的就不能感情太丰富,否则你拿手术刀的手就会抖--下不了手,你开的处方就可能不对症--考虑得太多,在医疗界一般医生不给自己的亲属看重病,这是规矩.  相似文献   

10.
廉政观点     
《中国监察》2009,(8):44-45
李景田:领导干部要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的话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近日撰文指出,当前不少讲话和文章故弄玄虚、晦涩难懂。有的讲话和文章倒是好懂,但大都是现成的套话、空话,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他提倡领导干部要讲短话。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语言,把你要说的深刻道理说明白。要讲明白话。要学会把最复杂的道理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邓小平文选》就是我们的榜样。要讲管用的话。讲套话、空话,没有针对性,不管用。讲话要开门见山,你想说什么,直接就说,讲话要有针对性,讲有用的话、不讲废话。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事业单位用工自主权的逐步落实,“开除”这两个字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遭遇开除的员工,往往会听到“不听我的话,老子开除你!”,“不懂规矩,你被开除了!”之类的话。开除职工,从表面上看,好像赋予的是用人单位老板的权利,其实开除职工是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的,法律对此具有明确规定。被开除的职工也有法律赋予的神圣权利,这些权利是不能随意被侵犯和剥夺的。  相似文献   

12.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践踏政治纪律、破坏政治规矩,是危害立党之本、动摇执政之基的政治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规矩、划红线,从严教育管理干部。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加强纪律教育,讲明规矩,划清界限,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千部,确保党的纪律成为刚性约束,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  相似文献   

13.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1,(23):50-50
曾听朋友讲过这么一件事,遇事想打政府公开电话,但这几个对外咨询电话总是处于占线状态,即便是深夜或者非工作日也占线,实在是“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如果电话接通了,你最好说是某某权力部门或单位的,这样对方会解释得清清楚楚、客客气气:倘若你以个人名义或是平常老百姓,那对方的听筒就会出现故障.“啊一啊”,似乎什么也听不到,然后自然就会把电话挂掉。你再打这个号码。对不起,没人接了……  相似文献   

14.
谈谈规矩     
两千多年前,《荀子·礼论》写道:"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可见,规矩自古就受到重视,讲规矩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规矩有显性、刚性的,如法律、纪律;也有约定俗成、柔性的,如行规、乡规。老祖宗还传承下来不少做人的规矩,如本分、正直、诚信。规矩为人们所熟悉,却也常被一些人忘记。联想近日所读几篇短文,对规矩,不免又增加些新的体会。其一是民间故事:清末年间,江苏省句容县有个王记当铺,生意兴隆。后老当家去世,主母不能主持家业,便外聘一名袁  相似文献   

15.
显然,身为人大代表的邓成明之所以发怒,并非没有理由。从小处说,你环保局长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但你应当尊重我说话的权利。往大处讲,表达权是民主制度的根本标志.没有表达权,人们就不可能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发表意见、提出批评,也就不可能实现对政府的有效监督。无论如何,这里,环保局长打断邓代表的发言至少是不礼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宣统二年(1910年),一个叫朱子勉的广东人参加清政府组织的留学生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因修建京张铁路而闻名的詹天佑先生。在拜见詹天佑时,詹天佑对他讲了这样一番话:“我们留学外国获得了一些知识技能,要做一点事贡献国家。如要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万不可做官。而且做惯官的人一旦没有官做,精神便会十分痛苦。但官不可不做,又不可无。在中国,没有经过朝廷给予你一官职,就没有地位,没有人把重要的事给你做。”  相似文献   

17.
陕西榆林富了,老百姓却很穷:1月10日下午,在陕西省榆林市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座谈会上,一名财政局副局长一上来就讲套话,还一问三不知。市长李金柱直斥:“我不需要你讲套话,要务实!一问三不知,老百姓白养活了你!”(新闻来源2008年1月12日《新华网》《陕西一财政副局说套话遭市长斥责:百姓白养了你》一文)看了这则市长怒斥说套话局长的新闻,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18.
第四个问题,我想从双重人格谈起。为什么呢?我在学校的时候,有些课没有讲,我就讲了。我开始讲起了罗马法。开始讲罗马法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社会上有人问我讲什么,我说讲罗马法。他们说怎么你们卖骡子、卖马都有法了?在罗马法里,讲主体的时候,用了一个人字。其实,在大陆法国家,一切都叫”入”。民事主体就是人,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债权人、债务人。那么”入”字在罗马法里就是一个面具的意思。作为社会中的人,大概就象一个人有多重面具一样。比如你在家庭里面,你可能是父亲,同时又是儿子,又是孙子,同时又…  相似文献   

19.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11,(6):F0002-F0002
如果不当官,别人就看不起你。会认可,这甚至比有形资源更可怕。者院士参加,似乎就显得不权威了。如果你是领导,就具有了无形资源和社就连项目申报和评审,如果没有领导或——《人民日报》文章称官本位思想在科技界日益泛滥  相似文献   

20.
有趣的惩罚     
佚名 《政府法制》2014,(24):48-49
当你要惩罚别人时,运用一点智慧,效果就会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