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2年6月的一天,我接到了前夫的电话,他单刀直入地提出:给我30万,买断我公开作为儿子母亲的权利。拿到这30万元之后,我就不能在别人面前以儿子母亲的身份出现。也就是说,我只能是一个“地下妈妈”。这个“协议”令我目瞪口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见前夫特意加重语气说:“这是儿子自己提出来的!”其实,儿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这几年来,在儿子面前,我几乎找不到一丝做母亲的感觉。儿子有意躲避我,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可是我心里一直存着希望,毕竟,这是我生我养,我最亲最爱的儿子啊!我没有想到,也不敢去想,在亲生母…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在我刚出生不久,我的母亲就因嫌弃家里穷而离开我父亲后改嫁他人,且从此与我们断绝了联系。也从来没有对我尽过抚养的责任。我从小都是由父亲和爷爷奶奶养大,直到不久前才第一次见到我的母亲——她改嫁后没有再生孩子,一直靠第二任丈夫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审判》2011,(2):53-55
庭审完毕,笔者在审判庭对齐萍萍作了独家专访。齐萍萍说,这是她杀害父母后首次接受采访。 偶尔争吵但从来没有记恨 Q:仅仅是烦吗?你和你父母没有发生过什么争执? A:有。比如,我一直很喜欢唱歌,从小就想往音乐方面发展,但是我的父母不知道什么原因,坚决反对。而且,有时候我在家里唱歌,他们还说:“就你这个样子,一点音乐天赋都没有,还想学音乐呢。”我很生气,也和他们吵过。但吵过也就算了。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10,(4):60-60
法官:2007年1月初我父母协议离婚,我当时刚满16周岁。他们离婚协议中约定我随母亲共同生活,父亲每月承担600元抚养教育费用,他们双方还约定将其共同所有的存款3万元赠给我,供我在今后上大学的教育费用,并约定这3万元由我母亲保管。2009年我考取了大学,当我向母亲提出要这3万元作为上大学的费用时,母亲以她自己已下岗,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妻子顾某5年前嫁给我。今年2月她不幸患病去世。我的岳父母认为,我家承包的土地有顾某的一份。既然土地承包权是一种财产权,因此顾某承包的土地份额应当有一部分由他们继承。我岳父母的主张有法律依据吗?郑弓郑弓同志:我国《宪法》和《继承法》都规定了公民有继承遗产的权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杂志社: 我是1996年开始订阅《政府法制》的,到今年已是第5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还订过很多报纸、杂志,如《人与法》、《经济法制》等。我订刊物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订阅的刊物都要仔仔细细看一遍,有看头的我就继续订阅,没有看头的,我就不再订了。说老实话,我开始订《政  相似文献   

7.
法律服务     
保姆虐待老人家政公司应承担责任吗法官:我母亲身患脑血栓,长期瘫痪在床。某家政公司介绍张某到我家做保姆,并收取了相应的保证金。然而自从张某到家后,我发现母亲脸上、身上经常有伤。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我在家里安装了监控器。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母亲脸上、身上的伤都是张某所为。事发后,保姆张某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但我母亲因此遭受的医疗费等损失无人赔偿。请问我可以向家政公司主张赔偿吗?  相似文献   

8.
丙晨 《法律与生活》2014,(11):38-38
正柏拉图说:"好的心理是一剂良药,能催人奋进,反之它就是枷锁,使人灭亡。"确实,当一个人面对人生挫折时,假如没有健康的心理,不仅难以战胜自我走向光明,而且会沦人自暴自弃的泥潭难以自拔。人在什么时候最绝望?过去我没有这种感觉。当我真正体会到一个人从云端掉到地上并身陷囹圄时,那种绝望之情油然而生。面对漫长的刑期,我感到迷茫与失望;面对妻儿和母亲痛苦的表情,我彷徨与绝望。从此,我陷入自责与悔恨的泥潭,仿佛一具没有生命的肉体,浑浑噩噩地过着服刑生活。  相似文献   

9.
初次交锋的无功而返开始接触这些孩子,说起来还真有点害怕,压力很大。过去幼儿园的孩子,纯真无瑕,自己只管看病、给孩子做做体检、打打预防针,不管他们的教育。而这些失足的未成年犯,早就听说不太好管理教育,自己也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加上自己没有管教经验,对监管规章制度不是很熟悉,又担心把握不好政策,说心里话,能否做好他们的工作,心理真的一点底儿都没有。记得第一次与未成年犯小军谈话,似乎他什么道理都明白,我说不过他,一下子就败下阵来。那天小军上课睡觉,我找他谈话,我话没开口,他就说:“做人的道理都懂,你不用给我讲那些大道理,我…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太婆     
殷莉莉 《江淮法治》2013,(16):58-58
人越长大越是会隐藏自己的情感,当我们习惯将自己层层包围武装起来的时候,是否会想到那曾经的单纯岁月。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我出生八个月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寄养在太婆家。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就知道太婆经常在天还没亮就起床了,挑着自己种的各种蔬菜到街上去卖,赚点钱补贴家用。如果遇到星期天,我和表弟、表妹就最开心了,我们每个入都能收到太婆带回来的礼物。差不多8点多钟的时候,我们就早早地守候在路边,远远地看见太婆颤颤巍巍地回来了,我们高兴地迎上去,翻她的篮子。通常我的礼物是红头绳、花手绢等,这些是女孩子做梦都渴望得到  相似文献   

11.
1998年7月5日,是我一生中心情最阴郁的日子。3年前的今天,一个披着人皮的豺狼凶残地夺去了我的贞操,又狠心把我推下悬崖,造成终身残疾。面对从天而降的厄运,我哭干了眼泪,一次又一次自杀,但每次都被死神送回。尤其是每年的7月5日,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烦躁、苦恼,一想起那场劫难,就忍不住泪如雨下。父母总担心我再干傻事,每年的这一天,他们便分外小心。父亲哭丧着脸进来了,不多久母亲也  相似文献   

12.
问:前不久,我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某国产品牌的豆浆机。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于是我便将这台豆浆机拿到当地的售后服务中心修理。该售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台豆浆机是假冒他们公司的产品,所以他们没有义务给我修理,同时还给我出具了证明,让我找商家解决。我拿着这个证明和当时购买  相似文献   

13.
记者:因为职业的关系,在老百姓眼里,检察官都是不苟言笑的,但通过和您交流,发现您是一个很有亲和力和激情的领导,能谈谈您的经历吗?孙谦:我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家化工厂的总工程师,很遗憾,10年前他去世了。母亲是普通的退休工人。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的。当时学法律的很少,我也很幸运,一毕业就分配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可以说,我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国家检察官,得益于很多人的教导和关爱。这点我一直心存感激。记者:您自己觉得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孙谦:简…  相似文献   

14.
我与武大法律学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青年学人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 ,鞭策他们 ,应先把他们提上来再说。只要给他们机会 ,他们很快就会有成果出来。———韩德培一我于 1945年底从美国回国。 1946年应邀来到珞珈山。回想起来 ,已有 50几个春秋了。早在回国以前 ,武大就给我寄去了聘书 ,当时的校长是国际法泰斗周鲠生先生。除了武大 ,还有浙江大学也邀请我去担任法学院院长。因有约在先 ,我选择了武大。当时的武大法律系 ,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声望。来武大第二年我就担任了系主任。新中国成立以后 ,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都被取消了 ,全国仅有 3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武大…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不久前,我在报纸上看到某咨询公司的广告中有一套我满意的房子,就到该咨询公司和他们签订了一份委托租房协议书,写明了我租房的基本要求,并交了800元的中介服务费。当天,我们就去定好的地点看房,但我连该房子是什么样都没有见着。咨询公司解释说,因去晚了,房主已将房子租给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11,(10):57-57
我去年初购买了某小区商品房一套。今年,小区物业公司贴出公告,并上门向我催要物业费。我认为我购买房子后没有实际居住,物业公司没有给我提供什么物业服务,而且我与物业公司也没有签订合同,他们拿着与开发商的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向我催要物业费是否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是检察官     
“我是检察官”,当我随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平淡平凡的——它仅仅是我的职业,就像平常人的职业一样。“我是检察官”,当我略加惦量和思考,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了一份责任和一种自豪——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名字,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是检察官”,当我想起古希腊的天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再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惊恐和不安——不由自主地轻声自问:我合格吗?我称职吗?我能让供养我的百姓满意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们思考和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时无法绕开然应比业余的更专业,更纯正,更地…  相似文献   

18.
周玉荣 《江淮法治》2010,(12):56-57
我生命的最初对于母亲,就是一种考验。相信任何生命的孕育都应该遵循瓜熟蒂落的规则,而我却偏偏不是一个按规则出牌的人,在母亲羊水里漂了七个月就迫不及待来到人世。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女儿今年13岁,长得活泼可爱。最近某杂志的封面刊登了我女儿的大头彩照,而我们全家事先都不知情。经向杂志社了解,原来是摄影记者彭某拍摄后投给杂志社的,彭某因此还获得了一笔可观的稿费。我又找到彭某,得知是他在女儿学校组织师生外出参观时偷偷拍的。我很气愤,就以侵权为由要求他们承担民事责任。可杂志  相似文献   

20.
未婚妈妈的孩子,其实有个饱含歧视的称谓:私生子!孩子们的人生前路,除了布满歧视的荆棘,还有什么崎岖?在长达三年时间内拍摄《姐妹》时,李京红看着一幕幕人生剧目在持续演进,但有些东西,他根本无法用镜头记录下来。比如,孩子们对父爱的渴求与“期待”。关于这些孩子,本刊与李京红做了一场对话。法律与生活:了解他们之后,你对这些孩子有份什么样的感情?李京红:我曾画过画,拍过图片,都不成功。于是,开车到处流浪。流浪到深圳后,我被这个城市的“年轻”和“现实”吸引,停泊下来写书——写自己的经历。就是在深圳,在看电视时,我看着电视中矫揉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