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了。十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年年递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诉讼途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过去说行政诉讼的情况是公民不敢告,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院不愿审也不敢审,现在的情形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行政诉讼的发展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不外有三:第一是立法上或法院自身的问题;第二,体制上的问题;第三,混合型的问题,既有法院自身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这三方面的原因,从而求得摆脱行政诉讼困境的途径。一、立法或法院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在行政诉讼中存…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新类型的案件:一些中小学校对违纪学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理决定后,学生对所在学校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人民法院撤销学校的处理决定。对此类案件能否受理?如果受理,又应注意哪些问题?一、关于案件的受理问题开除违纪学生学籍案件能否受理,或者说此类案件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审判人员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依照行政诉讼法第2条、第41条的原则规定,行成行政诉讼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即享有并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的存在和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个人、组织依法享有诉权。差无行政权力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房屋拆迁案件的特点(一)法院收案数不断上升,但仍有不少房屋拆迁纠纷没有进入法院据统计,1992年我省各级法院受理一审房屋拆迁案件62件,1993年受理56件,1994年受理88件。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各级法院受理的一审房屋拆迁案件已达45件。这些数字显示,诉往人民法院的房屋拆迁案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仍有不少民事范畴内的拆迁纠纷滞留于社会,没有被人民法院处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个别法院对房屋拆迁纠纷是否应由法院受理,哪些拆迁纠纷应由法院作为民事案件受理认识不清,对于当事人的起诉心存疑虑,不敢受理;个别…  相似文献   

4.
王振宇 《中国法律》2004,(6):29-32,97-103
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起步虽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尤其是自行政诉讼法(1989年)颁布以来。行政诉讼更是出现了跳跃发展的势头。据统计。自1989年至2003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90余万件,单独受理赔偿案件近2万件。受理非诉执行案件超过300万件。受理案件数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超过2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被群众起诉并遭败诉的现象屡有发生。最近笔者从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近两年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的调查中了解到,在该区受理并审结的86件行政诉讼案例中,行政机关败诉的有39件,占案件总数的45%。在败诉案件中被告是乡镇人民政府的占有较高比例,达66.6%。行政机关本应为人民服务,缘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事?以前,“民告官”中一个制约行政诉讼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作为原告的“民”普遍存在着“三不”,即不知告、不会告和不敢告。不少群众不知道法律赋予自己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不会拿…  相似文献   

6.
起诉与受理是行政诉讼程序的起始阶段。起诉是启动司法审查程序的前提条件 ,与其他诉讼程序一样 ,行政诉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 ,只有在行政相对人起诉后 ,才可能引起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受理是为防止相对人滥用诉权任意起诉而设置的审查程序 ,通过审查相对人的起诉 ,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是否接受相对人的诉讼请求 ,从而判断是否将争议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从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与受理一章的规定可以知道 ,在起诉与受理阶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 ;2 .原告的起诉期限及其延长 ;3.原告起诉条件的设置 ;4.人民法…  相似文献   

7.
反思与重构: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诉权视角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喜子 《中国法学》2004,(1):50-60
诉权是一项制度性基本人权,是一项宪法性的公法权利,具有普遍性、平等性、自主性的特点,只有基于对另一项基本人权的保护,才能对诉权作出限制。从诉权角度,所有起诉到法院的案件,法院都应当受理,只有在司法不能和司法解决无效率由法律明确予以排除的少数案件,法院才可以不受理。法院统一受理各类案件后,哪些适用行政诉讼程序,哪些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可以通过判例逐步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对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案件,在没有行政相对人或相对人不愿、不敢起诉的情况下,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  相似文献   

9.
何勇 《政府法制》2014,(13):38-38
读完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几乎所有类型案件的审结数量都上升了,只有被称为“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除外.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016件,审结9716件,比2012年分别上升3.2%和1 6%;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21.7万件,审结、执结1294.7万件,同比分别上升7.4%和4.4%.与之形成对照的数字是,2013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2.1万件,2012年是12.9万件.  相似文献   

10.
起诉与受理,关系到法院行政诉讼审理程序的正式启动。从原告的角度来看,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起诉行为;从法院的角度来看,则是对原告的起诉审查后,对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起诉是原告行使诉权的行为,而受理则标志着行政审判程序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范围的简称,它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司法审查权的界定,也是对行政相对人诉权的界定①。因此成为理论界与审判实务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拟在重新认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分析现行规定的困惑与局限,依据有关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以来 ,西安市两级法院受理的行政一审案件不断增多 ,从这些案件中分析当前行政案件的特点 ,并对今后一段时间该类案件的发展动态做出趋势预测 ,对及时发现行政审判工作的新问题 ,全面把握行政审判工作进程 ,合理配备审判人力、物力资源 ,进一步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的力度 ,有着重要的作用。特点和原因从总收案数来看 ,新收案件总体呈逐年增多态势。西安市两级人民法院行政一审案件收案数1989年至1998年来基本呈现有规律的上升趋势。如下图所示 ,前一段 (1989—1992年 )上升速度较快 ,后一段 (1993—1998年 )…  相似文献   

13.
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受案范围的大小与诉权保护的程度成正比。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可以受理哪些类型的行政案件。按照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受案范围有两个要件:一是具体行政行为,二是影响相对人人身权或者财产权。受案范围的发展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观察,具体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目的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行在我国确立了司法行政审查制度,其贯彻实施则是实现依法治国和实现国家民主化、法制化的根本保证c但与其它两大诉讼法相比,行政诉讼法是在实践基础并不丰厚的条件下制定的,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司法实践中,一方面人民法院行政庭门庭冷落,表现在行政相对人不愿告、不敢告,行政机关怕当被告、拒当被告,人民法院对一些案件不敢受理。因而收案率要么停滞、要么滑坡,甚至干脆“关、停、并、转”,有名无实。而最高人民法院为了使行政庭有事可为…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诉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诉权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因行政职权的存在和行使发生争议,依法向法院起诉,请求提供司法保护和帮助的权利。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界定了行政诉权的客体的范围,原告资格界定了行政诉权的主体的范围,行政诉权的行使必须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条件,行政诉权包括起诉权、对不予受理裁定的上诉权和要求得到裁判权。与民事诉权相比,行政诉权是对事的诉权、公益诉权、恒定的诉权和有限的诉权。  相似文献   

16.
一、近三年全市农村土地征收行政诉讼案件的情况及基本特点据统计,近三年全市涉及土地征收的行政诉讼案件并不多。三年来全市受理的农村土地征收案件共7件。其中,原告胜诉案件1件;被告胜诉案件5件;原告撤诉案件1件。原告胜诉的案件中虽然原告胜诉,但是违法行为已经无法挽回,因此法院判决确认土地征收行为违法,并予以赔偿。从案件的受理及审判情况来看,农村土地征收案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96年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法院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年均受案数稳定在3900件左右。我们对案件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民事案件向行政案件转化是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因素,与若干年前民不敢告“官”、宁民事不行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谓传统民事案件向行政案件转化,是指过去一般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的一些传统的民事侵权案件,随着行政审判影响力、公信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选择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案件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土地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各级法院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从1988年的395件,增加到2008年的24580件,自2002年以来连续7年受案总量居全国第一,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行政诉讼受案工作已经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公布,标志状我国行政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辟了一条纠正行政机关韦行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道路,但是十年来,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数占实际应受政案件很小的比例,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行政相对人不敢诉,怕行政机关日后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难他们,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依法保障行政诉讼原告行使诉讼权利时,如何进一步保护其诉讼外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即其仍作为行政相对人所享有的合法权益,不被被诉的行政机关(被告)所侵犯,使其在寻求司法救济时没有后顾之忧,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对此探讨不多,本文就此作一概要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行政案件受案范围共有8项,其中第(4)、(5)、(6)项明显属于行政不作为案件。第8款和“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笔者认为既可以是行政作为案件,也可以是行政不作为案件。上述规定表明,行政作为和不作为案件,各占法定要案范围的一半。从当前行政机关执法情况和群众反映看,行政机关不作为的现象并不鲜见。按正常情况,在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不作为案件应当占一定的比例。但是,从行政审判的实践情况看却不是这样,法院受理的行政不作为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