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新长征》2007,(19)
省农工部分委员反映: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农村卫生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相当多的农民群众有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因病致贫、小病不看、大病致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改善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7,(10):63-63
省农工部分委员反映: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在村卫生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相当多的农民群众有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因病致贫、小病不看、大病致命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事关全局和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利益.当前,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多困难,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芳 《共产党人》2007,(12):I0011-I00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目前,已有6.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坚定落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策 《共产党人》2005,(19):41-41,43
在广大农村,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相当普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问题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农村的医疗网点不够,医疗服务跟不上,药费高位,这些方面问题委实不少,但是当前还不是这个意义上的农民看病难,而是很多农民群众就没有看病的钱。很多家庭采取小病“拖”、大病“扛”的办法,往往造成小病医治不及时,积累酿成大病,因病减少实际收入,甚至返贫、致贫。据调查,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     
《北京支部生活》2007,(2):40-40
朝阳区:四种方式选拔社区党委书记;房山区:全区党员干部走访群众送温情;丰台区:委组织部:“爱心医疗服务卡”救助因病致困党员;怀柔区:深化村级财务公开增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顾义区南彩镇党委:“农民参事”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看病难、看病贵,曾困扰了多少农村家庭;因病致病、因病返贫,曾让多少农民兄弟在致富门前望而却步.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让农民兄弟住得起院,让社会公共福利覆盖农民,让人道主义之光普照农村,已成为从总理到百姓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大大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不少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有的职工因企业破产下岗失业,有的农民缺少致富门路依然贫困,有的群众年老多病或因病致贫难以解决医疗甚至温饱问题等。他们是社会上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领导干部要乐于结“穷亲”,同这些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卫生水平、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的重大举措。保靖县五点并举——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群众知晓率,找准切入点一是宣传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农民关心的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措施、报账兑付程序进行宣传,深化干部、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二是宣传形式要有多样性。要通过广播、专栏、横幅、张榜公示等宣传方式,使相关的政策和报账兑付程序深入到每家农户,使大家全面准确了解合作医疗工作的政策、所能享受的利益等。三是做好对已兑付农民的宣传。要对已领取补偿…  相似文献   

10.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建立稳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引导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得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政策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社会文明、农民富裕、安定团结、政治民主的社会。然而,在我国农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比较突出,尤其是面对重大疾病时,农民常常会倾家荡产、负债累累。这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束缚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前进步伐,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农村重大  相似文献   

13.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在现阶段,我认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思想教育要贴近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文明创建活动要适应农民群众特点、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农民群众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建立稳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引导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是国家用来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救命钱",但一些不法分子却把其当成唐僧肉。富源县某镇卫生院原院长张礼,与医院的副院长、医生、医药经销商联手,采取虚构事实、伪造虚假住院处方和用药等手段内外勾结,骗取新农合资金百万余元。  相似文献   

16.
王奎 《共产党人》2006,(13):42-44
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求富求发展的需求是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从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做起一是农民群众期盼经济致富的要求愈加强烈。当前围绕致富问题,农民群众希望有政策、资金、技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07,(3)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充分体现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要坚持造福农民群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不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相似文献   

18.
胡才芳  宋军华 《学习月刊》2014,(18):123-123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种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新农合制度在保障大病方面存在着缺陷,必须尽快完善新农合救助机制,阻止大病群众因病致贫返贫。一、大病医疗费用的补偿途径目前,巴东县农村大病患者医疗费用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补偿。1、实施新农合制度。新农合采取门诊统筹、住院报销的方式进行补偿,凡患终末期肾病等22种重特大疾病的参合农民,经县合管办和县民政局审批后,按规定的治疗方式发生的医药费用,实行零起付线,不受药品目录限制,在规定的医疗费用限额内新农合按70%的比例补偿,没有规定医疗费用限额结算标准的重特大病种,在年度封顶线内按照70%的比例给予补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群众压力、为大病群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华 《求是》2005,(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偏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的客观事实,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策,要求在2010年建立基本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  相似文献   

20.
"看病难、看病贵",已是当前一个很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受经济、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更为严重.在农村,曾流行这样的说法:农民有"两怕",一是怕生大病,二是怕孩子考上大学.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前,农民不是"小病拖、大病扛",就是一人生病,一个家庭陷入困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随处可见.农民怕生病,怕的是"脱贫十来年,一病又回到从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