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景龙  张勇 《实事求是》2006,192(5):21-24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化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在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领导的揭批“法轮功”的斗争,不仅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思想斗争,而且是一场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其实质是党和政府与李洪志的“法轮功”组织进行的争夺群众的斗争。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法轮功”现象具有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及最终结果,都给我们留下令人深思的极其深刻的现实课题。那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团结群众,教育群众,领导群众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  相似文献   

3.
范鹏 《党的建设》2013,(7):27-28
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高度重视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表明,正是由于我们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我们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我们党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群众本体论的群众路线。从其内涵上看,群众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路线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即“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即“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求“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当前,全社会不同层面存在的矛盾和纠纷是构成社会矛盾和形成社会问题的元素和细胞。  相似文献   

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生活的主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我们党基本的历史经验。中国有古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资政育人就是对这种社会功能的概括。它主要体现在:为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及其决策提供历史经验;发挥历史的爱国主义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倡导“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8.
朱丽 《世纪桥》2011,(3):36-37
在文明与民主程度相对较低的历史发展的早期,“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指引作用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文明的发展,普通民众的民主观念得到提升,他们越来越自愿地介入社会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此时,“英雄人物”的作用得到削弱,民众创造历史的力量得到释放,历史就越来越表现为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9.
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是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现阶段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高体现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到社会生活之中 ,如何在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今天 ,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相互交织的情况下 ,真正搞清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 ,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各级党…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构建过程必然要凸现人的主体性。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中演绎出和谐社会建构路径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社会,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的活动中积淀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本出发点,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现实价值目标,体现了邓小平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贯坚持、倡导的统一的是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人民群众的价值要求及其自觉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的现实统一为基础,以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为标志,围绕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一普遍存在的基本价值的实…  相似文献   

12.
社团在中国自古有之。在古代历史发展长河中,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社团、教育社团曾大量出现。如唐宋时期的“诗社”、“吟社”、“文会”。但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这些社团还具有较强的原始性和封建性。直到近现代社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社科类社团才真正出现,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勇华认为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最广大人民”这一概念,“人民”或“最广大人民”是一个政治和历史范畴,它们的外延及结构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社会,“人民”就是指或主要是指传统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我们习惯上所称的劳动大众;而在现代社会,“人民”就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几个阶级阶层,还应包括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因此,“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一个动态的非固定的、其内涵和外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演进着的范畴。切莫把它凝固化,即凝固在几个…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在阐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刻的内涵时,特别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一个“根本区别”和三个“一致性”,深刻揭示了“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质与内涵,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第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党的性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群…  相似文献   

15.
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是党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党为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制定了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化”的战略任务和要求。梳理这些制度中关于“群众工作”的相关内容,对于把握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的重点,理清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做好群众工作的重心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成和发展是基于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美好生活需要”的主体。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了人的需要是如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同时指出,资本以利润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发展与“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新时代中国既要坚持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江泽民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个根本点出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通过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我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人”“众”两字,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从而解决好“入党做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的问题。   为什么要写好“人”和“众”两个字呢 ?  汉字源远流长,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尺度看,社会革命比现代化的涵义更广、时间范围更长、价值意向更远,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一个阶段性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从革命中来”,发轫于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历史。从社会革命历史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贯通和联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更高阶段的桥梁。中国式现代化“于革命中嬗变”,在多种逻辑的交织下演化,因而成为伟大社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全新的社会历史场域,并在此有机复杂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社会革命逻辑的主要地位,彰显着其独特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到革命中去”,对伟大社会革命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历史意义,具体表现为:为伟大社会革命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伟大社会革命创制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深化了“三大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科学地回答了在新时期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同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命题。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会议上指出:“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同时还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这些话含义非常深刻,其核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树立正确群众观的依据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