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马德普 《理论视野》2013,(4):40-43,46
法国大革命虽然试图彻底划清与旧世界的界限,但却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成为历史"连续性"实现自己的手段。托克维尔以这一"连续性"的发现而破解了大革命的自我神话,揭示出这种历史连续性在旧制度、大革命与革命后社会中的表征,从而将对大革命的解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托克维尔成功之处,也构成了他突不破的局限。突破这一局限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留给转型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2.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指出,法国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强化与传统社会自治共同体的衰败,这两者间的互动互促关系是"旧制度"与大革命形成的内在机理。这一观点是相当有道理的。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有效的城乡自治传统,是中世纪法国封建制稳定存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而这一基础被动摇之日,也就是法国封建制度解体之时。历史地看,成功的人类文明都需要有广泛而有效的社会自治作为自己的基础,而社会转型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维系于社会能不能因应时代变迁而更新自己有可能落伍的自我治理形式。传统的社会自治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是托克维尔留给我们的一个后续性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前的1925年至1926年间毛泽东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发现,1925年至1927年间他关于以贫农为主体的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数量广大和具有极强革命性的发现,大革命失败后的1928年至1930年间他关于中国革命可以利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存在的广大空隙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发现,勇于突破在当时共产主义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理论观念的局限,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高潮,从而找到了把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使中国的革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4.
王殊男 《民主》2010,(8):53-53
<正>据媒体报道,最近农业部种植业司的有关领导在回答记者关于绿豆疯狂涨价背后原因的时候表示,张悟本撰写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导致了绿豆需求的猛增,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1,(10):21
一名法国作家近日出版《并非如此"禅":达赖隐匿的另一面》一书。作者在书中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达赖喇嘛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面目,是西方第一本系统揭露达赖真实面目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在中国发生的大革命,同共产国际和苏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的蓬勃发展和胜利,体现着共产国际和苏联指导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它的惨痛失败,也蕴蓄着共产国际和苏联指导大革命的失误。过去我们在总结大革  相似文献   

7.
朱沅沅 《理论视野》2012,(11):61-63
将小说《双城记》置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之中,结合狄更斯的创作经历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探讨狄更斯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解析他所塑造的有争议的革命者和群众形象以及他对大革命所持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五四精神"作为一个特殊的概念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由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构建起来的。这一概念随着大革命的行进而赋有其特殊的内涵,为人们理解"五四"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甘正气 《团结》2013,(1):52-54
2012年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王岐山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这本书里究竟说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9)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J省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调查与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和外因二维视角,结合"理性经济人"的假定,结论就是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研究生学术行为中的他律失效加之自律不足。在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可以构建起一套由学生、导师、学校和学术规范监督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并且高效互动的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姜英华 《理论导刊》2020,(1):95-101
资本逻辑是经济全球化始源性和根本性的致因逻辑,资本逻辑的展开和拓延所引致的虚实、贫富、就业、安全等多维悖论使经济全球化陷入"逆全球化"的僵局和困境。扭转治理困局、寻求突围方案,需要从原因背后的原因和现象背后的根源着手,打破思维惯性、冲破制度惰性,导控资本方向并超越资本逻辑,构建更具包容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治理路径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金姣 《学理论》2012,(29):161-162,169
项英是中国早期著名活动家、工人运动的先驱,在白色恐怖下,丝毫不退缩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他是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上海"五卅"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指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王伟  任飞 《学理论》2013,(15):163-164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与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上海大学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中共早期培养革命干部的"红色学府";而黄埔军校也成为举世闻名的军事学校,一时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之称,两校成为国民大革命的"左膀右臂"。  相似文献   

14.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而新颖的教学方法,历来为广大教师所普遍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看似简单而易用,但是,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又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特别是教师在这一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出了"问题",导致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角色,最终使这种教学方法演变成了一种问答教学,对此,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可行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使每位教师对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能够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费希特一生都在与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后果打交道,终生都在坚持大革命的理想,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弘扬理性王国。法国大革命高涨时期的费希特,以思想的自由、先验自我的理性原则为大革命的合理性进行辩护。法国督政府时期的费希特,以法权理论为共和制的合法性作论证,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最彻底地体现了大革命的民主原则。拿破仑对外侵略时期的费希特,为理性国家作论证,主张自由的定在与国家中的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6.
黄克诚第一次唱"反调",是1927年12月反对"暴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回到湖南省永兴县,开始秘密组织农民武装起义。蒋介石的大屠杀早就使一些革命者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在一次特别支部大会上,黄克诚传达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动口号,与会人员一听就  相似文献   

17.
法国近代发展的历程伴随着暴力和冲突。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三个法国大革命所产生的三个硕果并没有真的成为保护法国人民的福泽。从1789年起,法国在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冲突后,最终在第三共和国时期达成了妥协,实现了大革命中所提出的政治主张。托克维尔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者,在《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两部书中对民主、自由和平等进行了阐释,剖析了法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运用比较的方法,在全球视野的背景下看待法国问题,使得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家们完成了从街垒到议会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正>被中共开除出党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一起,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为党的领袖,陈独秀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参与领导"五卅"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他直接参与指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的胜利,使他的革命历史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大革命后期及大革命失败以后,陈独秀却被中共开除党籍。陈独秀的成败,是那时中国社会的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敌我力量的对比特别是共产  相似文献   

19.
郭彦朋 《学理论》2012,(19):96-97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在一片慈善繁荣的背后",慈善丑闻"层出不穷,致使慈善事业公信力大为下降。以反思近年来慈善事业失范现象为切入点,解析造成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并从中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相关举措,希望公众目光能够促使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6)
在鲍曼看来纳粹大屠杀是现代性发展的产物,种族主义并非大屠杀的肇因,科层制与园艺文化的管理体制、受害者的"理性选择"与社会生产中的道德盲视则是大屠杀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原因背后都有着现代性的影子。现代性的思想实质是理性,理性战胜道德成为主导思想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鲍曼对于理性、道德的解读与韦伯、涂尔干等学者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审视这种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思考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