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这一论断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重要了。邓小平同志根据这一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等生产力要素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从而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我们在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同时,加强科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人类社会历史起初并不具有世界性,它是在生产力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并由于世界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得以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交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交往、大工业时期的交往的不断反思中孕育、萌生并最终形成其世界历史观的.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曾作过明确阐述 ,确立了生产力的至尊地位。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是指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曾这样阐述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 ,———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基础。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② 明确表达了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及对社会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确立了生产力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 ,马克思对此作了更为具体和完整的论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大创新 ,首先是从理论上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实现了人类对科学技术认识的一次大飞跃 ;还表现在从分析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出发 ,对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意义作出了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发展了这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从生产力这个最活跃的因素中进一步揭示出科学技术这个更活跃的因素,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变革和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即是首要推动力。其科技思想中,蕴含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中的科技首要动力思想,是在矛盾运动观、革新发展动力观之外,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巨著。马克思将生产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中,马克思对他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从生产力的发展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从资本的增值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从人的发展逻辑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应用对生产的影响的分析仍然适用于今日。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思想启示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科学技术发展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应是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科技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揭示的科学观点。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新的科技革命以来生产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我们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交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 ,从地区到世界的进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背景 ,以满足人各方面的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史150多年前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表述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生产的历史 ,又是交往的历史 ,首先是生产的历史。而生产的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交往与生产放在一起来考察 ,既明确了生产的决定性质 ,又突出了交往的地位和作用 ,并指出 :“……在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10.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学习中,大家联系区街经济工作的实际各抒己见,并着重谈到了三个观点。 (一)重要的问题在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邓小平同志一再重申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的新概括。这一科学思想以非常丰富深刻的内容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陈国新 《思想战线》2001,27(6):21-24
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在科学技术方面已经发生了三次质的变革.科学技术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生产力诸要素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质的飞跃,极大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它推动着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业经济正在转变为信息经济.以此为基础,整个社会也正在转变为信息社会.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二重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学泛指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一般社会知识,是精神产品成果,是一种社会劳动和社会职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作用。在知识形态上,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是间接的、潜在生产力,只有当人们把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和科学管理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于生产力的各要素,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技能变革和进步时,科学技术才能由  相似文献   

14.
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指出 知识经济时代预示着人类社会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在这种变革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将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也会更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概括与总结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变化所起的第一变革作用,反映了现代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科学技术本身还只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要使它成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需要将科技物质对象化,即使科技长入经济,把科技成果变成能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生产技术和适合社会需要的商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能否真正发挥和发挥的程度如何,同科技生产力向经济领域的转化状况有着密切关系。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固然同其科学技术水平有关,但直接的决定因素却在于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范畴的本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这种物质变换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生产力能否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导致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土地和劳动者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社会生产力极大浪费,使生产力的发展严重不可持续。为了防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发生,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提出了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使土地得到永续利用;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劳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极具实践性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7.
“科技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科学总结。1978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又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科技手稿"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写作缘起于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深入分析和探讨。马克思在"科技手稿"中全面探究了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协作、分工、机器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阶段,高度评价了科学技术和机器大生产对发展生产力所做的巨大贡献,但这并不是无限抬高技术的社会作用,将其置于"本体"的高度,而是为了批判技术发展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揭露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因此,马克思不是"技术力本论者",他的主要注意力始终在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革命上。研究马克思的"技术手稿",不能将其与整部《资本论》割裂开来,更不能脱离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人在现实生活之中是马克思类生活思想的逻辑前提,以物为依赖的商品经济社会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工业化社会,而科学技术成为人的类本质的现实性显现.马克思实现了以实践把握生活的方式变革.马克思根据人类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在经济落后的同家里,马克思提出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摧毁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马克思提出以科技来摧毁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和平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