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农民平等权的宪法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爽 《前沿》2007,(1):163-166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是要求国家同等对待的请求权。平等权并非绝对,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农民是公民,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但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诸多领域备受歧视。因此,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必须要在宪法的层面上予以重视。首先要在宪法中确认农民应有的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农民已有的宪法权利,同时还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
袁浩 《前进》2020,(1):60-60
1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司长宗锦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宪法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制度、农民财产和权利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开展的“宪法进农村”主题日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明确主题,二是形式多样,三是上下联动。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保障。法治“三农”的基本目标就是依法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促进社会的总体公平。而该目标的实现与农民包括县乡干部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分不开的。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几乎综合概括了中国一切问题,但从本质上说,农民问题是个权利问题,农业问题是个效率问题,农村问题是个就业问题,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是制度安排和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权利。保障农民权利需从根本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入手,农民的土地权、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农民转化为市民等“三农”问题中都贯穿了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以民主法制体系构建保障农民的权利。只有在农民的公民权、民主权、土地占有权、劳动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等权利得到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农民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到“卫生财务负担公平性”世界倒数第四,前后二十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评价截然不同。细嚼农民心底的倾诉,“药价便宜一分钱,可能救回一条命”结症浮出水面,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民多取少予,农民权利滑离宪法设计。健康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建立合理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同享宪法权利,既是国家反哺农民应有之义,更是宪法关怀农民的“底线”要求。  相似文献   

7.
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公平的表述,引发会内外的关注与讨论。 从上学到看病.从就业到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十八大代表们讨论的很多问题都链接着社会公平。他们普遍表示,“三个公平”从制度设计的角度传递出社会公平新希望。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法律概念里“,私产保护”属于民商法范畴。然而,在人权视野里,将私有财产权保护上升到宪法高度并固定为一项“基本权利”,首先体现的是该规定本身的公法价值。尽管2004年3月“私产保护”即纳入宪法权利范畴,然而一年多来的现实表明:人们对“私产保护”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私产保护”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认识“私产保护”,同时要从公法、私法领域完善“私产保护”的部门立法,实践中还要健全司法救济制度,以使“私产保护”制度真正发挥法律实效。一、私有财产权:人权的重要内容在人权视…  相似文献   

9.
魏震铭 《长白学刊》2009,(2):113-114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及其权利又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应当有土地承包者、土地承包受让者、土地生产者、土地经营者、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的土地权利应当包括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权利,建立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结社权利等。国家应当从约束政府征用农村土地权力、确认农民土地的区位价值、完善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制度、完善农民土地权利立法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人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突出矛盾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关键又涉及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权入宪的价值--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入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采撷     
“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意义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制度视角三大矛盾导致前苏联解体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官本位”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建国初期为什么没对外开放造就中国富人的四次机遇我国的宪法修改历史全球贫富差距可能拉大 (成 林) 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制度视角 第一,在对待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时,邓小平总是透过事情的表面现象,从制度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反思和批判“文革”错误,是我国实现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伟大转折的历史前提。“文革”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如何才能真正避免“文革”再次发生?不少人多从个…  相似文献   

14.
张燕  陈志科 《理论月刊》2007,(1):162-166
新时期"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国家和社会机制运行中的一个瓶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本文以农民权利为主线,分析了农民权利保护程度偏低的原因,并从公权力角度提出了保护农民权利的几点意义和建议,希望能站在法律维度为农民问题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修宪是对人权保障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 ,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 ,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 ,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 ,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实有人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享有的权利。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每个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际是应有人权的选择和确认 ,实现了应有人权向法定人权的转化 ;宪法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公民法定人权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16.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吉林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符合国家精神和农民心愿,且已具备条件。应尽快出台地方法规,明确农保的原则、主要内容及形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与发放标准及相对应的权利、义务;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农保机构,搞好人员配置。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理论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亚海 《求索》2015,(2):114-119
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构建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规则设计,应当首先着眼宅基地权益主体的保护和尊重,从行为规则理论的角度分析宅基地使用上的权利滥用和权利懈怠情形,并深层剖析制度减损要素;同时,又聚焦社会公共福利的约束探讨权利保护的外延。从"公共政策理论"的视角探求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制度要素,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和正当的退出程序,从宪法规范结构完善的角度探求退出制度的制度体系化和保护方式,着眼宪法规范的"至尊性"地位,明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权益归属,并借此消除该机制建构中的"权利意识抵触"。  相似文献   

18.
迁徙自由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长期以来,除了在个别历史阶段,我国法律对迁徙自由基本上采取限制的态度,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市民社会的缺失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民社会的发育,要求迁徙自由入宪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现实中完全实现迁徙自由是有区别的,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变不是一时就能实现,迁徙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基于目前的情况,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规定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9.
宪法规定的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的根本制度,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是宪法之核心问题.修宪的根本目的应是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完善,而非简单的政策复述.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权利保障长期遭受漠视,这与农民权利缺乏宪法的关怀密不可分.农民人权宪法保障的缺失折射出我国人权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必须紧紧围绕权利保障和权力约束进行修宪,确保修宪之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问题:政策设计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 )问题一直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新一届政府审时度势 ,将增加农民收入列为 1 0项重要任务之首 ,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列为今年财政预算的头项内容。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中心议题。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 ,本栏目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分别从农民增收、反哺农业和政权建设等角度 ,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孙学玉教授认为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利益问题。建议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 ,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制度 ;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 ;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 ,调整国民收入格局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实现农民非农化 ,等等。乌东峰研究员认为现在已到了全面反哺农业的时候。要从财政、信贷、国债发行、社保体系、土地征用和机构改革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让“希望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贺雪峰教授、董磊明讲师从乡镇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 ,提出了根据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同特点灵活设置乡镇组织的建议。主张在农业型乡镇设立乡公所 ,在工业型乡镇设立镇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