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崔应国 《乡音》2021,(3):36-36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可以借力数字技术,使实体展馆数字化、网络化,将河北打造成数字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数字化文旅产业示范省。一是产业融合互补,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广度。通过智慧旅游和VR虚拟现实技术将景点真实立体地呈现于网络,在现实虚拟化的同时注意强化与周边优质资源的虚拟化整合,在增强虚拟红色教育吸引力的同时,宣传红色资源所在区域。  相似文献   

2.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建立公安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础 ,为此必须树立起载体多样化、馆藏虚拟化、资源共享化这样一些新观念 ,在加强实体资源建设的同时 ,应加大数字资源建设的力度 ,将重点放在公安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上。文中分析了目前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提出了公安文献数字化建设的一些思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朱建东  祝智庭 《前沿》2010,(5):161-163
社区信息化建设使社区的功能形态发生了嬗变,社区由原来的自然群落特征逐渐向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虚拟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也向社区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面对用户群体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必须紧紧抓住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与时俱进地提供虚拟化智能化的服务,努力使检索结果最大限度地贴近用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实验虚拟化研发是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必然选择,侦查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研发的势头也表明教学实践对虚拟化的需求旺盛。在STEM理念的指引下,侦查实验课程教师应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虚实结合,注重科技引领,不断完善侦查类虚拟仿真教学体系,提升实验的高阶性。侦查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研发,要做到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多方合作,共同育人;关切实战,供需匹配。  相似文献   

6.
进入数字时代,文学将如何发展?一方面,人们主张回归经典,还原阅读的本质;另一方面,数字文本、数字化阅读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也在迅速拓宽。其中,融合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的数字文本逐渐实现了对传统文本的替代和超越,使文学趋于数字化、虚拟化,并在数字空间中重构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等文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有别于传统文学的差异化特征。同时,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塑造的交互式与沉浸式体验,创新了文学表达方式与研究范式,推动了新一轮文学变革。在媒介变革背景下,文学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转型,不断呈现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大数据集成应用,信息服务在实体世界中发挥了巨大的效能。高效便捷的移动网络平台,为信息服务教学提供了通道,也为建立智慧化的实验教学服务平台、提升公安院校实战化基础实验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公安院校中智慧型实验室的引进继数字化校园、物联网管理技术平台等信息化校园建设之后,智慧型校园呼之欲出。"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校学生、教职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换的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2,(3):95-95
倪斐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网络交易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具有交易主体虚拟化,交易标的无形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交易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高度信用化等特点。网络交易的兴起增加了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知情权、交易安全权和求偿权保护上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IT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为数据中心的设备管理及维护带来了不少的难题,而虚拟化技术对软硬件资源的有效整合、管理能够大大提高IT设备的运作效率,使得传统数据中心逐渐转向了虚拟化数据中心。将虚拟化技术应用于机场安检分层管理系统中,探索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将提升系统对业务的灵活适应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的思想行为都已高度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传统单向度工作方式和经验性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南宁局集团公司坚持守正创新,有效利用大数据手段,努力推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筑牢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思想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好先行。  相似文献   

11.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开始大量使用虚拟化技术,针对被测信息系统虚拟化的特点,通过对某虚拟化系统的测评过程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说明通过修改调查表格、测评项、风险分析方法等使得等级保护测评既适应信息系统虚拟化的现状,又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以及光盘检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日臻成熟,图书馆的构成要素、馆藏内容、工作方式、服务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世界各国图书馆建设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美好前景迈进,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具体担负着发挥图书馆情报职能和教育职能的参考咨询工作也悄悄地发生变化,传统参考咨询工作正朝着网络信息参考咨询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的赋能有利于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在新公共管理理论遭到普遍批判与数字治理兴起的背景下,整体智治理论是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作为智能化时代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与治理框架。以杭州市滨江区“一码解纠纷”为例,公共法律服务呈现出规则代码化、场景虚拟化、决策建模化、效果精准化等特点,其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是组织形态、运行模式、数字技术、价值理念与法治保障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尽管蕴含着强大的治理效能,但也面临着信息孤岛的负面效应、政企合作机制的不完善、技术平台的局限性、“数字鸿沟”现象、数字制度规范缺位等问题,需要结合整体智治理论,构建起整体型、合作型、智能型、回应型与法治型兼具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徐顽强 《求索》2022,(2):124-132
实践样板的生动经验表明,我国社会治理正在大步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多场景样态,而数字化场景在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嵌入,不断阐释出新的治理逻辑与规则框架。去中心化与信息裂变特征持续增强的数字化场景,一方面增强了社会治理多元参与主体的话语权与共享性,体现出更加扁平化的社会权力配置重塑趋势;另一方面,新空间与新秩序的产生,也继而冲击了原有社会的组织形态与主体角色,识别难、虚拟化、无组织等都成为制造新社会问题的矛盾源头。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治理规则的不断重塑过程,不仅要通过制度边界和技术边界框定数字转型在可行可控轨道内运转,也应合理借助伦理边界和人文边界来维护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共性与平等性目标,使数字技术在未来为社会治理诸多现实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为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了全新的网络信息环境,推动图书馆办馆观念、运作体制、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具体到管理层面,将呈现以下特点:1.突破狭隘的文献资源管理,突出数字化、虚拟化的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的藏书管理、文献资源建设有很大的不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突破了狭隘的“馆藏”、“文献”局限,而将其赖以存在的资源基础定位在一个更为广  相似文献   

17.
虚拟营销策略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想明 《理论月刊》2004,(5):103-105
虚拟营销策略是通过利用虚拟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这种虚拟化方法是走向现实的舞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或准备实施这一策略。虚拟营销策略主要体现在产品生产、品牌化进程、分销渠道、促销手段和价格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休闲的虚拟化是休闲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而呈现的一种休闲形态。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现代休闲的虚拟化呈现不同特点,其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分析现代休闲虚拟化所产生的问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实现休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新技术善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恶的使用,有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所形成的虚拟化社会呈现着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网络社会日益凸现的“黄色风暴”、“网络犯罪”、“人际疏离”、“情感冲突”、“信息霸权”等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学界多从网络道德问题的现象描述着眼.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息与数据存在区别。个人信息属于私法权利,强调可识别某个自然人的内容要素,适配以同意原则为中心构建的私法控制模式;数据属于公法权益,强调对内容要素的规模化抓取与数字化处理过程,适配以合理利用原则为中心构建的公法保护模式。应当根据个人信息转化为数据的发展过程,采取位阶式的综合保护模式:个人信息规模化、数字化之前,以私法控制模式为主;个人信息规模化、数字化过程中,整合私法控制的端口式保护与公法规制的过程式保护;个人信息规模化、数字化之后,以公法利用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