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86年1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资,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援助办公室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开展了一项可行性研究后,亚洲备灾中心(以下简称“备灾中心”)从亚洲理工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衍生而来。其最初的角色定位是协助亚太地区国家制定灾害管理政策并增强其灾害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徐娜  孙舟  杨洁 《中国减灾》2011,(7):F0003-F0003
5月22—27日,受亚洲备灾中心(ADPC)的邀请,民政部救灾司、国际合作司、国家减灾中心和北京市民政局救灾处一行8人赴泰国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代表团成员分别考察了亚洲备灾中心、曼谷市灾害管理控制中心、泰国内务部防灾减灾司培训基地、水利灌溉部泰国泵站、泰国红十字会及紧急救灾物资储备库、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域中心和萨塔黑海军码头的泰国航母基地,并与上述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相似文献   

3.
佟婧 《中国减灾》2010,(11):46-47
今年9月,亚洲备灾中心、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举办了为期5天的"有效提高培训者技能"课程活动。此培训是第一次于国内开设有关灾害风险管理的"提高培训者技能"课程,课程中应用丁很多有创新、有效果的培训方式,特别适合应用于灾害管理的相关培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关妍 《中国减灾》2011,(17):50-51
亚洲备灾中心(Asian Disaster Preparedness Centre,ADPC)建立于1986年。该组织致力于通过增强意识,协助建立和加强可持续机构建设,加强知识技能、信息、经验和专家交流来减轻灾害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亚洲备灾中心(AsianDisasterPreparednessCenter,ADPC)创立于1986年,是一个区域性的灾害管理机构,旨在减小亚太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以维护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2004年11月8-26日,国家减灾中心来红州博士得到ADPC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委员会(UN/ISDR)全额奖学金资助,赴泰国曼谷参加了ADPC举办的第31期灾害管理培训课程(DMC-31)的学习。来红州博士以DMC-31为例,把ADPC在灾害管理培训方面的经验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袁艺 《中国减灾》2005,(1):49-51
按照灾害管理周期,日本针对“备灾-应急-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灾害管理。  相似文献   

7.
访泰三得     
2012年6月中下旬,受亚洲备灾中心邀请,民政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一行4人到泰国考察学习灾害应急救助和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进城市、下农村、入深山、赴海疆……代表团仔细考察了泰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收获良多,在此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线上的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8.
<正>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非常荣幸有机会代表亚洲备灾中心写信给你们,并向你们简述减少灾害风险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的重要性,因为中国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易发国家之一。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老的城市正在扩大,新的城市正在兴建,尖端复杂的产业正  相似文献   

9.
减灾动态     
减灾动态国际灾害管理培训班在云南省景洪举办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的国际灾害管理培训班,1996年1月13日—19日在云南省景洪举行。西双版纳州州长刀爱民、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少云、亚洲灾害防御中心(ADP...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2,(5X):64-64
<正>2002年4月,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2003年2月,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财政部批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立项。2003年5月,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正式运转。2004年5月,与亚洲备灾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参与举办省部级干部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班。2004年6月,建立由民政部牵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月度灾情会商会制度。2004年11月,24小时全天候灾情监测机制建立,编制并发布《昨日灾情》。2005年1月,建立覆盖全国县级  相似文献   

11.
访泰三得     
2012年6月中下旬,受亚洲备灾中心邀请,民政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一行4人到泰国考察学习灾害应急救助和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进城市、下农村、入深山、赴海疆……代表团仔细考察了泰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收获良多,在此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线上的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2.
抵御自然灾害,各国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只有社区居民认知了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备灾和避灾措施,才能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这方面,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一直不懈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社区减灾管理经验。例如,德国政府开展的社区风险管理、印度社区减灾行动和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亚洲六国开展的社区减灾项目等。其中,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亚洲国家实施的可持续社区减灾项目很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其项目成果《亚洲可持续社区减灾实践》这本书为不同方面的灾害管理者,如政策制定者、国家灾害管理者、地方灾害管理者、培训者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了一套可实际操作的方法。译者将分三期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3.
小明 《中国减灾》2006,(4):60-60
今年一季度,广西备灾中心(民政部救灾物资南宁储备库)结合职能,加强岗位练兵,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全面保障民政部救灾物资南宁储备库、广西备灾中心两级救灾物资的安全储备和高效调拨,为二季度广西及周边省份进入汛期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灾害管理(之一) 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9日到10月15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袁艺博士,作为访问学者前往位于日本神户的亚洲减灾中心(AsianDisasterReductionCenter(ADRC))进行交流、考察。访日期间,她参观访问了一些灾害管理机构和设施,参加了一些防灾活动,同时阅读了大量文献,全面考察了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最近,袁艺博士完成了考察报告《日本的灾害管理》,报告分为“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管理机制和防灾计划”、“备灾-救灾-灾后重建”、“防灾研究和防灾宣传、教育”等几部分,本刊将分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5.
5月22-27日,受亚洲备灾中心(ADPC)的邀请,民政部救灾司、国际合作司、国家减灾中心和北京市民政局救灾处一行8人赴泰国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代表团成员分别考察了亚洲备灾中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灾害管理(三) 备灾—应急—恢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灾害管理周期,日本针对“备灾-应急-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灾害管理。备灾1.防灾设施的改进为了使灾害管理活动快速有效地进行,不断改进防灾措施和设备,主要包括观测设备,应急反应时需要的物资和器材,紧急情报的联络和通讯系统(通信和广播设备),交通设施,避难场所和路径的设施,灾害对策指挥部的设施。其中日本大部分区域都建有或正在建设防灾基地,这种防灾设施在平时可作为公园、体育场、防灾教育基地,以及物资储备基地,而在灾害的紧急状态下,可立即转为避难场所,并可作为应急指挥中心、物资调配中心…  相似文献   

17.
王巍 《中国减灾》2012,(5):61-61
为了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救灾、备灾应急能力,2012年4月13日,湖北省民政厅救灾处、备灾中心两个党支部用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学习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培训会。  相似文献   

18.
马玉玲 《中国减灾》2013,(10):48-49
近20年来,伴随着灾害的多发、频发、重发和灾害风险形势的加剧,灾害评估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灾害管理政策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评估越来越多地直接或间接出现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减灾规划或规章制度中。尽管有些表达还不够明确,但从这些政策法规条款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灾害评估对于防灾、备灾、减灾、救灾和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的支撑作用正逐步显现且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东明 《中国减灾》2013,(10):46-47
备灾理念和实践在我国由来已久。古代备灾主要是积粮,如明朝时期,政府为督促积粮备灾不仅将地方官的考核、黜陟与预备仓积粮达标情况结合起来,还采取了纳粟入监、纳粮免考、纳米充吏等多种措施。在当代备灾制度中,救灾物资储备内容已经扩展为包括生活类、救生类、医用类和取暖御寒类等物品在内的多类物资。除救灾物资储备外,当代备灾制度还包括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灾情信息管理、救灾人力资源储备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吉林省通化市抓备灾、减灾和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防灾减灾工作上台阶加强新灾应急保障工作落实。强化灾害应急资金管理,规范发放程序。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防汛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