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郑晓江  郑瑶 《中国减灾》2011,(13):37-39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3.
国内灾害心理援助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是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之后,但那时还没有灾害心理援助的概念,因此那次灾后干预还很不完善。1998年的张北地震、2002年的大连“5·7”空难以及后来的洛阳火灾和石家庄爆炸案等之后,出现了零星的心理工作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我国真正的灾后心理援助,起始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参与灾后心理援助的主力队伍,基本上是习惯在诊室里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心理医生”。这些专家,往往是在求助者预约一挂号一缴费以后,在舒适的诊室喝着茶水,以专家的姿态,  相似文献   

5.
国内灾害心理援助的历史及现状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是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之后,但那时还没有灾害心理援助的概念,因此那次灾后干预还很不完善。1998年的张北地震、2002年的大连  相似文献   

6.
我国真正的灾后心理援助,起始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参与灾后心理援助的主力队伍,基本上是习惯在诊室里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心理医生"。这些专家,往往是在求助者预约-挂号-缴费以后,在舒  相似文献   

7.
“8·16”特大洪灾开启了辽宁省抚顺市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抚顺市文明办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支撑、社会参与”原则,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有效降低了灾区群众、救援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程度,有力推动了灾后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张静 《中国减灾》2012,(9X):16-17
<正>2008年5月以来,笔者先后多次参与了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后的心理援助工作。"如何抵御无形的灾害?"这一问题可以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地图上划过一些思考。援助对象不论是地震还是泥石流,在生命救援的一线及灾区安置点大量存在不同群体的心理危机。作为心理工作者,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援助谁?即,生命救援宣告第一  相似文献   

9.
李明 《中国减灾》2013,(6X):26-27
<正>笔者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汶川、舟曲、玉树、彝良、盈江和芦山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回顾五年来数次大灾之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感触最深的是我国大灾应对机制的迅速形成与发展。2008年,笔者第一次参加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当时我们国家完全没有先例可循。西方慈善组织和个人有很多毫无章法,有的以心理援助之名传播自己的价值理念,有的无法融入当地文化而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国内很多组织也是无法很好地平衡做研究和做服务之间的关系。很多心怀善意的志愿者,面对群众却束手无策,群众的内心深受心理援助工作者的扰动。到舟曲泥石流和玉树  相似文献   

10.
张建新 《中国减灾》2011,(10):17-18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200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深入做好受灾群众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汶川地震后,我国首次展开大规模灾后心理援助行动,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工作者们的专业素养、责任意识和大爱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9日,河南省12338热线“救灾心理援助团”的30名心理专家来到河南省郑州女子监狱,他们是女子监狱特别邀请来与监狱内的30名四川籍女性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心理专家们要对她们进行心理援助,抚平四川大地震带给她们的创伤,呵护她们那颗受到强烈震惊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5月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主持,世界宣明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支持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盈江地震发生后,先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续的灾后心理援  相似文献   

13.
张建新 《中国减灾》2011,(19):17-18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200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深入做好受灾群众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汶川地震后,我国首次展开大规模灾后心理援助行动,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1,(9):F0002-F0002
自2008年5月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上海增爱基金会、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主持,世界宣明会、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支持的“我要爱-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项目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盈江地震发生后,先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续的灾后  相似文献   

15.
卢勤 《人民论坛》2010,(6):214-215
汶川和玉树两次大地震过后,心理志愿者应运而生,开始对受灾人员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援助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完善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和督管的体制,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心理志愿者培训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市发生了5.7级地震。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协会心理援助服务队,通过进行家访和座谈,宣讲灾后心理保健技巧,对灾难亲历者、遇难者家属等提供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7.
汶川和玉树两次大地震过后,心理志愿者应运而生,开始对受灾人员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援助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完善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和督管的体制,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心理志愿者培训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重大突发事件常常给民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群体心理危机,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重大突发事件后的群体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群体心理援助也就应运而生,并成为一个国家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标志。公共服务因其具有"除非通过政府干预,否则便不能得到保障"的特征,要求其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由政府主导开展重大突发事件群体心理援助已成  相似文献   

19.
陈徐东 《中国减灾》2011,(10):21-22
党中央提出“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对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重大灾害后要积极开展对受灾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激救援”。开展心理援助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减灾救灾理念进步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0.
牛力 《中国减灾》2011,(3):22-24
汶川地震后,最让人们牵挂的是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她们怎样接受这样的事实;她们如何度过无眠的时光;她们怎样挺过去,又怎么站起来迎接阳光?从2008年到2010年,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在"都江堰母亲心理援助行动"项目中,始终与不幸的母亲们肩并肩,手拉手,一起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